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19篇
  免费   4312篇
  国内免费   3131篇
耳鼻咽喉   599篇
儿科学   500篇
妇产科学   356篇
基础医学   4635篇
口腔科学   1212篇
临床医学   5809篇
内科学   6119篇
皮肤病学   321篇
神经病学   1992篇
特种医学   15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4516篇
综合类   9699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3573篇
眼科学   1098篇
药学   4760篇
  39篇
中国医学   2940篇
肿瘤学   3285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1492篇
  2021年   1982篇
  2020年   1615篇
  2019年   1309篇
  2018年   1377篇
  2017年   1401篇
  2016年   1259篇
  2015年   2046篇
  2014年   2566篇
  2013年   2526篇
  2012年   3658篇
  2011年   4079篇
  2010年   2889篇
  2009年   2488篇
  2008年   2835篇
  2007年   2971篇
  2006年   2666篇
  2005年   2481篇
  2004年   1691篇
  2003年   1640篇
  2002年   1387篇
  2001年   1151篇
  2000年   949篇
  1999年   759篇
  1998年   490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33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12篇
  1972年   14篇
  196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利用放射线对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位于纵隔的心脏会不可幸免受到照射,从而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随着手术以及放化疗技术的提升,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使得RIHD这一放疗远期并发症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因此,学者们对于RIHD的研究逐渐升温。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疾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临床上缺乏有效阻止其发生的方法。动物模型研究可为临床该疾病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证据,为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情况,旨在为后续实验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年龄因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了解基因治疗对老年大鼠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1月龄(幼年组)、9月龄(成年组)及24月龄(老年组)雄性Wistar大鼠各6只,取MSCs经体外分离、培养及携带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后,定量检测BMP-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表达,以及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Ⅰ型胶原、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骨桥素(osteopontin, OPN)的表达.将转染的各组MSCs分别与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 TCP)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3周后取材,比较各组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结果 ELISA检测表明BMP-2基因修饰的MSCs可以有效表达BMP-2,且表达量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P于诱导后第9天达高峰,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第7天,RT-PCR半定量检测示各组均有成骨细胞特征性蛋白,即:Ⅰ型胶原、OPN及BSP的明显表达,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2基因转染的MSCs与TCP复合后可诱导裸鼠体内异位成骨,各组成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P-2基因修饰的老年大鼠MSCs可以恢复成骨分化能力,基因治疗可能为老年性骨骼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3.
张一丹  任冰 《护理学杂志》2006,21(14):31-33
对10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实行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结果4例痊愈出院,6例存活时间超过15 d(15 d后5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CHVHF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平稳,APACHEⅡ评分48 h后显著改善(P<0.05,P<0.01).提示肾移植术后合并ARDS的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应用CHVHF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护理评估与监测,保持体外循环通畅,做好心理护理是使治疗顺利进行,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渐进性活动训练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将138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实施渐进性活动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结果2组患者小肠梗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渐进性活动训练可降低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小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超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液体超负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存活时间超过24h的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休克纠正后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在伤后第1~8天的液体出入量。结果 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出现水肿者262例(91.6%),存活232例(88.5%),死亡30例(11.5%)。死亡组的液体入量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液体出量则显著少于存活组(P〈0.05或P〈0.01)。存活组在伤后第4、5天出现液体负平衡即液体出量大于液体入量600~700mL(P〈0.05),而死亡组未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结论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容易造成液体超负荷,液体出量增加甚至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预示着病情好转,此时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即可,不宜过分强调出入量平衡而大量补充液体。  相似文献   
26.
刘芳丽 《护理学杂志》2006,21(11):79-81
对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认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的现状和环境护理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环境护理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或相互脱节是其主要问题。提出科技工作者应进行加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尤其是服务工作者需创建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的安全、舒适和谐的整体化护理环境,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培养模型 ,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 MC)活化后培养上清IL 6、IL 1β、TNF α、IL 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 ;AnnexinV/PI双染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过敏性紫癜组PBMC体外刺激活化后IL 6、IL 1β、TNF α、IL 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34 7± 10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6± 0 9) %。②抗IL 6、IL 1β、TNF α单克隆抗体联合阻断可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2 2 6±5 9) % ,而抗IL 10单克隆抗体阻断则明显增加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5 6 9± 16 5 ) %。③于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加入外源性IL 10 ,可明显降低IL 6、IL 1β、I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并明显降低内皮细胞凋亡率 (11 8± 3 1) %。结论 IL 10作为机体炎症反应负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在过敏性紫癜炎症因子所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928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临床分离的重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2001年青岛3家医院临床分离的5种革兰阴性杆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种病原菌均占3家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的前5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60%-87%,细菌对亚胺培南均呈高度敏感,但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株占25.8%,头孢他啶的抗菌活性是三代头孢菌素中最高的;复方酶抑制剂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细菌耐药问题仍是目前临床的严重问题,地域性的耐药性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9.
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螨(Demod-exfoliculorum,D.f.)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部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brevis,D.b.)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以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强的活动力和存活力。透明胶带法在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Ankylosingspondylitis(AS)isarheumaticdiseasewithhighincidence,induc ingdisabilityandinvadingthespinalaxialjointasitschiefcha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