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6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290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2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347篇
内科学   403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1032篇
预防医学   305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606篇
  9篇
中国医学   511篇
肿瘤学   2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1.7k Da膜蛋白分子 (Sj C2 1.7)核酸疫苗对 BAL B/ 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方法 采用 PCR方法扩增出特异性 Sj C2 1.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 ,在其起始密码子处引入 Kozark序列。将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Sj C2 1.7- pc DNA3.1。 4 8只 BAL B/ c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加强组。对照组小鼠的股四头肌注射接种 pc DNA3.1,实验组同法注射重组质粒 Sj C2 1.7- pc D-NA3.1,加强组除注射重组质粒 Sj C2 1.7- pc DNA3.1外 ,同时注射重组质粒 P35 - pc DNA3.1及 P4 0 - pc DNA。每隔 2 wk免疫 1次 ,共免疫 3次。第 3次免疫后第 30天 ,每只鼠感染 4 5± 1条尾蚴 ,4 5 d后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及肝卵数。通过 EL ISA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小鼠免疫学特征的变化。 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 ,实验组小鼠股四头肌局部组织有特异性抗原蛋白表达。EL ISA分析表明 ,免疫后实验组和加强组有部分小鼠出现特异性 Ig G抗体。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 2 9.9%及 13.8% ,加强组分别为 31.9%及 2 8.0 %。加强组减卵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 .0 5 )。 结论  Sj C2 1.7核酸疫苗能诱导 BAL B/ c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JPYQ)对化疗大鼠胃肠组织乙酰胆碱酯酶(TCh E)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组(M组)、莫沙必利组(西药对照组,C组)、JPYQ高剂量组(JH组)、中剂量组(JM组)、低剂量组(JL组),每组8只;采用环磷酰胺制备大鼠化疗模型。实验第1、3、5天,B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5组给予环磷酰胺注射液腹腔注射;实验第2天开始,C组大鼠灌胃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JH组、JM组、JL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浓度JPYQ药液,B组、M组均灌胃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10 d后,大鼠处死取胃窦和回肠,检测组织中TCh E与NOS活力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与回肠的TCh E活力显著降低,NOS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JH、JM组及C组大鼠胃窦TCh E活力显著升高,回肠NOS活力显著降低(P<0.05或P<0.01);JH组及C组大鼠回肠TCh E活力显著增高,胃窦NOS活力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JM组胃窦TCh E活力、JH组回肠TCh E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JH、JM组胃窦、回肠NOS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通过调节胃肠TCh E与NOS活力,改善化疗性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3.
摘 要 目的:调查某院儿科住院患者盐酸氨溴索注射液(AHI)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随机抽查某院2014年1~6月191例使用了AHI的儿科住院患者住院病历,对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等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AHI在191例病历中,用药适应证合理率为99.48%,但在给药途径、用法用量上均存在超说明书情况。结论:临床在儿科患者中使用AHI存在诸多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应加强其规范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84.
硫嘌呤类药物作为一类常用的免疫抑制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治疗窗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一直是困扰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难题。许多因素可影响硫嘌呤类药物的代谢及药理效应,但其代谢过程中涉及的代谢酶所具有的遗传药理学方面的个体差异被认为是主要因素。近年来各主要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对硫嘌呤类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就相关代谢酶(TPMT,ITPA,GST,HPRT,XO,IMPDH及GMPS)的遗传多态性与硫嘌呤类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硫嘌呤类药物个体化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5.
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抗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姜黄中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体外抗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的活性。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姜黄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与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体外抗RSV的活性。结果: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有抗RSV病毒的活性,对RSV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5μg·ml-1,治疗指数(SI)为1。结论:姜黄中的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RSV的活性。  相似文献   
86.
摘 要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对2例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分析总结及药学监护,期望为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药学监护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方法: 药师通过分析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并给出用药建议,协助医师合理选用激素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指导。结果: 在医师的合理治疗和药师的悉心监护下,2例患者肾功能在住院期间恢复。结论: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7.
设置了5个氮素浓度梯度(N0、N1、N2、N3、N4)、3个PEG(P0、P1、P2)浓度梯度以及2个CO2浓度(370±50 μmol·mol-1; 700±50 μmol·mol-1)水平的盆栽试验,探究了小麦幼苗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植株水分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生物量以及叶水势的最大值以及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作用均出现在处理N1P0; 而根长和根冠比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值也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 适宜养分条件下,高浓度CO2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高浓度CO2通过提高小麦幼苗叶水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浓度PEG胁迫的不利影响。因此,未来CO2浓度升高将对水肥条件好的小麦产生促进作用,可缓解轻度水分不足的不利影响,而对严重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高通量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进行验证。方法 8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根据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判定POCD,于手术前1 d、术后4 h取血分离血清,高通量细胞因子芯片筛查120个血清细胞因子,差异5倍以上因子经ELISA验证。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认知量表和血样采集,术后第7天,19例发生POCD。POCD患者在年龄、麻醉风险ASA分级、糖尿病发病率、受教育程度与非POCD患者有明显差异。高通量筛查出的5倍以上差异表达血清细胞因子9个,经ELISA验证结果显示:POCD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7(IL-17)、Fa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瘦素(leptin)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术后4 h血清IL-6、IL-11、IL-17、甲基受体趋化蛋白3(MCP3)、骨髓造血祖细胞抑制因子(MPIF-1)、MIP-3α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POCD患者术后4 h的IL-6、IL-17、MCP3、MPIF-1明显高于术前;非POCD患者术后4 h IL-6、IL-17明显高于术前,Fas、BDNF明显低于术前。结论结直肠手术POCD的发生伴随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1、IL-17、Fas、MPIF-1、MIP-3α、MCP3、leptin、BDNF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89.
脑络通与绞股蓝总皂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络通是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滋肾养肝、消痰祛瘀作用。为明确其治疗效果,周脑络通与绞股蓝总甙对10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进行两盲临床对比观察,时间5个月以上。采用美国ATL公司彩色超声多谱勒血流声象系统在用药前后探测患者两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检测患者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过氧化物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部分病人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心功能,并检测患者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结果发现脑络通组57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15.8%(9/57)的斑块消除,47.4%(27/57)的斑块减轻,29.8%(17/57)的斑块不发展,总有效率为93%(53/57);绞股蓝组分别为0%,2.8%(1/36)和47.2%(17/36),总有效率为50%(18/36).脑络通组对斑块的消除、减轻、总有效率及斑块载面积减少方面皆明显优于绞股蓝组(p<0.01或0.05)。脑络通可使增厚的内中膜减薄。在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脂过氧化物,降低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等方面皆优于绞股蓝组。提示脑络通在调血脂、抗氧化、抗血栓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有作用.在临床症状和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方面亦优于绞股蓝组.本药长期服用对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影响,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说明脑络通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方面疗效优于绞股蓝总皂甙,脑络通可能阻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甚至可能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除。  相似文献   
90.
为实现药学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思考探讨药物课程的教学思路及方法意义重大。教学实践中对药物分析课程进行课时调整,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强化实践基本功训练,并把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提出强调专科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兼顾药学从业者继续教育、继续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