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74篇
  免费   5644篇
  国内免费   3370篇
耳鼻咽喉   485篇
儿科学   905篇
妇产科学   404篇
基础医学   3250篇
口腔科学   1186篇
临床医学   6238篇
内科学   4583篇
皮肤病学   621篇
神经病学   1142篇
特种医学   2340篇
外科学   5215篇
综合类   15670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6291篇
眼科学   680篇
药学   6602篇
  87篇
中国医学   6066篇
肿瘤学   2509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1787篇
  2021年   2232篇
  2020年   1957篇
  2019年   1034篇
  2018年   1127篇
  2017年   1574篇
  2016年   1138篇
  2015年   2076篇
  2014年   2769篇
  2013年   3591篇
  2012年   5221篇
  2011年   5456篇
  2010年   5055篇
  2009年   4240篇
  2008年   4538篇
  2007年   4346篇
  2006年   3832篇
  2005年   3020篇
  2004年   2154篇
  2003年   1726篇
  2002年   1373篇
  2001年   1329篇
  2000年   991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实验性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实验性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 SD大鼠 35只,分成 5组.其中 A组 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外, B组 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两组大鼠自体筋膜硬脑膜移植的愈合过程及细胞因子 bFGF在其中的表达; C组、 D组、 E组各 9只,分别进行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 D组加用外源性 bFGF, E组仅用明胶海绵,通过脑脊液漏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外源性 bFGF对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并用 RT- PCR方法研究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部位 bFGF表达明显; C、 D、 E组大鼠重建硬脑膜抵抗脑脊液漏压力值( mmH2O)分别为 311± 75, 497± 153, 338± 88,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值分别为 4.9± 0.8, 10.9± 1.6, 5.3± 0.9, D组均好于对照组( P< 0.05);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在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的愈合过程中 bFGF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源性 bFGF处理的大鼠其移植筋膜愈合要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2.
女性腹膜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琦  石群立  吴波  孟奎  马恒辉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16-619,623,F004
目的:分析12例女性腹膜原发癌(FPCP)(10例浆液癌、1例黏液癌、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复习我院1992至2002年间12例FPCP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收集随访资料,记录大体标本所见,调出全部蜡块重新切片,并行PAS染色及细胞角蛋白(CK)7、CK20、ER、PR、牛血清清蛋白100(S-100)、卵巢癌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D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例患者年龄在32—67(平均48.75)岁,10/11例患者血CA125明显增高。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者:PAS为7/11,CK7为10/11,CK20为10/11,CD15为11/11,S-100为8/11,CA125为6/11,CEA为6/11,ER为4/11,PR为2/11。黏液性腹膜癌预后极差,其余类型与卵巢原发性上皮癌相似。结论:女性FPCP被认为起源于中肾旁管(Muller管),组织学上与同类型的卵巢癌一致,在排除卵巢原发癌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女性FPCP、腹膜间皮瘤和卵巢原发癌。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了提高股骨颈骨折固定强度和愈合率,减少骨坏死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应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经35例临床应用及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6%.结论:本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较可靠,便于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4.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于5月15日凌晨抵达重灾区江油市,至7月7日离开54d中,共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3例.山于地震伤在不同时期、不同震级、不同地理环境及建筑物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加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高致残率(截肢、感染、肢体短缩)在地震伤中的高发生率[1],故将这43例的病例特点及我们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6.
发育性髋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临床表现较隐匿,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对X线、造影、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方法对发育性髋脱位的诊断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发育性髋脱位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7.
1040例在院病人抗生素一日使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时我院2005年7月27日所有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生素日使用率为34.81%(304/1040),治疗用抗生素占39.67%(144/363),预防用占16.25%(59/363),治疗+预防占44.08%(160/363),抗生素单用和二联占95.04%(344/363),三联及以上者4.96%(18/363),抗生素日使用种类47种,病原体送检率7.57%(23/304)。结论我院抗生素日使用率不高,抗生素联合使用总体较好,但仍有病原送检率低、抗生素使用品种多、起点高、部分囤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的时机不合理等现象,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监测速度和指导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8.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腔镜技术的拓展,但国内外此类手术开展的例数仍然很少,没有得到大范围开展。我科于2003年8月及2003年10月施行了二例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ret/PTC基因突变与超声、病理诊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关系。方法术前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体取材进行病理诊断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ret/PTC基因突变。结果在34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16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ret/PTC基因突变(47%),其中8例为PTC-1基因突变(50%),2例PTC-2基因突变(12.5%),2例PCT-3基因突变(12.5%),3例PTC-1和PTC-2突变同时存在(18.75%),1例PTC-1和PTC-3突变同时存在(6.25%)。结论ret/PTC基因重组突变可存在于散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表现PTC-1型。应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的检测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