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811篇 |
免费 | 12999篇 |
国内免费 | 57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54篇 |
儿科学 | 2614篇 |
妇产科学 | 1899篇 |
基础医学 | 9737篇 |
口腔科学 | 2644篇 |
临床医学 | 15234篇 |
内科学 | 19095篇 |
皮肤病学 | 1846篇 |
神经病学 | 6382篇 |
特种医学 | 528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3459篇 |
综合类 | 23496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3869篇 |
眼科学 | 1565篇 |
药学 | 12748篇 |
127篇 | |
中国医学 | 9373篇 |
肿瘤学 | 78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1篇 |
2023年 | 1809篇 |
2022年 | 3774篇 |
2021年 | 5074篇 |
2020年 | 4216篇 |
2019年 | 2795篇 |
2018年 | 3360篇 |
2017年 | 3737篇 |
2016年 | 3278篇 |
2015年 | 5111篇 |
2014年 | 6395篇 |
2013年 | 8183篇 |
2012年 | 10207篇 |
2011年 | 10571篇 |
2010年 | 8922篇 |
2009年 | 8167篇 |
2008年 | 8638篇 |
2007年 | 8403篇 |
2006年 | 7515篇 |
2005年 | 6232篇 |
2004年 | 4803篇 |
2003年 | 4006篇 |
2002年 | 3376篇 |
2001年 | 3180篇 |
2000年 | 2525篇 |
1999年 | 1827篇 |
1998年 | 849篇 |
1997年 | 747篇 |
1996年 | 758篇 |
1995年 | 600篇 |
1994年 | 510篇 |
1993年 | 458篇 |
1992年 | 827篇 |
1991年 | 692篇 |
1990年 | 655篇 |
1989年 | 690篇 |
1988年 | 581篇 |
1987年 | 525篇 |
1986年 | 509篇 |
1985年 | 413篇 |
1984年 | 336篇 |
1983年 | 291篇 |
1982年 | 180篇 |
1981年 | 161篇 |
1980年 | 134篇 |
1979年 | 235篇 |
1978年 | 153篇 |
1977年 | 146篇 |
1973年 | 128篇 |
1972年 | 1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23.4%高渗盐水(HTS)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 16例重症SAH患者(GCS≤8分)在颅压升高时接受静脉输注23.4%HTS,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90、120、150、180 min的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及脑血流速度(FV).结果 用药后30 min可见ICP显著降低,同时MAP、CPP及FV显著升高(P<0.05),ICP显著降低可持续180 min,CPP和FV的改善持续约90 min(P<0.05).结论 HTS能显著降低重症SAH患者的ICP,改善脑组织灌注,可用来纠正脑缺血引起的病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09年4月,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视椎间盘退变程度而定)联合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19例。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25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ODI评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非融合节段ROM明显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ROM略有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的融合率为91.6%。结论使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它能够在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有利于缓解椎间盘退变,可能避免刚性内固定引起的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994.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VSD治疗11例脊柱内固定术术后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以总结出合理的诊疗方法。结果11例患者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1~3次,每次引流7—10d。10例患者保留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连接棒,仅取出横连。1例患者术中发现内固定已松动,取出所有内固定。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VSD技术可以充分引流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深部感染伤口的脓液并消灭其死腔;同时增加了取出横连保留其他内固定的安全性,有利于切口早习愈合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避免术后沉陷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植骨重建钛网,以现有钛网为研究对照,建立使用2种钛网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重建手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模拟术后颈椎活动,分别在屈曲、侧屈及扭转3种工况下施加73.6N的预载荷,观察钛网、钢板以及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结果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新型植骨重建钛网较使用现有钛网可使钢板承受应力减低1.48—3.95MPa(23.5%~41.3%),钛网承受应力增加0.61~1.13MPa(12.2%~22.2%),相邻椎体下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41~1.43MPa(27.7%~44.9%),相邻椎体上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91~1.42MPa(28.0%-38.6%)。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中使用新型钛网进行植骨重建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节段稳定性,降低术后钛网沉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清理术后联合腔内医用臭氧浴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63例合格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术后腔内医用臭氧浴法组(治疗组,79例),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组(对照组,84例).术后1、2、3、6、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VAS评分及6、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VAS评分:两组治疗后1、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lm总评分:术后6、12个月治疗组分别为(86.34±1.89)、(76.79±1.95)分;对照组分别为(63.77±4.44)、(59.96±2.4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清理术后配合腔内医用臭氧浴法是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37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CM)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成人CM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9例.左侧18例,右侧10例,双侧9例.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输尿管全段扩张伴肾盂积水22例,输尿管下段扩张9例.IVU不显影或显影不清13例;同位素肾动态显像检查提示患肾不同程度损害.手术治疗34例,其中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2例.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保守观察2例.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4个月~20年.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减轻29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成人CM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解除梗阻、尽量保留息肾功能,应根据输尿管扩张程度选择输尿管折叠或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吻合方法推荐Lich-Gregoir术式;肾功能良好、无明显症状者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98.
999.
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T1~2期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采取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结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间实施ISR的4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术前的肿瘤分期为T1-2N0-1M0。实施完全ISR者5例,部分ISR者23例,改良的部分ISR(保留部分齿状线)12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例,伤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97%,5年无瘤生存率86%。术后12个月时,接受部分ISR者和改良的部分ISR者的肛门功能优于完全ISR者(分别P=0.008和P=0.004);接受预防性造口患者的肛门功能优于未接受造口者(P=0.043)。结论ISR选择性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齿状线和部分内括约肌以及行预防性造口可能有助于改善术后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检测Tiam-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2cm)及远离结直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中(距癌5cm以上)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PA-1 mRNA和Tiam-1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35.87±12.30,40.79±9.3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13±6.71,12.39±5.38)和正常组织(4.06±3.55,6.09±4.86,P均〈0.05),癌旁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m-1和HPA-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肿瘤的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T1~T2和T3~T4之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血行转移和无血行转移之间及Ⅰ~Ⅱ和Ⅲ~Ⅳ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与HPA-1的表达呈正相关趋势(OR=0.46,P=0.048)。结论:Tiam-1 mRNA和HPA-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及HPA-1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