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8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487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506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1004篇
内科学   679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405篇
外科学   770篇
综合类   269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044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1123篇
  15篇
中国医学   808篇
肿瘤学   31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796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717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26篇
  1958年   31篇
  1957年   26篇
  1956年   24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28篇
  1951年   3篇
  1949年   16篇
  194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构建携带人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 molecule,ICOS)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筛选稳定表达ICOS蛋白的CHO细胞株,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RT-PCR法从人PBMC中获取ICOS cDNA,定向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备逆转录病毒重组体pMSCV-ICOS;经病毒包装细胞包装后抗性筛选出产高滴度病毒的细胞株,用高滴度病毒上清感染CHO细胞,抗性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株.将CHO-ICOS细胞和PBMC以不同比例(1:1、1:2、1:5、1:10)共培养,加入亚刺激剂量(200 ng/ml)的抗人CD3抗体,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PBMC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表达情况,并以CHO-pMSCV细胞和PBMC以 1:1比例共培养作为阴性对照以及未处理的PBMC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成功构建逆转录病毒重组体pMSCV-ICOS,筛选出稳定表达ICOS蛋白的CHO细胞株.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相比,CHO-ICOS细胞与PBMC共培养能抑制CD3抗体诱导的PBMC增殖及活化(P<0.05或P<0.01),细胞比例为1:1时抑制率最大,分别为(68±5.9)%、(44.08±3.26)%.结论:成功建立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膜稳定表达人ICOS蛋白的CHO细胞株,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赵国礼  程红岩  龙行安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20-1222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SNN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行螺旋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检查,2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发现11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CT平扫示病灶均呈低或稍低密度,6例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延迟期4个病灶有边缘强化。MRT1WI示23个病灶均为低或稍低信号,10个病灶中心见点状、星状更低信号;T2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8个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8个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缘强化。16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区均未见强化。结论:CT平扫和动态增强及MRI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对SNN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白川降压胶囊(BC)对清醒大鼠的慢性降压作用。方法清醒大鼠尾动脉无创血压测定法。结果BC0.6,0.3,0.15gkg3个剂量组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药后血压呈锯齿状缓慢下降,从给药d5或d7开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以后逐渐稳定。BC的降压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降压作用强度不大于硝苯地平,但降压作用比硝苯地平稳,表现为BC在1d内的降压波动比硝苯地平小。结论BC能平稳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相似文献   
104.
HPLC测定心可宁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可宁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InertsilC1 8柱 (5 μm ,1 5 0mm× 4 .6mm) ;流动相为甲醇 - 0 .0 5mol·L-1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磷酸调pH 3.0 ) (2 0∶80 ) ;检测波长为 2 80nm。结果 原儿茶醛进样量在 0 .0 5 5 3~2 .2 1 3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7% (n =9) ;方法精密度RSD =0 .5 0 % (n =6 )。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可作为该制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GC法测定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气相毛细管柱(0.32mm×30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80℃维持1min,再以10℃·min^-1升温至230℃维持4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在0.1025~4.0998na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0.40%(n=9)。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6.
DNA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遗传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品种及亲缘关系的鉴定、道地性、资源评定、多样性保护、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中,对于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柳州地区儿童皮肤变应原试验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患有支气管哮喘和(或)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患儿110例,男性6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35±2.62)岁。变态反应性鼻炎28例,支气管哮喘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态反应性鼻炎42例。所有对象均选用14种变应原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变应原点刺试验总阳性检出率为75.5%(83/110),粉尘螨74.5%(82/110)、屋尘螨71.8%(79/110)、室内霉菌Ⅱ66.4%(73/110)、干草尘埃23.6%(26/110)、犬毛20.9%(23/110)、猫毛17.3%(19/110)、柳17.3%(19/110)、虾10.9%(12/110)、牛奶10.0%(11/110)、鸡蛋8.2%(9/110)、鲤鱼5.5%(6/110)、牛肉4.5%(5/110)、鸡肉1.8%(2/110)、猪肉1.8%(2/110)。>5岁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5岁组(χ2=15.16,P<0.05),<5岁(含5岁)组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5岁组(χ2=12.85,P<0.05)。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均以螨类过敏最为常见,不同疾病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因素是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在柳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可以通过SPT检查明确过敏原,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动物皮毛类、霉菌及干草尘埃类等。随着年龄增长,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有共同的变应原。研究不同年龄段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8.
马归液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尿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马归液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尿动力学影响。方法将腺性膀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吡柔比星和马归液膀胱灌注治疗。观察各组的残余尿量(PVR)、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充盈期末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术后3月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尿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相比较PVR、充盈期末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归液膀胱灌注能改善腺性膀胱炎患者各尿动力学指数,且每周2次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影像融合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伴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的心房颤动(房颤)的解剖学、电生理学和治疗学特点。方法1381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在消融前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或多排CT扫描,影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TM software)重建左心房和肺静脉。阵发性房颤者进行了触发灶的电生理标测。基本消融策略是在影像融合系统指导下“三环法”肺静脉隔离:两个环分别围绕两个上肺静脉,另一个环围绕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结果影像融合系统成功重建1381例左心房和肺静脉并发现有12例(0.8%)为左、右下肺静脉共同开口,这种变异可分为两种形态:没有短共干的Ⅰ型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和有短共干的Ⅱ型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多数阵发性房颤在共同开口内有触发灶。“三环法”肺静脉隔离术成功率83%。结论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可按有无短共干分为两型。共同开口内可能是阵发性房颤的重要病灶。在影像融合技术指导下进行“三环法”肺静脉隔离的消融策略可能是伴该种肺静脉变异的房颤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27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6例患儿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08例(75.36%),溃疡68例(24.64%)。全部病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查,232例为阳性(84.07%)。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小儿消化性溃疡也并不少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