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4篇
肿瘤学   3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6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技术比较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10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分别培养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裂解原代细胞抽提总蛋白,精确定量后进行双向电泳,扫描电泳凝胶获得二维总蛋白图谱。图谱使用软件辅助比较分析,找出差异表达点,从凝胶中抠取差异点,胶内酶解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级质谱法鉴定差异蛋白。结果: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蛋白质凝胶分析获得600余个清晰的蛋白质斑点,在比较分析出的26个差异点中初步鉴定出4个差异表达蛋白,分别是细胞内氯离子通道1、Psodasin、乳酸脱氢酶B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结论: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在蛋白质表达上有较高的相似性以及较好的可比性,为探索表皮细胞横向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提供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隙注药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①选择2004-01/2006-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硬膜外隙注药组:骶管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射1次,共4次。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采用胸带与下肢固定带牵引,待牵引床启动逐渐使患者腰脊柱拉伸时,术者双手拇指关节突关节连线,由上腰段向腰骶段滑行推压,当拇指推压到病变间隙时,牵引力须达到患者体质量1.5倍左右,迅速向脊柱前方施压。共2次。联合治疗组为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每2次硬膜外隙注药后施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疗法1次,共2次。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采用疼痛强度评分评估疼痛程度(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体征和评估疗效,疗效评估依据胡有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③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强度变化:治疗后3个月3组疼痛强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2.13,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其中联合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4.03,P<0.01),联合治疗组和硬膜外隙注药组疼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χ2=5.62,6.16,P<0.05)。②临床体征变化: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数明显少于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7,19,14例,χ2=9.24,9.14,P<0.01)。③疗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100%(60/60),88%(53/60),92%(55/60),χ2=6.26,6.04,P<0.01],而其他2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χ2=8.63,P>0.05)。结论:硬脊膜外注药及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6.
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的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1-01/2003-12有关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方法的文章,检索词“purging,HS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1-01/2003-12有关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方法的文章,检索词“体外净化,PUV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选取同一领域、不同方面的文献,以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优先。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2篇有关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方法的文献,其中24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8篇,其中15篇系重复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净化方法很多,如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药物方法、免疫净化、基因净化等。每种净化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淋巴系统疾病可以采用免疫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考虑反义技术;大多数患者则均可以考虑药物净化的方法。结论: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选择不同的净化方法,还可以将几种净化方法联合起来,其效果和方法的改进也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小白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观察氟尼辛葡甲铵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南京农业大学药理及毒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小鼠扭体实验:取清洁级KM小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0只:双氯芬酸钠16.25mg/kg组、安乃近32.5mg/kg组、氟尼辛葡甲铵10,5,2.5,1.25,0.625mg/kg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除双氯芬酸钠采取口服外,其余各组分别肌肉注射相应剂量的药品,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min后立即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2%的冰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记录15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②蛋白胨致热实验:健康家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mL/kg)、氟尼辛葡甲铵1,2,4mg/kg组、安乃近0.2g/kg组和氨基比林0.2g/kg组。实验前测定各组兔子的直肠体温。在家兔大腿肌肉注射40%蛋白胨,剂量为2mL/kg,然后按上述分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后8h内每小时各测体温1次。结果:80只小鼠和36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安乃近32.5mg/kg组、氟尼辛葡甲铵10,5,2.5,1.25mg/kg组和双氯芬酸钠16.25mg/kg组对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有显著的镇痛作用[(4.3±4.1),(10.4±5.7),(0.0±0.0),(0.9±1.9),(1.8±2.4),(3.2±4.2),(3.6±3.9)次/15min;P<0.05,P<0.01]。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尼辛葡甲铵高、中剂量组及安乃近0.2g/kg组、氨基比林0.2g/kg组对由蛋白胨引起的家兔发热,在给药后4~8h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氟尼辛葡甲铵高、中剂量和安乃近0.2g/kg组在给药后6~8h作用极显著(P<0.01)。氟尼辛葡甲铵高剂量组在给药后5~7h显著强于安乃近0.2g/kg组(P<0.05),与氨基比林0.2g/kg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氟尼辛葡甲铵中剂量组作用稍逊于安乃近0.2g/kg组,差异不显著。氟尼辛葡甲铵低剂量组与氨基比林0.2g/kg组相当。结论:氟尼辛葡甲铵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蜂胶乔松素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省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取出生1h内新生儿脐带,患者知情同意。②实验分组及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mg/L的脂多糖培养液培养细胞12h),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加等量D-Hank’s液)、脂多糖组(10mg/L)、乔松素组(加10mg/L脂多糖预孵育12h后,按50,100,200mg/L分别加入乔松素),各组设8个复孔,共同孵育24h。③实验评估: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观察乔松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假血友病因子的含量,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细胞形态:空白对照组细胞紧密贴壁,呈铺路石状生长。脂多糖组可见多数细胞呈圆形;乔松素组见上述细胞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②乔松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凋亡及血管假血友病因子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能明显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P<0.01),不同浓度乔松素组可改善内皮细胞形态,组织活性明显升高(P<0.05),同时抑制内皮细胞血管假血友病因子的释放(P<0.05),使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乔松素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抑制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可能的内皮细胞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9.
110.
大肠癌免疫组化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CEA、P53、nm23、Ki-67、MRP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6-07我院收治的73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对其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EA、P53、nm23、Ki-67、MRP,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CEA、P53、nm23、Ki-67、MRP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2.2%、68.5%、75.3%、84.9%和64.4%.CEA、MRP与大肠癌患者的各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53、Ki-67和nm23与肿瘤的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53、Ki-67在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2.8%和100%1明显高于Dukes A、B期者(59.1%和75.0%)(P<0.05),而nm23在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58.6%)明显低于Dukes A、B期者(86.4%)(P<0.05).CEA与nm23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0.296,P=0.011),而P53和Ki-67表达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 0.308,P=0.008),其他各指标间的表达无相关性.nm23、P53和Ki-67与预后因素关系明显,nm23在生存期≥3 a患者的阳性表达率(92.9%)高于生存期<3 a者(71.2%)(P<0.05),而P53和Ki-67在生存期≥3 a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2.9%和64.3%)明显低于生存期<3 a者(74.6%和89.8%)(P<0.05).结论:P53、Ki-67和nm2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CEA可能是大肠癌的侵袭转移的促进因素.MRP所引起的耐药机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制.CEA、P53、nm23、Ki-67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