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03篇 |
免费 | 4501篇 |
国内免费 | 23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5篇 |
儿科学 | 609篇 |
妇产科学 | 259篇 |
基础医学 | 2546篇 |
口腔科学 | 729篇 |
临床医学 | 5608篇 |
内科学 | 3410篇 |
皮肤病学 | 409篇 |
神经病学 | 878篇 |
特种医学 | 1703篇 |
外科学 | 3762篇 |
综合类 | 13064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5687篇 |
眼科学 | 545篇 |
药学 | 6139篇 |
60篇 | |
中国医学 | 5004篇 |
肿瘤学 | 20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3篇 |
2023年 | 603篇 |
2022年 | 1470篇 |
2021年 | 1728篇 |
2020年 | 1624篇 |
2019年 | 841篇 |
2018年 | 830篇 |
2017年 | 1238篇 |
2016年 | 908篇 |
2015年 | 1778篇 |
2014年 | 2344篇 |
2013年 | 3144篇 |
2012年 | 4476篇 |
2011年 | 4487篇 |
2010年 | 4228篇 |
2009年 | 3761篇 |
2008年 | 3750篇 |
2007年 | 3614篇 |
2006年 | 3114篇 |
2005年 | 2468篇 |
2004年 | 1912篇 |
2003年 | 1305篇 |
2002年 | 933篇 |
2001年 | 937篇 |
2000年 | 619篇 |
1999年 | 251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10篇 |
1962年 | 7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广州地区2001年~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利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广州地区医院2001年~2003年间抗高血压药购入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钙通道阻滞剂所占比例最大,平均为38.98%.其次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平均为31.6%.合资药氨氯地平在DDDs排序及金额排序中均居首位.结论:钙通道阻滞剂、ACEI类药物为抗高血压的主流药,氨氯地平占有重要的临床地位. 相似文献
42.
"双固一通"针刺法对糖尿病大鼠血浆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测"双固一通"针剌法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血浆NPY的影响.方法180~220g Wistar大鼠73只,13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6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一通"针刺治疗组(C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D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E组),治疗2个疗程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胰岛素和NPY,用血糖仪检测各组血糖.结果C组使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有降低趋势,NPY水平上升,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和E组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使糖尿病大鼠升高的血浆NPY水平降低(P<0.05),对降低的胰岛素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NPY水平方面,D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双固一通针刺法降低血糖的同时,使糖尿病大鼠的NPY水平降低,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 (DOTAP DOPE)介导的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反义寡核苷酸 (β1 AS ODN)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建立二肾一夹 (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反向寡核苷酸组、反义寡核苷酸组和卡维地洛 (carvedilol)组。ODN与DOTAP DOPE以 1 2摩尔比混合 ,4周末尾静脉注射 0 .5mg·kg-1,卡维地洛 10mg·kg-1·d-1灌胃 4周。定期测血压 ,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参数 ,左室重量指数 (LVWI)及血浆内皮素 1(ET 1)浓度 ,并对LVWI与ET 1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与反向寡核苷酸组比 ,β1 AS ODN能降低血压最高达39mmHg并持续 2 7d(30 .4 4± 6 .5 0 ,P <0 .0 1) ,降低左室收缩压 (LVSP) (P <0 .0 5 )、左室舒张末压 (LV EDP) (P <0 .0 1) ,升高左室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 (±dp dtmax) (P <0 .0 1) ,降低LVWI(P <0 .0 5 )及血浆ET 1(P <0 .0 1) ;与卡维地洛组比 ,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LVWI与ET 1显著正相关 (r =0 .74 9,P <0 .0 1)。结论 :DOTAP DOPE介导的 β1 AS ODN单剂量静脉注射能持续降压 ,改善血流动力学 ,预防心肌肥厚 ,可能与其降低血浆ET 1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奥利司他(Orlistat,赛尼可)对肥胖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患者随机分两组奥利司他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为期1年,于治疗前后测量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体重、身高等指标。结果1年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1),其恶化为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肥胖IGT干预治疗中,奥利司他加饮食和运动治疗后可使体重减轻,改善糖耐量,明显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34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痰培养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皮肤、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泌尿系统的症状. 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1.2%,痊愈率为61.8%,细菌清除率为8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无实验室检查异常.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6.
改良腭黏膜瓣整复软腭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复软腭裂的新术式,重建腭咽闭合的效果。方法:采用腭黏膜瓣后推术对25例软腭裂患者进行整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以了解术后腭咽闭合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腭部创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软腭的活动度良好,且均有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结论:对先天性软腭裂的患者实施该术式整复,能较好地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整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微环境(TME)的影响,以及高剂量辐射(HDR)前LDR预处理在TME中发挥的效应机制.方法 接种Lewis肺癌细胞(1×106)于雄性C57BL/6小鼠左侧腋下,待小鼠肿瘤直径1 cm左右(12 d),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1)组、LDR(2)组、HDR(3)组...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熟悉咽旁间隙解剖与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咽旁间隙肿瘤中病理类型较多,但以神经鞘膜肿瘤比例较大,占41.9%,混合瘤22.6%,畸胎瘤、错构瘤、脊索瘤、恶性淋巴瘤及脑膜瘤等共占35.5%。进行以颈侧入路为主的4种手术入路,2例肿瘤复发(1例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癌),再次手术治愈,其余均一次性手术治愈。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表现复杂,病理类型多样,肿瘤预后较好。其诊断较难,除症状体征外,CT、MRI及B超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径路是根据患者体征、影像学特征结合肿瘤位置、大小及性质而最终确定。颈侧入路为主要手术途径,气管切开为预防窒息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建立膀胱癌预后评分模型。方法:通过UCSC Xena平台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中40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膀胱癌组织RNA测序数据,以及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膀胱组织RNA测序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并建立预后模型,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分析得到膀胱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2308个。WGCNA拟合得到6个基因模块,筛选出对膀胱癌预后有显著作用的基因829个。运用单因素Cox回归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24个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集数据得到9个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基因,分别是 ADCY9、 MAFG_DT、 EMP1、 CAST、 PCOLCE2、 LTBP1、 CSPG4、 NXPH4、 SLC1A6,以此建立膀胱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训练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1.814%和59.821%,测试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2.745%和68.932%,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以上。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膀胱癌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