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62篇 |
免费 | 1714篇 |
国内免费 | 9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3篇 |
儿科学 | 219篇 |
妇产科学 | 152篇 |
基础医学 | 1018篇 |
口腔科学 | 261篇 |
临床医学 | 1677篇 |
内科学 | 1302篇 |
皮肤病学 | 172篇 |
神经病学 | 380篇 |
特种医学 | 6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149篇 |
综合类 | 4112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1708篇 |
眼科学 | 264篇 |
药学 | 1885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1843篇 |
肿瘤学 | 9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0篇 |
2023年 | 323篇 |
2022年 | 681篇 |
2021年 | 839篇 |
2020年 | 652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378篇 |
2017年 | 542篇 |
2016年 | 421篇 |
2015年 | 665篇 |
2014年 | 828篇 |
2013年 | 1015篇 |
2012年 | 1394篇 |
2011年 | 1428篇 |
2010年 | 1246篇 |
2009年 | 1026篇 |
2008年 | 1095篇 |
2007年 | 1047篇 |
2006年 | 940篇 |
2005年 | 723篇 |
2004年 | 491篇 |
2003年 | 388篇 |
2002年 | 347篇 |
2001年 | 314篇 |
2000年 | 285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点地梅中的黄酮苷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点地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山柰酚3-O-(2-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3 -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奈酚3-O-(4-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黄芪提取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反映药效成分的溶出信息.方法 利用远程光纤流通池在线采集黄芪提取过程中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同时采集提取液样品,利用HPLC-MS方法测得提取液中黄芪皂苷Ⅱ、异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和黄芪甲苷4种成分的质量浓度作为对照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4种成分及黄芪总皂苷的定量分析模型,将所建的黄芪总皂苷定量分析模型用于黄芪提取过程的在线分析,实时反映提取液中黄芪总皂苷的质量浓度信息.结果 黄芪提取液中4种皂苷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76、0.9640、0.8571、0.9816,黄芪总皂苷定量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32,校正均方差(RMSEC)为5.94,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为0.9766,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11.1.将黄芪总皂苷定量分析模型用于3个批次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提取液中黄芪总皂苷的质量浓度信息.结论 利用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以黄芪总皂苷为检测指标,对黄芪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测,为黄芪提取过程的终点判断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应用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前后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前后以及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 -二聚体 ,并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0 1) ,与肝素治疗后患者比较P <0 0 0 1。结论 :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可以作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小动脉血检形成以及应用肝素溶栓的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微渗析实验模型,并对葛根素在麻醉家兔眼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手术将微渗析探针植入麻醉家兔的眼前房室内,待灌流平衡之后眼部给予1%葛根素滴眼液100 μL,于不同时间收集渗析液,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柠檬酸水溶液( 30: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9 nm.结果:给予自制葛根素滴眼液后,其能够迅速吸收进入眼前房室中,在1h达到峰浓度,Cmax为(2.52±0.31) mg·L-1,然后渐渐降低,但在消除阶段3.5h左右出现另外1个较低的峰浓度.可能是由于葛根素抑制了房水的生成,导致药物浓度的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t)为(5.04±0.21)mg·h·L-1,半衰期( t1/2)为(0.38±0.13)h.结论:采用微渗析技术,能够用于测定葛根素眼部的药物动力学,并且为葛根素滴眼液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针刺以十宣、小海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中风后手指不能活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上肢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十宣、小海两穴,对照组患者上肢采用常规针刺取穴,针刺结束后两组均进行上肢的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3个疗程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的手指功能(肌力)记分和Fugl-meyer功能量表中手功能的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手指肌力和手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十宣、小海穴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中毒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4例给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及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毒物种类不同选用相应的特效解毒剂。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同时设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急性中毒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 h和72 h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昏迷至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病死率低。急性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TNF-α和IL-6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经治疗后,2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6含量较低。结论在急性中毒的发生发展中,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机体TNF-α和IL-6含量,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从古医籍文献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体质特点。方法:依据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症状、体征及预后等确定古医籍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纳入及排除文献标准,依据现代中医体质标准及古文献的描述确定中医体质,分别在头颈专科书、医案及综合性医书及外科类医书等近40余册古籍中筛查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文献。结果:查找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文献6篇。经分析,古文献中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多为气郁体质和气虚体质。结论:古医籍文献中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 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精神状态[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量表)]、智能状态[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量表)] 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量表) 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血清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MSE 评分、HD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比较研究组MMSE 评分、HD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智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