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59篇 |
免费 | 1472篇 |
国内免费 | 9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5篇 |
儿科学 | 356篇 |
妇产科学 | 83篇 |
基础医学 | 908篇 |
口腔科学 | 376篇 |
临床医学 | 1822篇 |
内科学 | 1287篇 |
皮肤病学 | 142篇 |
神经病学 | 339篇 |
特种医学 | 668篇 |
外科学 | 1403篇 |
综合类 | 398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067篇 |
眼科学 | 178篇 |
药学 | 1744篇 |
25篇 | |
中国医学 | 1613篇 |
肿瘤学 | 6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486篇 |
2021年 | 653篇 |
2020年 | 552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79篇 |
2017年 | 421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579篇 |
2014年 | 757篇 |
2013年 | 1062篇 |
2012年 | 1467篇 |
2011年 | 1413篇 |
2010年 | 1335篇 |
2009年 | 1175篇 |
2008年 | 1224篇 |
2007年 | 1176篇 |
2006年 | 1013篇 |
2005年 | 837篇 |
2004年 | 593篇 |
2003年 | 468篇 |
2002年 | 371篇 |
2001年 | 378篇 |
2000年 | 297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2肽结合区在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质粒转染方法分别诱导热休克蛋白72(HSP72)野生型、肽结合区缺失型(HSP72-△PBD)和肽结合区(PBD)的表达.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48 h,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HSP72和Smad3/磷酸化(p)-Smad3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10 μg/L)刺激NRK-52E细胞48 h后上调α-SMA和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及细胞免疫荧光显示,过表达HSP72和PBD能明显减轻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和α-SMA蛋白表达上调,而过表达HSP72-△PBD不能改变上述蛋白的表达.此外,过表达HSP72和PBD显著抑制Smad3的磷酸化.结论 HSP72抑制Smad3活化和EMT的发生可能与PBD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与常规开放肾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肾切除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术前均证实为单侧肾功能丧失(术后病理确诊),对侧肾脏功能良好,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24 h,术后4 h、12 h、24 h血清IL-6与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术后12 h、24 h IL-6水平及术后24 h IL-10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明显小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Mina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测定96例肾细胞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ina5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na53平均模板量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的表达(P<0.01),且在Ⅲ期、Ⅳ期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水平(P<0.01),Mina53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Mina53高表达者的预后较低表达者明显要差(P<0.01).结论 Mina53基因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Mina53有望成为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解剖法与非解剖法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解剖法肝切除31例,非解剖法肝切除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结石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脏器功能、结石分布、解剖变异和切肝范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非解剖法肝切除组比较,解剖法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结石残留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解剖法肝切除具有手术打击小,术后渗出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仍有改进潜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8 cm~4.6 cm× 9.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 3.0 cm~ 4.8 cm×9.7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评价果酸[甘醇酸(glycolic acid,GA)]治疗痤疮及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探讨果酸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34例痤疮患者,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进行化学性剥脱治疗,每3周1次,共治疗5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皮损计数进行疗效观察,观察项目包括:治疗前后毛孔大小、油脂分泌情况、皮肤光滑度、白皙度、瘢痕大小及深浅度,GA治疗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及疗效满意程度等,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 3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治疗后73.53%(25/34)患者毛孔 改善,55.88%(19/34)患者油脂分泌减少,82.35%(28/34)患者皮肤光滑度提高,61.77%(21/34)患者肤色均匀白皙,67.65%(23/34)瘢痕改善.结论 GA适合用于治疗轻、中度痤疮,并能改善毛孔粗大,减少油脂分泌,提高皮肤光滑度,使肤色均匀白皙,减轻痤疮瘢痕,安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并得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体外研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发生光老化时,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其合成胶原与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使用紫外线(UVA)照射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检测光老化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倍增时间。用含不同浓度PRP(10%、30%、50%)的培养液培养光老化细胞,正常培养的光老化细胞为阴性对照,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阳性对照。ELISA检测各组细胞外液中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含量。结果经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增殖减弱,加入PRP后,伴随PRP浓度的增加,细胞倍增时间缩短;ELISA检测发现,经过UVA照射的成纤维细胞COL1、COL3及透明质酸合成量,显著低于正常培养的成纤维细胞(P〈0.01)。在PRP作用后,成纤维细胞的COL1、COL3及透明质酸合成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PRP能显著促进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与透明质酸合成,可应用于皮肤抗衰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果 6例6踝获6~11年随访,平均8年4个月。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术前踝关节功能平均36分(30~40分)4例,17分(0~29)2例;术后优(85~100分)3例,良(75~84分)3例,均无疼痛。仅1例作了步态分析,术前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8%),术后正常步态(站立相15%~45%周期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探讨伴有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性骨折的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伴有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性骨折的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患者24例,其中开放伤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21例,最大骨折块波及大于1/3关节面.在C臂机直视下,采用双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和远指间关节.术后4周后拔出克氏针,用指套固定6周,对远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及X线片表现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 12个月,锤状指畸形消失,术后均无疼痛及感觉障碍;X线正侧位片示撕脱骨折块均已解剖复位并愈合.采用Dargan功能评定:优17例,良6例,可1例.结论 双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合并骨折的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