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70篇
  免费   4762篇
  国内免费   3445篇
耳鼻咽喉   390篇
儿科学   642篇
妇产科学   468篇
基础医学   3956篇
口腔科学   816篇
临床医学   6331篇
内科学   5419篇
皮肤病学   545篇
神经病学   1636篇
特种医学   18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090篇
综合类   12537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预防医学   4723篇
眼科学   971篇
药学   5433篇
  66篇
中国医学   4190篇
肿瘤学   3012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680篇
  2022年   1651篇
  2021年   2124篇
  2020年   1828篇
  2019年   1247篇
  2018年   1244篇
  2017年   1461篇
  2016年   1229篇
  2015年   1971篇
  2014年   2537篇
  2013年   2796篇
  2012年   4099篇
  2011年   4469篇
  2010年   3647篇
  2009年   3185篇
  2008年   3348篇
  2007年   3334篇
  2006年   3014篇
  2005年   2446篇
  2004年   2149篇
  2003年   2027篇
  2002年   1776篇
  2001年   1371篇
  2000年   942篇
  1999年   553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为研究Bio-Normalizer(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鼠胚大脑神经细胞,将神经细胞造成缺氧损伤,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N,观察BN对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Ⅰ组为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Ⅱ组为缺氧BN浓度为0.1mg/ml组,Ⅲ组为缺氧BN浓度为0.5mg/ml组;Ⅳ组为非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于细胞培养后的第4天收集细胞,测定生化指标,同时进时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缺氧0.1mgBN/ml组的神经细胞MTT及NSE活性均高于缺氧0mgBN/ml组,并有显著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缺氧0.1mgBN/ml组和0.5mgBN/ml组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恢复明显好于缺氧0mgBN/ml组。结论: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前列腺癌与增生性病变的流式细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CM)对20例前列腺癌(PC)和15例良性前列腺组织作了DNA含量检测,着重分析了PC及增生性病变的细胞增殖指数(PI)与DNA指数(DI)。结果表明在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有明显差异(P<0.01)。20例PC的组织学分级与FCM检测结果有关,PC-Ⅲ与PC1-Ⅰ、PC-Ⅱ与PC-Ⅰ、PC-Ⅲ与BPH的PI、DI相差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良恶性前列腺病变的PI与DI能较客观地反应不同细胞的生物活性,并对分化低、分级高的PC的恶性程度判断及其预后的推测,以及癌前病变的分析有意义。  相似文献   
34.
陈小君  张金梅 《癌症》1993,12(1):66-68
为寻找祖国医学治疗鼻咽癌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气功外气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的抑制作用试验,实验共进行了三次,光镜观察受功组比对照组生长缓慢,外气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3%(P<0.05);43%(P<0.05);55%(P<0.001)。同时进行了~3H—TdR掺入试验,观察外气对CNE—2细胞株DNA合成的影响。实验进行了四次,其抑制率分别为:34%(P<0.01);35%(P<0.01);39%(P<0.01),53%(P<0.001),模仿者为17%(P>0.05)。  相似文献   
35.
对200例大肠癌旁“移行粘膜”进行了粘液组化HID/AB及PAT/KOH/PAS检测,单克隆抗体MC3和CEA免疫组化标记,凝集素PNA、UEA-1及DBA受体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与10例正常直肠粘膜、130例癌组织、155例各型腺瘤型息肉及3-5个月胎儿大肠粘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粘膜从良性到恶性的各阶段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癌旁“移行粘膜”也存在类似癌及胎儿大肠的不成熟性病理变化,异常范围88.0%的病例在2-3cm以内。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补体4基因多态性与体外循环中补体系统激活程度和肺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156例,于术前抽血用交叉免疫电泳法进行补体4基因型分析。分别于CPB开始前,CPB结束时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抽取动脉血样,以放免法对补体3和4活化产物C3a和C4a进行测定。同时记录肺顺应性。结果:补体4基因型AABB,AOBB,OOBB,AABO及AAOO出现频率分别为51.28%,17.95%,4.49%,19.87%及6.41%,CPB结束时C4a水平无明显升高,C3a水平显著升高。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时C4a和C3a水平显著升高,以OOBB组升高最显著,其次为AOBB组;同时OOBB组肺顺应性下降最显著,其次为AOBB组,结论:体外循环由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鱼精蛋白-肝素复合物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国人补体4基因型中,OOBB型出现的频率较白种人高,该基因型在体外循环中补体系统被激活及肺功能受损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37.
B超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输尿管狭窄病例行B超检测,并与X线、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B超对输尿管梗阻定位率为93.9%,疾病诊断的符合率81.8%。结论:B超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肝脏钠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给大鼠注射哇巴因 (2 0 μg· kg- 1·d- 1 )、地高辛 (32 μg·kg- 1·d- 1 )和生理盐水 (1m L· kg- 1·d- 1 ) ,观察给药后 6wk大鼠血压的动态变化 ;并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 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探讨各组大鼠肝脏钠泵 α1 ,α2 及 α3 亚单位 m 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果 给予哇巴因 2 wk后大鼠血压开始升高 ,至 6 wk时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17.7± 1.2 ) vs(15 .4± 1.1) k Pa,P<0 .0 1) ,而实验过程中地高辛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论是在 m 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 ,哇巴因对大鼠肝脏钠泵α1 亚单位表达无影响 ,而地高辛使α1 亚单位表达增强 ;两组大鼠 α2 亚单位表达均无改变 ;哇巴因使 α3 亚单位蛋白水平表达减弱 ,而 m RNA水平增强 ,地高辛组大鼠肝脏钠泵 α3 亚单位无论在 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强 .结论 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不同的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为进一步揭示内源性哇巴因生理与病理作用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与毒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提高大鼠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方法 对比传统闭式法与改良直视法的成功率;结果传统闭式法的成功率为50%,改良直视法的成功率为100%。结论 改良直视法优于传统闭式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Blood storage and blood transfusion have beenimportantclinical work.In recentyears,the demandfor the qua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 is getting higher.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blood storage tech-nique and more and more reports on change in bloodcomponents during storage have been published.However,reports on dynamic changes in blood com-ponentsin bank- stored blood are stillrare.The paper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change of blood componentsF :c and AT- in blood stored in blood bank un-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