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7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348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663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745篇
内科学   857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359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科学   704篇
综合类   1216篇
预防医学   463篇
眼科学   115篇
药学   678篇
  11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494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使全国高校师生云端集合、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线上教学平台、教学方式、交流手段、讲授内容与方法等因素相比传统教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质量监控方式难以适应。南方医科大学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跨越教学平台、课程学科、教学方式等因素变化障碍,将期末课程评价分解为阶段性课程评价;以大数据思维解析、引导在线教学质量,在课程评价转型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3.
74.
赵朴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0):61-62
目的评价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统恶性肿瘤90例疗效观察。方法对本院2000年10月~2005年10月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90例,采用以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其中初治30例,复治60例。急性白血病60例,恶性淋巴瘤21例,多发性骨髓瘤9例。结果急性白血病中初治的完全缓解率(CR)达91.7%,复发和难治的CR为(15/39)38.5%,恶性淋巴瘤有效率71.5%,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67.8%。90例中总有效率80.0%。吡柔比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由此引起的感染、出血分别为30.2%、20.5%;其他非骨髓系统的反应,多可耐受,主要表现为肝功能的损害,发生率为20.8%,多为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结论吡柔比星(THP)可作为一线药物与其他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5.
Dai P  Yuan YY  Kang DY  Li Q  Zhu QW  Zhang X  Liu LX  Liu X  Huang D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6):2521-2525
目的 调查全国21个地区聋哑学生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及其发病频率,由此分析和推测中国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聋哑学校学生1552例,其中汉族1290人,维吾尔族69人,回族37人,蒙古族31人,其他125人来自彝族、壮族、白族、苗族等18个民族,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以序列分析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A〉G突变及其他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SLC26A4基因外显子7+8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52例来自全国各地的耳聋患者中199例携带外显子7+8及内含子7的突变,其中83例携带IVS7-2A〉G纯合突变,114例携带IVS7-2A〉G杂合突变,另有2人分别携带此区域内的其他位点突变;IVS7-2A〉G总检出率达到12.7%(197/1552),其中1290例汉族患者中IVS7-2A〉G检出率达到14.3%,69例维吾尔族患者群中IVS7-2A〉G检出率为0。河北涿州高碑店、河南安阳患者群中的IVS7-2A〉G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通过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筛查发现在中国由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比例较高,揭示SLC26A4基因筛查和诊断在耳聋的病因学诊断中将起重要作用,并且在大规模耳聋患者的病因学筛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6.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以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检测6例正常子宫内膜、14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MDM2基因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MDM2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p53基因在正常、增生性及癌变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依次增高,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MDM2基因在增生性内膜中较癌变内膜表达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具很好的相关性(P<0.01)。认为p53与子宫内膜癌的形成相关。MDM2可能与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增殖有关。在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组织中可能存在p53对MDM2在转录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77.
siRNA对HepG2细胞mcl-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异性siRNA对肝癌细胞系HepG2中mcl-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特异性siRN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半定量RT-PCR观察干扰前后mcl-1 mRNA水平变化,比较对应不同位点的两对siRNA片段对mcl-1的干扰效果,分析RNA干扰的特异性、时效性;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Mc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特异性siRNA片段能有效降低mcl-1 mRNA水平,最大干扰效率达67.25%,高于作为对照的非相关片段;对应不同位点的两对siRNA片段对mcl-1均可产生干扰作用,彼此间差别不大;干扰作用于转染后24 h即可出现,48 h达高峰,72 h稍有降低;Western Blot证明转染siRNA-F1后Mcl-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RNA干扰技术可有效下调肝癌细胞系HepG2中mcl-1 mRNA水平,明显下调Mcl-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8.
铁叶绿酸钠片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铁叶绿酸钠治疗成人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以琥珀酸亚铁薄膜衣片为对照,对2776例受试者进行试验。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9.84%,显效率58.52%;能提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缩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而且对白细胞系及血小板系也有一定作用;它能改善铁代谢,提高血清铁(Fe)、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蛋白(SF),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结论铁叶绿酸钠片治疗缺铁性贫血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1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骨科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8.1%、14.8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59.3%和28.9 %.该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32.6%、44.4%、66.7%、69.6%、83.7%、90.4%、96.3%和100.0%.其它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发现多重耐药菌126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明确以IgA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收治的1例以IgA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与电镜特征,以及对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结果:该病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恶化发展迅速。但无肺出血及全身性血管炎症状。血清自身抗体系列、抗GBM抗体与ANCA均为阴性。病理光镜示肾小球环绕型新月体形成,肾小血管无炎症改变。冰冻切片与石蜡微波修复直接免疫荧光示IgA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细颗粒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IgA型抗GBM为阴性;电镜示节段性上皮下、基底膜内及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对强化激素冲击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结论:本病例为特殊类型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根据其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结果,无法归于目前急进性肾炎的分型,对其临床特点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