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48篇 |
免费 | 893篇 |
国内免费 | 7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5篇 |
儿科学 | 110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455篇 |
口腔科学 | 146篇 |
临床医学 | 1060篇 |
内科学 | 675篇 |
皮肤病学 | 78篇 |
神经病学 | 216篇 |
特种医学 | 366篇 |
外科学 | 677篇 |
综合类 | 245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866篇 |
眼科学 | 59篇 |
药学 | 1176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961篇 |
肿瘤学 | 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382篇 |
2013年 | 520篇 |
2012年 | 776篇 |
2011年 | 788篇 |
2010年 | 756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605篇 |
2007年 | 663篇 |
2006年 | 616篇 |
2005年 | 421篇 |
2004年 | 317篇 |
2003年 | 269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目的 研究无高血压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132例散发性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分为2组A组即嗜铬细胞瘤合并高血压(HPs)90例,B组即无高血压性嗜铬细胞瘤(NPs)42例,原发性高血压(PH)98例作为参照组即C组.比较分析A、B及C组3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A、B、C 3组在性别、年龄及身高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和DBP3组相比,C组最高,A组第二,B组最低.B组的三联征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A组眩晕、持续高血压及阵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均比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2).A、B两组CT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苯乙醇胺-N-甲级转移酶(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结果分为2个亚组,B组亚组肿瘤直径与PNMT表现呈负相关,而A组亚组则没有此情况.A、B两组在细胞低密度、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型及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3,P=0.003),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VMAT1外,其它基因表达水平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1,P=0.035).结论 NPs和HPs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主要与肿瘤发生及发展进程中儿茶酚胺途径的相关产物及催化酶的基因转录水平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2.
固尔苏与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81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且进行机械通气的RDS患儿进行分析?81例RDS患儿分入两个组:固尔苏组(54例)和珂立苏组(27例)?分别气管插管给药,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气指标?机械通气参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用药24 h后两组患儿氧合及机械通气参数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用药后的血气指数?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气胸?肺出血和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治疗后都有持续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改善,但起效速度有差别?固尔苏组在用药后的4 h内MAP和OI明显降低(P < 0.01),珂立苏在4~8 h内临床起效速度最快(P < 0.05)?结论:固尔苏与珂立苏在给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固尔苏起效速度较珂立苏快,应根据不同的起效速度及时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24.
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病例行手术切除。结果 18例患者中,第一鳃裂瘘
10例,外瘘口均位于耳垂后与乳突之间,内瘘口位于外耳道,其中位于骨与软骨交界处后下壁6例;囊肿8例,其中耳垂后4例,位于下颌角2例,腮腺筋膜内2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鳃裂囊肿或瘘管,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影像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该病治愈的关键,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共50例,对其给予氟伐他汀40mg进行治疗,疗程持续6周,观察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TG、TC、HDL-C、LDL-C以及肝肾功能、血糖值、12导联静息心电图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6周的治疗后,患者的TC降低有效率为29.0%,TG降低有效率为32.2%,LDL-C降低有效率为30.5%,HDL-C升高有效率为37.0%,治疗前后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症状在通过6周的治疗后,有明显的好转。结论采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6.
Megalin和cubilin是两个大分子、多配体的受体糖蛋白,广泛分布于极化的上皮细胞内。在体内,尤其在肾脏,它们通过胞吞作用在介导蛋白质和许多维生素的吸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两受体任何一方功能异常或缺失会出现明显的蛋白尿和某些肾病,因此两种受体的病理生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Megalin和cubilin的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CT与腹腔镜联合诊断不明原因腹水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行CT与腹腔镜联合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4例为结核,1例为腹膜肿瘤,1例为假性肠梗阻。结论腹水的诊断是比较复杂的。术前对临床信息尤其是CT图像进行仔细分析,结合腹腔镜检查,可对不明原因腹水患者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中的主要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1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病例,总结分析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根据分化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分化综合征组和非分化综合征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化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期。结果:4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与非分化综合征组比较,分化综合征组的维甲酸诱导后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蛋白都高于非分化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WBC)最高值(WBCmax)、血清铁蛋白、LDH和IL-6显著升高是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分化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高危组和低危组累积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过程中可出现出血和分化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维甲酸诱导治疗后的WBC、LDH、血清铁蛋白和 IL-6 等炎症因子过度升高是发生分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是一种在肝组织中表达的跨膜转运蛋白。肝组织细胞内AQP9定位于细
胞质膜。AQP9除可通透水,还可以通透甘油、尿素等其他多种小分子。大量研究证明AQP9参与肝组织多种生理和
病理过程。AQP9在肝脏上的表达对肝脏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多种影响,肝脏AQP9的研究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鱼皮胶原共轭静电纺丝膜的物理性能。方法:制备PLGA电纺膜(A组)、纯鱼皮胶原膜(B组)及新型PLGA/鱼皮胶原共轭静电纺丝膜(C组)3种膜,分别检测接触角、失重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物理性能,初步评价新型PLGA/鱼皮胶原共轭静电纺丝膜的物理性能,为其应用于种植引导组织再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新型PLGA/鱼皮胶原共轭静电纺丝膜(C组)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触角为68.52°;体外降解12周后失重率为(14.85±0.13)%,拉伸强度为(2.41±0.47) MPa,断裂伸长率为(77.98±25.72)%,失重率速率最小且仍保持一定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结论:PLGA/鱼皮胶原共轭静电纺丝膜的物理机械性能能够达到临床要求,为进一步的细胞实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