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4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445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63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949篇
内科学   732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335篇
外科学   731篇
综合类   2275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923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846篇
  8篇
中国医学   730篇
肿瘤学   29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770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对喉癌、梨状窝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 :42例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 (其中喉癌 34例 ,梨状窝癌 8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1例 ,术后 48~ 72h经口进食 ;对照组 2 1例 ,按常规 10~ 12d经口进食。结果 :观察组咽瘘发生率为 4.8%(1/ 2 1) ,对照组为 9.5 %(2 / 2 1)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术前未行放疗的喉癌、梨状窝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 48~ 72h经口进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用原位聚合酶镇反应(PCR)检测B细胞系非霍奇金病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第三互补决定区引物,生物素标记扩增产物直接原位PCR扩增15例非霍奇金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 15例非霍奇金病中,12例检测到特异性基因重排,4例呈现淋巴瘤性白血病,治疗后骨髓完全缓解,2例间期细胞原位PCR仍显示有IgH基因重排,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复发。结论 原位聚合酶镇反应检测非霍奇金病不失为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方法,并能帮助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10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葛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牛葛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 Nova-Pak C1 8色谱柱 ( 3 .9mm× 15 0 mm,4μm)为固定相 ,甲醇 -水 2 5∶ 75 ( V/V)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5 0 nm。 结果  葛根素 0 .40 4~ 2 .0 2 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9;葛根素的加样回收率为 99.2 3 %,RSD= 1.2 9%;连续进样的精密度是 RSD=0 .2 6%。 结论  该方法能消除其它成分的干扰 ,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mm unohistochem istry,IHC) ,检测 6 2例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 2 0 0倍视野内微血管计数平均值为 5 6 .32± 15 .4 1。肿瘤大小在 2 cm~ 5 cm和≥ 5 cm两组的 MVD与≤ 2 cm组相比 ,其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和 P<0 .0 1) ;淋巴结转移 >3个者M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者 (P<0 .0 1) ;复发转移者 MVD显著高于无病生存者 (P<0 .0 1) ;MVD与肿瘤的部位和组织学分级未见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MVD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有可能成为食管癌的另一个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低浓度乙醇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乙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乙醇对肝癌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采用琼脂凝胶电泳法观察DNA片断化条带。结果低浓度乙醇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乙醇作用于细胞后2h内引起活性氧产生,24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表现。结论乙醇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引起细胞凋亡,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祥茂  景在平 《上海医学》1997,20(6):324-325
为了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测定了30例TAO病人红细胞免疫附促进因子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花环率。结果表显示:TAO组RFERR明显降低,RFIRR明显为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7.
朱云  荆保国 《中国肿瘤》2005,14(7):435-436
[目的]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医院的肿瘤专科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放疗科放射治疗登记系统,统计分析1995~2004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病例.[结果]10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病例总数为4098人次.排序在前10位恶性肿瘤是鼻咽、气管支气管肺、骨转移、乳腺、食管、子宫颈、结/直肠、脑、口腔、皮肤恶性肿瘤;其中鼻咽恶性肿瘤占34.23%,一直位居第1位;构成比呈明显上升的有子宫颈、乳腺、肺、结/直肠恶性肿瘤,尤以子宫颈、乳腺恶性肿瘤为甚,分别上升了433%和400%.[结论]鼻咽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是本地治疗的重点,应把鼻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子宫颈、乳腺、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逐年上升,也应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建立CIK细胞的原代培养方 法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细胞在肿瘤生物过 继免疫治疗中的运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加入 4种细胞因子(IFN γ、IL 2、IL 1及OKT3)将脐带 血单个核细胞(CBMNCs)诱导成CIK细胞;利用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 周期的分布;利用改良的MTT法测定效应细胞 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四种细胞因子的联合 运用,可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其相对百分率 增长了163倍(从0.14%到22%),增殖高峰位 于第10~12天,针对K562、Hela和YTMLC肿瘤 细胞株,CIK细胞在效靶比为64∶1时的杀伤活 性分别为78.57±3.48、77.7±1.90和81.2± 1.51,在32∶1时分别为62.00±2.31、60.83± 2.80和64.07±2.87,在16∶1时分别为51.43± 2.51、52.87±2.91和54.10±3.11,均显著高于 LAK细胞及CBMNCs,P=0.001;而在效靶比为 8∶1(25.10±2.66、21.4±1.55和28.77±3.56) 及4∶1(17.10±2.10、11.93±1.86和9.49±2.92) 时与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 论:1)脐带血可作为诱导CIK细胞的重要来源 2)联合运用细胞因子能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 其增殖高峰位于培养的第12天,适宜在此期进 行临床运用;3)CIK细胞较LAK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肽Ⅱ(AngⅡ)不同受体亚型(AT1,AT2)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VSMC为基础,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T1拮抗剂坎地沙坦(CV)、AT2拮抗剂PD123319(PD)和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金雀异黄素作用下AngII诱导产生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分对照组、AngII组、AngII+10-10~10-5mol·L-1CV组、AngⅡ+10-9~10-6mol·L-1PD组、AngⅡ+CV+PD组、AngⅡ+金雀异黄素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跨膜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坎地沙坦在10-10~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r=0.95,P<0.05)。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增强或抑制作用。金雀异黄素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低于AngⅡ组,高于对照组。结论:AngⅡ影响VSMC迁移能力的生物学效应由AT1介导;AT2在VSMC迁移过程中不起作用或者不起主要作用。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也参与了AngⅡ诱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110.
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H2 O2 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2 O2 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判断细胞的存活率,LDH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能明显改善H2 O2 导致的细胞甲瓒减少,大豆异黄酮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H2 O2 处理组(P <0 .0 1) ;而LDH漏出率则明显低于H2 O2 处理组(P <0 .0 5 )。结论: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H2 O2 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