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70篇 |
免费 | 2168篇 |
国内免费 | 12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5篇 |
儿科学 | 282篇 |
妇产科学 | 99篇 |
基础医学 | 1303篇 |
口腔科学 | 532篇 |
临床医学 | 2691篇 |
内科学 | 1686篇 |
皮肤病学 | 177篇 |
神经病学 | 430篇 |
特种医学 | 965篇 |
外科学 | 1736篇 |
综合类 | 6098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509篇 |
眼科学 | 205篇 |
药学 | 2729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2475篇 |
肿瘤学 | 9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7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814篇 |
2021年 | 919篇 |
2020年 | 835篇 |
2019年 | 415篇 |
2018年 | 444篇 |
2017年 | 612篇 |
2016年 | 450篇 |
2015年 | 838篇 |
2014年 | 1073篇 |
2013年 | 1488篇 |
2012年 | 2099篇 |
2011年 | 2172篇 |
2010年 | 2108篇 |
2009年 | 1720篇 |
2008年 | 1744篇 |
2007年 | 1636篇 |
2006年 | 1430篇 |
2005年 | 1052篇 |
2004年 | 742篇 |
2003年 | 618篇 |
2002年 | 452篇 |
2001年 | 409篇 |
2000年 | 280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12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电磁脉冲辐射后小鼠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照射后小鼠脾脏和胸腺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198只小鼠经 6× 10 4V/m电磁脉冲辐照后 6h、1d、3d、7d、14d、2 8d、3个月、6个月、9个月和 12个月共 10个时相点活杀取脾脏和胸腺 ,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电磁脉冲辐照后早期 :脾脏脾小体结构不清 ,体积缩小 ,生发中心不明显 ;淋巴细胞核固缩、崩解 ;红髓中巨噬细胞增多 ,血窦扩张、充血明显。照后中期 :脾脏红髓纤维化 ;胸腺皮质细胞变性坏死 ,髓质内可见灶状出血 ,出血灶周围细胞核固缩。照后后期 :脾脏出现“假小叶”状纤维化 ,胸腺皮质变薄 ,髓质变宽 ,皮髓质比例倒置 ,髓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甚至纤维化。照后晚期 :脾脏被膜增厚 ,胸腺出现萎缩 ,脾脏和胸腺中的淋巴细胞均有所恢复。在透射电镜下 ,脾脏和胸腺内淋巴细胞均出现典型的凋亡图像。结论 :电磁脉冲辐照后脾脏和胸腺发生明显损伤 ,脾脏损伤更为严重和迅速 ,其病变具有进行性、阶段性及缓慢恢复性特点 ,表明免疫系统器官为EMP辐照敏感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992.
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与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94例行连续容积扫描:准直3~5mm,螺距1.5~3.0,以1.3~2.7mm间距后重建;源影像输入AW4.0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VE)等软件显示病变,并与椎间盘镜(MED)诊治对照。结果 8例正常;LDH86例:中央型、侧旁、椎间管、椎管外、侧方及混合型分别为19、39、5、2、3、18例。三维重建显示LDH的立体结构为堤坡形、扁丘形、尖丘形、双(多)丘形及游离形分别为34、26、9、5、2例。VE诊断LDH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00%、80%。VE能模拟MED效果。结论 容积数据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能提供诊断LDH更全面的信息,并模拟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3.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海马CA1区缺血神经元凋亡和bcl-x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预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 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EPO组。全脑缺血前 3h ,EPO组大鼠脑室立体定向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 5μl,生理盐水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观察缺血后 2 4h海马CA1区bcl -xl蛋白表达和缺血后 72h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后 2 4h ,EPO组海马CA1区bcl -xl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较生理盐水组表达增强 (P <0 .0 1)。缺血后 72h ,EPO组海马CA1区较生理盐水组有较少的凋亡细胞 (P <0 .0 1)。结论 :EPO预处理减少缺血海马细胞凋亡 ,促进bcl -xl蛋白表达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94.
