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84篇
  免费   8681篇
  国内免费   5002篇
耳鼻咽喉   768篇
儿科学   1376篇
妇产科学   667篇
基础医学   7547篇
口腔科学   1284篇
临床医学   10604篇
内科学   10305篇
皮肤病学   838篇
神经病学   3279篇
特种医学   3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7514篇
综合类   17263篇
现状与发展   21篇
一般理论   13篇
预防医学   8038篇
眼科学   1951篇
药学   9055篇
  119篇
中国医学   6258篇
肿瘤学   5625篇
  2024年   357篇
  2023年   1220篇
  2022年   3021篇
  2021年   3858篇
  2020年   3181篇
  2019年   2493篇
  2018年   2482篇
  2017年   2776篇
  2016年   2548篇
  2015年   3757篇
  2014年   4872篇
  2013年   5174篇
  2012年   7113篇
  2011年   7680篇
  2010年   5956篇
  2009年   4900篇
  2008年   5303篇
  2007年   5237篇
  2006年   4771篇
  2005年   4111篇
  2004年   2963篇
  2003年   2765篇
  2002年   2345篇
  2001年   1751篇
  2000年   1241篇
  1999年   866篇
  1998年   437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准确快速鉴定山茱萸药材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山莱萸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它们的ITS序列。所得序列经双向测序后用CodonCode AlignerV3.5.4软件进行拼接和质量评估,用MEGAV5.0计算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构建NJ(邻接)树鉴定山茱萸药材及其混伪品。结果:山茱萸药材的ITS序列长度均为659bp,种内变异较小,平均K2P遗传距离为O.005,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0.357。不同来源的山茱萸药材ITS2序列无变异,长度均为250bp,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571。ITS/ITS2序列的NJ系统聚类树和BLAST比对结果均可明显区分山茱萸药材及其混伪品,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ITS2序列可准确有效鉴定山茱萸药材,为临床安全用药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药材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雷公藤所含萜类单体,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氯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南蛇藤素、扁蒴藤素具有独特的药理学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上述五种萜类成分在炎症及免疫反应、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肿瘤抑制等方面的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对上述五种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3.
图像识别技术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应用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其中,(1)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为建立统一的中药资源名录库,基于纸质文献资料采用文字识别技术,辅助进行与中药资源相关各类名录的数字化;为确定每个普查队外业调查的代表区域和样地,基于卫星遥感图像和植被图等基础数据,采用遥感图像分类等技术方法,辅助确定重点调查区域。(2)在外业调查过程中,为相对准确地获取中药材种植面积,基于遥感图像采用决策树模型、光谱特征、面向对象等方法,辅助进行中药材种植区域识别和面积估算。(3)在内业整理过程中,为相对准确的确定区域内中药资源种类,基于植物个体照片、标本照片和名称等采用图像识技术,辅助进行中药资源种类的统计汇总。(4)在成果转化应用中,基于药用资源个体和药材样品照片,开发中药资源种类识别APP和道地药材3D展示系统,辅助进行中药资源种类识别和药材鉴别特征展示。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引入图像识别技术,辅助普查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不但能降低人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普查成果的信息化水平和共享应用能力。随着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图像识别技术方法在相关工作中还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苦参碱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邓惠  罗焕敏  黄丰  李晓光  高勤 《中药材》2004,27(6):416-419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苦参碱对胶质瘤细胞株(C6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观察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为0.20g/L时,对C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53.8±5.6)%.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用0.20g/L苦参碱培养3 d,细胞周期中G0/G1期所占比例增加,S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降低.RT-PCR结果显示,随着苦参碱作用剂量的增加,C-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苦参碱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黄芩甙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黄芩甙金属配合物的药理作用、合成与表征、稳定性及组成比、制剂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七叶神安胶囊中人参皂苷Rb3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5μm,4.6mm×200m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14min,19→33;14-16min,33→49,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0℃。结果人参皂苷Rb3进样量在1.7696~10.6176μg(r=0.9999)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1.2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七叶神安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7.
野生桑黄菌株的分离、鉴定和次生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洋  石卉  王晓婷  范桂枝 《中草药》2013,44(23):3394-3399
目的 对4种不同树种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次生代谢物进行分析。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形态特征,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采用比色法分析次生代谢物量。结果 从松树桑黄、桑树桑黄、暴马丁香树桑黄、杨树桑黄分离的菌株,其菌丝体形态特征相同,呈有隔分支,而菌落的生长速率和外观颜色不同,其中杨树桑黄的生长速率最快,达0.47 cm/d。进一步通过ITS序列分析发现,松树桑黄菌株为松木层孔菌Phellinus pini,桑树桑黄菌株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暴马丁香桑黄菌株和杨树桑黄菌株为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对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的分析发现,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这些次生代谢物,但其量与菌株来源有关。暴马丁香树来源的子实体中多糖量最高,为98.20 mg/g;杨树来源的子实体中黄酮、三萜、多酚量最高,分别为548.49、1.48、33.70 mg/g。菌丝体中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产量累积最高的菌株来源于桑树,分别为259.64、223.11、43.78、24.80 mg/L;同时发现,菌丝体中的三萜量高于子实体,其中桑树菌丝体中的三萜量是子实体的7倍左右。结论 4株桑黄菊菌株菌丝体形态基本无差异,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可以鉴定桑黄菌株;4株桑黄菌丝和子实体中次生代谢物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对独活寄生汤传统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组方药物的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二者内在质量的异同。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独活寄生汤传统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处方中的独活、桑寄生、当归、川芎、茯苓、白芍、秦艽、甘草8种饮片相关成分进行对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进行对比。结果 薄层色谱显示传统饮片汤剂中8种饮片相关成分的斑点明显多于配方颗粒汤剂的斑点,传统汤剂中芍药苷含量为29.37 mg·g-1,同等比例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为2.59 mg·g-1。结论 独活寄生汤传统汤剂的成分含量高于配方颗粒汤剂,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基于LC-MS技术对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分析。方法:通过LC-IT-TOF-MS~n对31个对照品进行多级质谱采集,确定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利用其裂解规律对沉香中的色酮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沉香药材中发现了4个三元氧环四氢色酮,18个四羟基四氢色酮,4个氯代四氢色酮和51个简单2-(2-苯乙基)色酮。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快速高效,可为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分析和鉴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主要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三七微粉粒径大小为指标,利用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粉碎不同时间所得到三七微粉的粒径并采用HPLC-ELSD对三七超微粉碎前后,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超微粉碎2 h的药材粉末粒径均一,达到了细胞级粉碎,D50约为9.599 μm,粒径分布为单峰,粉碎0.5,1,1.5 h的粒径分布均为双峰;超微粉碎0.5,1,1.5,2 h所得三七微粉中3种皂苷类成分总量分别为7.7%,7.5%,7.5%,8.3%,普通粉碎所得三七药粉中的3种皂苷总量约为5.0%,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超微粉碎与否对三七粉粒径均匀度及其主要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与普通粉碎药粉相比,超微粉碎2 h药粉粒径较为均一,3种皂苷含量明显增加,为临床减少三七用药剂量及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但其皂苷总量与粉碎时间不成正比关系,可以结合粒径大小需求选择不同的粉碎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