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11篇
  免费   6900篇
  国内免费   4644篇
耳鼻咽喉   925篇
儿科学   967篇
妇产科学   787篇
基础医学   9860篇
口腔科学   1384篇
临床医学   8759篇
内科学   11583篇
皮肤病学   1426篇
神经病学   3938篇
特种医学   39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7986篇
综合类   12066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5353篇
眼科学   2352篇
药学   8703篇
  67篇
中国医学   3924篇
肿瘤学   6799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972篇
  2022年   2469篇
  2021年   3448篇
  2020年   2473篇
  2019年   2263篇
  2018年   2452篇
  2017年   2321篇
  2016年   2462篇
  2015年   3694篇
  2014年   4578篇
  2013年   4534篇
  2012年   6630篇
  2011年   7036篇
  2010年   4658篇
  2009年   4015篇
  2008年   4993篇
  2007年   4756篇
  2006年   4455篇
  2005年   3932篇
  2004年   2964篇
  2003年   2965篇
  2002年   2472篇
  2001年   1682篇
  2000年   1408篇
  1999年   1259篇
  1998年   814篇
  1997年   712篇
  1996年   611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541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83篇
  1991年   351篇
  1990年   298篇
  1989年   270篇
  1988年   181篇
  1987年   191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本文报道八个双炔失碳酯类似物的小鼠抗早孕、抗着床试验结果,同时考查了生物活性与油水分布系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抗早孕活性与油水分布系数之间为线性相关。双炔失碳半琥珀酸酯的抗早孕效果优于已用于临床的双炔失碳丙酸酯。  相似文献   
93.
脉冲式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脉冲式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脉冲次数的EMR辐照对大鼠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EMR脉冲次数(0~200次)的增加,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荧光斑在EMR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不同脉冲次数EMR诱发大鼠BBB开放程度不同,随脉冲次数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200次时达开放高峰,皮质区BBB开放最明显。  相似文献   
94.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polio survivors living in Kitakyushu, Japan, and the prevalence of post-polio syndrome. DESIGN: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Kitakyushu. SUBJECTS/PATIENTS: A total of 342 possible polio survivo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list of physically disabled persons' certificates administe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 Kitakyushu City Government. METHODS: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the diagnosis, paralysis, limitation in daily living, and use of adaptive devices was mailed to the 342 possible polio survivors. RESULTS: By confirmation of the diagnosis, 241 of the 342 turned out to be polio survivors, and the number of polio survivors per population of 100,000 amounted to 24.1. Of the polio survivors, 85% complained of new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y in climbing stairs, muscle weakness, difficulty in walking, or fatigue. According to Halstead's criteria, 180 polio survivors suffered from post-polio syndrome, and the prevalence of post-polio syndrome in Kitakyushu was 18.0 per population of 100,000. CONCLUSIONS: This survey revealed the number of polio survivors, and the prevalence of post-polio syndrome in Kitakyushu, Japan.  相似文献   
95.
应用抗猪囊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IHAT),对临床确诊的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循环抗原(CAg)的检测,阳性率为51.14%(67/131)。对19例脑型囊虫病患者同时测定了血清和脑脊液中的CAg,阳性率分别为47.36%和78.94%,总阳性率为84.21%。对治疗0.53后的19例患者检测时,血清和脑脊液中CAg均呈阴性反应,而检测抗体仍呈阳性反应。50例正常人、49例其它寄生虫病及5例其它脑部疾病患者脑脊液的CAg均呈阴性反应。结果提示:测定CAg对囊虫病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膀胱憩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总结31例膀胱憩室的手术治疗结果,并介绍一种处理巨大膀胱憩室的简易手术。多数憩室继发于膀胱流出道梗阻。憩室内并发肿瘤7例,结石形成9例。膀胱憩室多由膀胱造影或B超诊断。憩室切除常采用膀胱内外联合入路。本组26例手术同时处理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憩室。获得随访的23例中,21例尿路症状消失。7例憩室肿瘤患者中,5例在两年半内死亡,余2例分别存活2年和6年。本组2例巨大膀胱憩室行经膀胱内憩室旷置术,无并发症,膀胱造影无异常。作者认为,膀胱憩室的治疗应依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而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位于膀胱后下方,粘连广泛的巨大憩室,宜采用经膀胱内入路憩室旷置术。  相似文献   
97.
缺血再灌流肾组织内皮素—1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鼠肾缺血60分钟再灌注的模型上观察不同时相肾静脉血、肾皮质、外髓和内髓的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肾组织ET1光镜和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流肾组织ET1基因表达及分泌明显增强,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其分布特点与细胞类型和活性有关。本实验结果提示了缺血再灌注肾内ET1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8.
99.
作者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非典型结节与甲状腺癌细胞核直径、面积及 DNA 含量检测,发现核直径与面积的(?)和 S 为甲状腺癌组>非典型结节组>对照组(P<0.01);随着细胞增生异型程度的加重,核直径、面积及离散程度随之增加、DNA 含量也显著增加,显示Ⅲ级 DNA 含量细胞出现频率越高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发现各组细胞核不同 DNA 含量的核直径、面积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生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0.
我们用哈白兔以3%凝固气油致25%Ⅲ°烧伤休克持续了3h复苏的动物模型研究了丹参、维生素E、抗氧化剂协同治疗烧伤休克的作用,效果显著。第5天SOD活性和MDA值均达到伤前水平,提高了动物存活时间。各项生化指标和病理证实,该组实验动物脏器无明显病变,说明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有效的清除氧自由基,还能拮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脏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