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螺旋CT平扫,1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部8例,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各1例。本组良性者,肿瘤直径≤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可见单个坏死灶。恶性者,有如下特征:(1)肿块直径≥7cm;(2)肿瘤边缘有分叶;(3)瘤体内有多个小片状坏死或大块坏死;(4)肿瘤的溃疡大而深;(5)瘤旁常伴成簇状或线状排列的小血管;(6)瘤体内有散在分布的细小钙化点;(7)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54.5%(6/11),超声内镜定位准确度为87.5%(7/8)。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者3例,恶性者7例,增生活跃者1例。cT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72.7%(8/11),超声内镜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62.5%(5/8)。结论CT和超声内镜结合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比较观察X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 5例RA患者 ,其中女 2 0例 ,男 5例 ,年龄为 2 8~ 70岁 ,平均 4 5 .36岁。临床诊断符合 1987年美国纽约类风湿协会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为比较观察X线平片、CT和MRI在RA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左、右腕分别行CT和MR冠状面扫描。MR成像仪的场强为 0 .3T。扫描时先行平扫 ,扫描序列分别为SET1WI和梯度回波重T2 WI(T2 WI)。然后行增强T1WI作进一步检查。结果 2 5例临床诊断为RA患者的 5 0个腕关节中 ,X线显示骨侵蚀病变者有 14个腕关节 ,MRI检出骨侵蚀病变者有 5 0个腕关节 ;2 5例中行CT检查者有 16例 32个腕关节 ,其中 2 2个腕关节有骨侵蚀病变。MRI共检出 16 4处腕骨的骨侵蚀病灶 ,而X线平片仅检出 2 1处腕骨骨侵蚀病灶 ,CT检出 6 8处骨侵蚀病灶。月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 ,其X线、CT和MR的检出率分别为 6 .0 %、2 8.1%和5 4 .0 %。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病变的检出上 ,3种检查方法之间经两两比较分析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1)。MRI不仅可显示RA早期CT和X线所不能显示的腕部骨质侵蚀改变 ,还可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 ,增强MRI可鉴别血管翳与关节积液。结论 在检查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方 相似文献
996.
不同致伤原因重症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原因所致的重症胸外伤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 对 2 37例重症胸外伤(AIS≥ 3)病人的致伤原因、胸部伤及合并伤伤情特点、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重症胸外伤以男性青壮年多见 ,交通事故伤为其最常见原因 ,较其它致伤原因更易引起颅脑和腹部脏器损伤 (P <0 .0 1 ) ;胸部穿透性锐器伤一般合并血气胸 ,且休克发生率以及肺挫伤、浮动胸壁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对不同致伤原因引起的重症胸外伤分别进行重点救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ARD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 1 2 6例肺挫伤的临床资料 ,并将住院时间 >2 4小时的 1 1 0例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 ,对其致伤原因、伤情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 30 .2 % ,肺挫伤并严重多发伤ARDS发生率较单纯肺挫伤高 (P <0 .0 1 )。交通伤为肺挫伤最主要原因 ,ARDS组挤压伤多 ,坠落伤较少 (P <0 .0 1 ) ;ARDS组损伤严重 (ISS >2 5 ) ,ISS评分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 ,其浮动胸壁、休克、多发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结论 合并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浮动胸壁、休克等是肺挫伤致ARDS重要危险因素 ,应针对其进行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98.
自动移床3D CES MRA在下肢动脉检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动移床3维增强减影MR血管造影(3DCES MRA)在下肢动脉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性病变者进行了自动移床3D CES MRA认检查,原始图像经减影后作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所有病例的血管均显示满意,其中11例可见不同部位和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阳性诊断率为68.7%。结论:初步结果表明,自动移床3D CES MRA检查技术对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9.
100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加乳头切开对胆总管结石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2例临床怀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 ,再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本组 14 2例 ,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 12 8例 ,怀疑结石 3例 ,其余 6例未发现异常 ,漏诊 5例 ,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 90 .1% ( 12 8/14 2 )。EST取石成功 12 9例 ,失败 4例 ,成功率为 96.9%。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诊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