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9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178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290篇 |
内科学 | 325篇 |
皮肤病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71篇 |
特种医学 | 192篇 |
外科学 | 191篇 |
综合类 | 309篇 |
预防医学 | 199篇 |
眼科学 | 31篇 |
药学 | 208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99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2篇 |
1980年 | 12篇 |
1977年 | 9篇 |
1975年 | 8篇 |
1959年 | 41篇 |
1958年 | 66篇 |
1957年 | 75篇 |
1956年 | 73篇 |
1955年 | 83篇 |
1954年 | 51篇 |
1948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15.
STUDIES IN NAIL GROWT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
目的探讨左旋氧氟沙星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特异性细胞免疫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左旋氧氟沙星联合其他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38只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37Rv结核菌(1×106CFU/只),然后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不作处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左旋氧氟沙星灌胃治疗(药物组),300mg/kg,每周灌5d,疗程28d。在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计数肺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菌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脾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结果左旋氧氟沙星能有效抑制小鼠肺组织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小鼠服药期间细菌量减少100倍,停药后30d仍减少10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药物治疗能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的程度。药物组小鼠脾细胞分泌卡介苗(BCG)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氧氟沙星能有效抑制小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同时能改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特异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3例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切除术后括约肌狭窄11例,胆管壶腹部结石嵌顿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伴胆管末端狭窄19例,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6例,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后4例;第1次手术24例,第2次手术19例.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5例,短暂性胆漏2例,括约肌手术处渗血3例,37例(占86%)经5~15年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发病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微循环变化。组织学改变以及多肽含量变化和意义。方法:4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留伴行神经组和去伴行神经组,建立标准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激光多谱勒及显微放大分析系统,组织学方法以及凝胶电泳方法等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骨骼肌微血管管径在20分钟时恢复率基本达到高峰约60%,此后为平台期:90分钟最高峰,为75%,主干血管流速率亦在20分钟基本达到上限,病理检查显示:缺血的骨骼肌纤维呈空泡状,核形态增大,染色加深,红细胞严重聚集,凝胶蛋白电泳提示:缺血骨骼肌中分子量20KD左右的多肽显著增加。结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骨骼肌的微循环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及因之导致骨骼结构损伤和异常的20KD多肽含量明显增加,以及红细胞凝聚,白细胞的改变,这些共同构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9.
骨盆肿瘤血管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通过分析骨盆肿瘤血管造影表现及供血特点 ,指导动脉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 ,强调肿瘤血管“多支栓塞”的重要性。方法 对 12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了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和碘油栓塞治疗 ,其中纤维肉瘤 1例 ,软骨肉瘤、骨肉瘤各 2例 ,转移瘤 7例 ,治疗前均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和 /或腰动脉造影 ,治疗后造影复查血管闭塞及碘油沉积情况。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 1)血管造影表现特点 :a“多源多支”供血 :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腰动脉均参与骨盆肿瘤供血 ;b“富血管性”表现 ;c肿瘤染色区域明显大于骨破坏区。 ( 2 )栓塞结果 :每例均进行了 2支以上供养血管栓塞 ,复查见供养血管完全闭塞 ,肿瘤染色明显减少 ,碘油沉积良好。 ( 3)临床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疼痛减轻 ,肿块缩小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盆肿瘤的供血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树华 XU Ke 肖壮伟 SUN Zheng-yu 王强 YANG Ming-wei 卢涛 LI Shu 乐洪波 HAN Ming-jun 李玉光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7):734-73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73例周围型肺癌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灌注参数图像和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强化峰值(PH)、肿块-动脉强化峰值比(PHpm/PHa)].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cyclinDl,评价周围型肺癌各CT灌注参数与MVD计数及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3组周围型肺癌(腺癌、鳞癌、其他类型癌)的TDC曲线相似,都有明显的上升支,CT值明显增加[TDC曲线的峰值分别为(44.87±6.83)、(34.91±8.05)、(40.66±5.87)HU],达峰值后变化较小,较平坦,有一个平台期;cyclinD1阳性表达44例,周围型肺癌cyclinD1阳性表达患者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分别为(33.88±14.81)、(23.17±11.66)条/高倍视野,P<0.01];周围型肺癌cyclinD1阳性表达者的PH、PHpm/PHa、BF、BV、PS值[分别为(60.56±6.27)HU、(20.71±2.54)、(245.54±69.73)ml·100 mg-1·min-1、(12.17±3.50)ml/100 mg、(20.11±7.34)ml·100 mg-1·min-1]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56.39±6.87)HU、(19.02±3.27)、(194.23±80.89)ml·100 mg-1·min-1、(9.67±3.00)ml/100 mg、(14.10±7.45)ml·100 m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周围型肺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的PH、PHpm/PHa、BF、BV、PS值与MVD均呈正相关,其中,BV、PS、BF值的r值分别为0.409、0.517、0.503,呈显著性相关(P值均<0.01);PH、PHpm/PHa的r值分别为0.319、0.324,呈低度相关(P值均<0.05).cyclinD1阴性表达者PH、PHpm/PHa、BF、BV、PS值与MVD均无相关性.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及cyclinD1表达,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周围型肺癌血流模式的非创伤性方法,有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