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8篇
  免费   1193篇
  国内免费   755篇
耳鼻咽喉   318篇
儿科学   149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819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1348篇
内科学   854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507篇
外科学   1120篇
综合类   345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313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1328篇
  14篇
中国医学   1232篇
肿瘤学   62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247篇
  2010年   1004篇
  2009年   885篇
  2008年   983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805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修复的手术方法的选择。 方法 自 1986年以来 ,共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 3 6例 ,应用逆流颞顶筋膜瓣结合中厚皮片移植、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及轴型头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修复 ,创面最大 2 6cm× 2 4cm ,颅骨外露最大面积 2 2cm× 18cm。 结果 共切取皮瓣、筋膜瓣及肌皮瓣 3 4块 ,其中 1例局部头皮瓣因缝合有张力 ,边缘裂开 ,换药后再次用局部小皮瓣修复痊愈。 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 4cm表皮坏死 ,行补充植皮治疗后愈合 ,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 ,术后经半年~ 1年随访 ,效果满意。 结论 逆流颞顶筋膜瓣是头皮肿瘤切除后顶额部骨外露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斜方肌肌皮瓣则是修复全头皮撕脱大面积颅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总结Wilson’s病患者亲体肝移植和全肝移植术后血清铜蓝蛋白及尿铜水平的恢复情况。方法 自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3年 11月我院为 2 6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 ,均并发终末期肝硬变 ,其中 3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术前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 (12 4 .8± 2 2 .8)mg/L和 (15 2 4 .8± 32 8.6 ) μg/ 2 4h ,其中行活体部分肝移植 2 2例 ,全肝移植 4例 ,亲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为 (2 30 .4± 2 9.6 )mg/L ,尿铜水平均 <5 0μg/ 2 4h。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全肝移植患者术后 1、3、6及 12个月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 (32 0 .2±36 .8)mg/L、(380 .4± 4 5 .6 )mg/L、(36 0 .5± 37.6 )mg/L、(35 6 .2± 2 7.6 )mg/L和 (2 4 0 .4± 2 2 .8) μg/ 2 4h、(86 .5± 10 .6 ) μg/ 2 4h、(5 4 .2± 6 .8) μg/ 2 4h及 (46 .8± 3.4 ) μg/ 2 4h ;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 1、3、6及 12个月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 (2 16 .8± 2 0 .4 )mg/L、(2 4 8.5± 32 .6 )mg/L、(2 85 .4± 4 4 .3)mg/L、(2 6 0 .2± 36 .6 )mg/L和(380 .8± 37.6 ) μg/ 2 4h、(15 0 .6± 2 4 .5 ) μg/ 2 4h、(75 .5± 9.6 ) μg/ 2 4h及 (6 0 .3± 5 .8) μg/ 2 4h。结论 全肝移植和亲体肝  相似文献   
63.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鼠去势后不同时间体重、骨载荷、骨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和实验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两组分别于造模后3、9、13个月检测体重、骨密度和骨载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腰椎载荷和骨密度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均早于股骨;股骨骨密度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早于载荷;模型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并与体重的增长呈负相关,模型组载荷低于正常组但与体重的增长呈正相关。结论:去卵巢大鼠体重的变化可对载荷和骨密度产生不同影响,且不同部位的骨组织和不同年龄大鼠,骨量丢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24h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5%和1%的牛磺胆酸钠分别诱导ANP和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大鼠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模型诱发后3、6、9、12及24h,经大鼠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标本中的MBP含量。结果:诱发ANP后3h,脑脊液MBP水平明显高于AEP组和假手术组(P<0.01);6h和9h时仍维持于较高水平(P<0.05),12h开始缓慢降低。而AEP组和假手术组的MBP水平无明显变化,在24h内维持于较低水平。结论:ANP大鼠早期时脑脊液MBP水平已异常升高,提示脑组织髓鞘结构已有损害。检测脑脊液MBP水平变化对临床胰腺炎病人并发脑功能障碍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1b对肝癌缺失基因-1(DLC-1)的调控及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份正常肝脏组织,17份癌旁组织、肝癌组织及肝癌SMMC7721细胞、胚肝LO2细胞中miR-181b和DLC-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应用miR-181b抑制剂下调肝癌细胞SMMC7721中miR-181b表达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m blot检测SMMC7721细胞中DLC-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iR-181b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62 ±0.004、0.175±0.021和0.656±0.034,肝癌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miR-181b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较LO2细胞上调(0.723±0.042和0.262±0.037,P<0.01).DLC-1 mRNA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92±0.094、0.187 ±0.043和0.081 ±0.012,肝癌组织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DLC-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3±0.026、0.214±0.029和0.112±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81b抑制剂转染SMMC7721细胞后,DLC-1蛋白在空白组、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2±0.027、0.379±0.019和0.125±0.015,转染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R-181b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抑制DLC-1的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当中,乳房整形手术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在保乳手术当中应用乳房整形手术的患者共50例,对其,I盘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美容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无患者出现局部或者区域淋巴结肿瘤复发迹象;患者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2%(46/5O)。结论:乳腺癌患者可以通过乳房整形技术进行保乳治疗,该手术方法有着安全高效的优点,手术之后患者乳房外形以及整体美容整体满意程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心脏磁共振心肌负荷灌注成像(S-CMR)对心肌负荷成功评估仍然是一项临床挑战,因为缺乏一种无创的临床标志物作为金标准。本研究旨在验证脾关闭征(SSO)评估充血反应,并将其与当前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于本院行S-CMR的患者79例。所有患者因胸痛等症状入院,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证实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心外膜动脉狭窄程度<50%)。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54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28±10.113)岁。排除了不稳定性心绞痛、重度心率失常、房颤等心脏病史及三磷酸腺苷(ATP)、钆喷酸葡胺(Gd-DTPA)过敏患者以及MRI禁忌证者。结果 79例患者中4例排除(2例没扫到脾脏,2例未注射对比剂)。75例可进行SSO评判且观察者之间对SSO的视觉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将临床最常用充血反应的生理指标心率上升>15次/min、血压下降>10 mmHg以及出现负荷药物不良反应(胸闷等)与之对比。经视觉分析,使用ATP心肌负荷时,95%(71/75)均出现SSO,95%(75/79)出现心率升高等生理指标的改变。经McNemar’s检验两组指标...  相似文献   
68.
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听力下降、视物模糊1年余,进行性加重,头痛10天入院.查体:双眼视物模糊,双侧听力下降.MRI表现:左额颞部大小约5.9 cm ×5.2 cm×6.0 cm不规则团块,边界清晰,内信号混杂,T1WI以低信号为主间以条纹状高信号(图1),T2WI以高信号为主间以条纹状低信号(图2),DWI显示病...  相似文献   
69.
2001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4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4~73岁。横断形骨折35例,粉碎性骨折10例;新鲜闭合骨折39例、陈旧性骨折2例,开放骨折4例。1.2手术方法腰麻或连硬外麻醉。髌前纵形切口,长45~55 cm,复位较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治疗对家兔肢体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切除新西兰兔右后肢全长股浅动脉并结扎股深动脉以建立兔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空质粒对照组(EP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MSC组)、VEGF基因治疗组(VEGF组)及联合治疗组(BV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治疗后28 d及30 d进行动脉造影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EP组、BMSC组及VEGF组的新生血管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组的新生血管计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7,P<O.01).BMSC组及VEGF组的VEGF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达,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4.32,P<0.01).BV组的VEGF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64.32,P<0.01).结论 BMSC联合VEGF基因治疗兔肢体缺血可使VEGF获得稳定而有效的表达,从而改善肢体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