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1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274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130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550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924篇
内科学   760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270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科学   544篇
综合类   1900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66篇
眼科学   199篇
药学   854篇
  12篇
中国医学   658篇
肿瘤学   37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通过观察菲立磁标记兔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BMSCs)自体移植脊髓后的核磁共振活体示踪及形态,期待找到一种应用非侵袭性方法来识别、跟踪BMSCs的存活状态及与宿主组织整合情况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股骨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使用“Feridex-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普鲁士兰染色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体外标记的细胞自体脊髓移植,磁共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LL标记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与正常未标记的细胞相比较,FE-PLL标记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经菲立磁标记的兔BMSCs自体脊髓移植后,可在核磁共振上活体示踪。结论菲立磁与核磁共振联合可无创性活体标记检测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基本的存在部位、存在方式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可以用来活体示踪移植的BMSCs。  相似文献   
22.
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远金  段军  柯雯昙  张欣 《中国骨伤》2006,19(7):411-4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对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8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处理,即利用骨刀设计的特性和适度的锤击力量造成软骨下的骨组织微小骨折,刺激软骨生长。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1.6岁,仅作关节清理术。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相似文献   
23.
RNA干扰及其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降解特异性靶基因转录出的mRNA。从而抑制靶蛋白表达的现象。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现RNAi这一现象以来,RNAi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治疗等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发现了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经过大量临床前期试验表明,针对特异性靶基因的小干扰RNA(short/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治疗胶质瘤是行之有效的。为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分析结合 DNA直接银染技术检测 6 6例脑梗死 (CI)患者的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型 (其中家系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FMACI)亚组 2 6例 ,家系中无脑卒中史的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NF-MACI)亚组 4 0例 ) ,并与 9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同时检测血脂、脂蛋白 (a) [L P(a) ]及部分载脂蛋白。结果 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ε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两脑梗死亚组之间的ε3/4/ε3/3基因型频率虽有上升 /下降趋势 ,但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FMACI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 )水平明显低于 NFMACI组 (P<0 .0 5 )。结论  Apo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因子 ,ε3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Apo E基因多态性和 HDL水平双重作用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考体内CDl9^ 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安徽A县899名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心电图、治疗15 d前后的血压变化及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结果 QTc和血压下降呈负相关.QTc每增加0.1秒1/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减少3.6 mmHg和3.3 mmHg,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QTc三等分后,随着QTc等分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均逐渐减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QTc等分后的变量放入方程中进行趋势性分析,发现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组中的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QTc等级的增加,舒张压有效率逐渐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的效应关系不如舒张压明显.结论 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呈负相关,对贝那普利短期降压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4 5例 ,乙肝后肝硬化 86例血清标本测定抗核抗体 (ANA)和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抗体。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ANA的检出率分别为 13.1% (31/ 2 4 5 )、2 3.2 % (2 0 / 86 )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5 % (2 / 80 ) (P <0 .0 5 )。两组病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抗E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34%和 12 .7%。阳性主要有nRNP/Sm、SS -A、Scl- 70、Jo - 1、dsDNA等多种类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显著高于正常人。除一部分是目前已鉴定的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外 ,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8.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对照试验。符合条件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 40mg或氯沙坦 5 0mg ,每 2周随访 1次。 4周后 ,如患者舒张压 (DBP)≥ 90mmHg则增加剂量 ,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 80mg或氯沙坦 10 0mg。治疗前后分别查心电图 ,血、尿常规 ,血生化检查和常规查体。 结果 :(1)治疗 8周末 ,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的DBP均显著降低 ,2组下降幅度相似 (11.9mmHgvs 10 .4mmHg) ;(2 )治疗8周末 ,替米沙坦组收缩压 (SBP)下降幅度稍大于氯沙坦组 (9.5mmHgvs 6.2mmHg) ;(3 )替米沙坦降压有效率为 83 .3 % ,稍高于氯沙坦组 69.2 % ,无统计学差异 ;(4 ) 2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替米沙坦组 3 3 .3 % ,氯沙坦组 3 4.6%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头晕、头痛 ,多为轻度 ,可迅速缓解。结论 :替米沙坦 40mg~ 80mg ,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9.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初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3例包虫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服药组(35例),连续口服L-ABZ 3-6个月;B组为包虫囊肿穿刺前后服药组(4例),穿刺前3-7d开始服药,穿刺后连服1个月;C组为手术前后服药组(14例),术前3-7d开始服药,术后可进食水后即开始服药,疗程1个月。3个治疗组服药剂量均为每天10mg/kg,2次/d。同时动态随访病人服药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胸部X线片、B超或CT以及病人对药物的毒副反应。用治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和无效率来衡量A组的疗效。以复发率(观察至少1年)来判断B、C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愈16例(45.7%),有效9例(25.7%),部分有效6例(17.1%),无效4例(11.4%),总有效率88.6%;B组、C组随访时间1-3年,尚无复发。临床药物治疗的53例服药病人中,尚未见因药物的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对包虫病病人疗效较为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能够长期服用,尤其适用于某些不宜施行手术治疗或复杂的包虫病例。  相似文献   
30.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精神症状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2 5例原位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术后 2周作为观察时点 ,分析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总结防治经验。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性别、年龄、肝功能以及血环孢素A浓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有症状组的无肝期时间 (93 74± 2 8 98)min和手术时间 (4 14 6 5±6 1 92 )min却长于无症状组 (P <0 0 5 ) ;另外 ,术前有无肝性脑病、术后感染以及静脉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术后精神症状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