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69篇 |
免费 | 3270篇 |
国内免费 | 17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7篇 |
儿科学 | 657篇 |
妇产科学 | 141篇 |
基础医学 | 2003篇 |
口腔科学 | 764篇 |
临床医学 | 4124篇 |
内科学 | 2742篇 |
皮肤病学 | 341篇 |
神经病学 | 731篇 |
特种医学 | 1157篇 |
外科学 | 2794篇 |
综合类 | 8983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4414篇 |
眼科学 | 278篇 |
药学 | 4142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3362篇 |
肿瘤学 | 14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5篇 |
2023年 | 376篇 |
2022年 | 1008篇 |
2021年 | 1191篇 |
2020年 | 1107篇 |
2019年 | 631篇 |
2018年 | 603篇 |
2017年 | 981篇 |
2016年 | 640篇 |
2015年 | 1309篇 |
2014年 | 1742篇 |
2013年 | 2084篇 |
2012年 | 3199篇 |
2011年 | 3233篇 |
2010年 | 2997篇 |
2009年 | 2740篇 |
2008年 | 2833篇 |
2007年 | 2670篇 |
2006年 | 2382篇 |
2005年 | 1834篇 |
2004年 | 1285篇 |
2003年 | 985篇 |
2002年 | 765篇 |
2001年 | 654篇 |
2000年 | 521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新天然来源抗生素-抗霉素A_(18)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产生菌I07A-01824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抗霉素A18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产生菌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用MTT法检测抗霉素A18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按分类学常规方法研究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结果抗霉素A18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的生长;这两个细胞株均被阻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与已知种——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一致。结论红树林内生放线菌是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玉竹提取物A(extraction A of polygonatum odoratum,EA-PAOA)对小鼠MΦ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以探讨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检测小鼠体外MΦ产生的IL-1和TNF-α。结果10ug/ml以上浓度的玉竹提取物A对小鼠MΦ产生的IL-1有抑制作用,1000ug/ml浓度的玉竹提取物A的IP(inhibitory perentage)达39.1%,对TNF-α抑制作用比对IL-1的抑制作用明显,10ug/ml浓度的玉竹提取物A的CIP(ytolytic-Inhibitory perentage)达28.6%,1000ug/ml浓度的玉竹提取物A的CIP达78.6%。两者均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玉竹提取物A对小鼠MΦ产生的IL-1和TNF-α均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问卷收集1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相关资料,由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结果:轻度精神残疾者为60.7%,中度及以上者为39.3%。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首次发病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治疗依从性、病情严重程度、精神症状及自知力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显著相关。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社会功能恢复较好,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治疗依从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康复状况。 相似文献
64.
陆金根教授在肛肠外科疾病的诊疗中,提倡局部整体观,既强调把局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又强调局部的问题要从整体的观念来分析;同时他对"瘿痈"、"肛疽"等疾病的命名,以及便秘的论治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肛肠病内外之治,主张择机而施,临证施治务要摆正"手术"与"药"的位置,"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结痂酊中总酚酸治疗大鼠烫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Folin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组分中总酚酸含量.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治疗组.其中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治疗组大鼠背部造Ⅲ度烫伤.分别于烫伤后3、5、7、14、21 d取材做病理切片.分别测量烫伤后12、24、48、72 h血清中IL-6水平.结果 Folin法测定表明:10%乙醇洗脱组分中总酚酸含量最高.病理切片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和治疗组促进成纤维细胞,肉芽组织和毛囊的再生.烫伤72 h后,与模型组相比,结痂酊中总酚酸有效抑制IL-6水平(P<0.05).结论 结痂酊中总酚酸对烫伤创面有明显的促进修复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6.
双倾斜角度CT扫描在肺部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肺末梢结节不同角度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例原发性肺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横轴位CT扫描及双倾斜角度CT扫描。从毛刺征、切迹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凹陷征、血管关联征、空气支气管征像等方面,观测肺末梢型结节在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上的显示率,并与常规横轴位CT扫描作比较。结果 毛刺征、切迹征、棘状突起征、血管关联征在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上的显示率达100%,空气支气管征66.66%,胸膜凹陷征83.33%;而常规横轴位CT扫描空气支气管征显示仅1例,显示率为8,34%;胸膜凹陷征显示率亦低,显示不清楚达5/12(41.66%)。结论 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与常规横轴位CT扫描比较,影像学特征表现显示更明显,特别是胸膜凹陷、空气支气管征的显示更优。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确定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其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吸附、解析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动态吸附中药液浓度、树脂量、流速对吸附的影响;以及解析液浓度、体积、流速3个因素对解析的影响。结果吸附药液浓度为0.15 g生药/mL,树脂用量为3倍药材量,速度10 mL/min;解析液为75%乙醇,10倍药材量,流速10 mL/mim,黄芩苷及栀子苷的解析率可达95%以上。结论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工艺简单、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131)Ⅰ治疗Graves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22例接受~(131)Ⅰ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922例中77例发生医院感染,总感染率8.35%;男性感染率为6.00%,女性感染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期妇女感染率10.04%,绝经后期(50~60岁)女性感染率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年中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85.71%。结论应采取更积极的防治措施以降低~(131)Ⅰ治疗Graves病医院感染率,建议育龄期妇女行131I治疗时应避开月经期。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液感染病原菌的方法.方法 选取7种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在其16S rRNA末端和23S rRNA始端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对16S-23S rRNA基因间区进行扩增,然后将PCR产物的电泳图谱进行机器码识别,以鉴定病原菌.结果 通用引物能扩增出7种病原菌,且每种菌具有不同片段长度(bp):大肠埃希菌(716、808),金黄色葡萄球菌(732、827),铜绿假单胞菌(833),表皮葡萄球菌(630、722、817),肺炎链球菌(606),肺炎克雷伯菌(550、705、797),粪肠球菌(591、693);此图谱可经机器码识别,对各种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结论 采用通用引物PCR和机器码识别技术可简便、快速、特异地鉴定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