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0篇
  免费   2121篇
  国内免费   1197篇
耳鼻咽喉   308篇
儿科学   345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252篇
口腔科学   522篇
临床医学   2894篇
内科学   1767篇
皮肤病学   178篇
神经病学   367篇
特种医学   835篇
外科学   2282篇
综合类   623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700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2885篇
  27篇
中国医学   1970篇
肿瘤学   949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773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555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1398篇
  2012年   2121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2080篇
  2009年   1873篇
  2008年   1842篇
  2007年   1784篇
  2006年   1673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851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从脾论治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64例 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 ,在继续口服磺脲类药的基础上加用健脾中药 ,结果显效 1 5例 ,有效 3 6例 ,无效 1 3例 ,总有效率 85 .2 4% ;治疗前后血糖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相似文献   
92.
螯合纤堆是一类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多配位络合物的纤堆状吸附功能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堆,具有吸附选择性高、易洗脱、容易再生等优点。综述了近年来螯合纤堆的制备方法及种类,对其螯合机理进行了探讨,概括了该纤堆的应用范围并指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多巴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痕量多巴胺 (DA)的效果。方法 :采用涂布法制成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在pH =5 .4的KH2 PO4 Na2 HPO4缓冲溶液中 ,采用该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DA。结果 :该修饰电极对DA有着显著的电催化作用 ,与裸玻碳电极相比较 ,其灵敏度大大提高 ,在2 .0× 10 -7~ 6 .0× 10 -4mol/L浓度范围内 ,DA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5 .0× 10 -8mol/L。将该修饰电极用于盐酸多巴胺针剂的测定 ,相对平均偏差为 1.4 % ,平均回收率为 99.2 %。结论 :该修饰电极响应快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 ,寿命长 ,适合于具有电活性生物分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髓内钉固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3年12月至2001年9月间作者收治的180例(181髋)经髓内钉治疗的转子周围骨折,其中应用亚太型Gamma钉96例(97髋)、股骨重建钉54例、股骨近端钉(PFN)30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分钟,术中术后输血患者仅占15.6%;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96%的骨折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按黄公怡评价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2%;发生9种类型的并发症。结论髓内钉固定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胎脑组织移植对额叶皮质损伤后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影响。方法:用外科手术破坏大鼠双侧额叶皮质8d后,将胎脑组织移植到预制脑创腔内。3个月后,用Y型迷宫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神经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双侧额叶皮质损伤后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胎脑组织移植后3个月,双侧额叶皮质受损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明显改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性(P<0.05)。结论:胎脑组织移植可有效地预防双侧额叶皮质受损大鼠的学习、记忆机能的下降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9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学华  许才绂 《医学争鸣》1993,14(3):199-201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本院就诊的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分为阿帕替尼组(AP组)和替吉奥组(TI组),各4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AP组11例、TI组6例患者出现部分缓解,AP组患者RR、DCR数值明显比TI组高(P<0.05);AP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TI组(P<0.05)。AP组和TI组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但未出现Ⅳ级毒副作用,其中AP组患者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分别为63.52%、76.73%,TI组患者发病率分别为62.45%、78.11%, AP组出现毒副作用的患者人数与T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年结果显示,AP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10.86%,TI组患者为0,AP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I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对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治疗效果较佳,虽然治疗后也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但与替吉奥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相近,且患者身体承受程度较佳。阿...  相似文献   
98.
邱爽  李宗琴  胡兰  陈秀 《西部医学》2023,35(6):843-847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发病7 d内、≥80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76例的相关信息、影像结果、随访结果,按照入组患者NLR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Q1组(NLR <2.97)、Q2组( 2.97≤NLR <4.49)、Q3组( 4.49≤NLR <7.94)、Q4组 (NLR≥7.94),每组119例。根据不良结局发生率绘制K-M曲线,比较各组在不同时期的生存概率。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log-rank检验显示,四组患者的生存率存在差异,Q4组的90 d生存率显著低于Q1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危险因素后,高NLR和高NIHSS评分是9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高NLR预测患者90 d死亡曲线下面积为0.74。结论 高NLR为影响≥80岁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90 d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
PET/CT在肿瘤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探讨PET/CT对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肿瘤病人200例,其中未治疗病人71例,已治疗病人129例。经静脉注射^18F-FDG 45min后,进行PET/CT扫描。结果未治疗病人71例中,PET/CT准确诊断有68例(95.7%),阴性3例,发现肿瘤转移54例,其中广泛转移30例。已治疗组129例中,提示肿瘤复发或/伴转移96例,其余33例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未见肿瘤复发。结论PET/CT具有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和定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判断肿瘤有无复发与坏死及预后的估计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肾癌(RCC)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的DC-CIK细胞对RCC的杀伤活性。 方法: 将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经RCC(786-0细胞株)抗原致敏后与同源CIK细胞共培养,实验分3组:RCC抗原致敏DC与CIK共培养组(A组),未致敏DC与CIK共培养组(B组),单纯CIK组(C组)。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CIK免疫表型。MTT法检测3组效应细胞对786-0细胞杀伤活性。 结果: 效靶比 20∶1 时,A、B、C组对786-0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70.64±8.26)%、(53.40±7.33)%、(46.64±6.01)%,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前列腺癌PC3细胞作靶细胞对照,A组对786-0及PC3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RCC抗原致敏DC与CIK共培养后的DC-CIK细胞可明显提高CIK细胞对RCC的杀伤特异性和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