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13篇
  免费   6663篇
  国内免费   4797篇
耳鼻咽喉   494篇
儿科学   610篇
妇产科学   598篇
基础医学   7411篇
口腔科学   1215篇
临床医学   8487篇
内科学   9938篇
皮肤病学   614篇
神经病学   3556篇
特种医学   22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6437篇
综合类   11138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4413篇
眼科学   1872篇
药学   6876篇
  39篇
中国医学   3439篇
肿瘤学   5211篇
  2024年   267篇
  2023年   1169篇
  2022年   2723篇
  2021年   3425篇
  2020年   2602篇
  2019年   2256篇
  2018年   2252篇
  2017年   2089篇
  2016年   1977篇
  2015年   2975篇
  2014年   3698篇
  2013年   3156篇
  2012年   4891篇
  2011年   5272篇
  2010年   3133篇
  2009年   2416篇
  2008年   3343篇
  2007年   3205篇
  2006年   3158篇
  2005年   3108篇
  2004年   2028篇
  2003年   1970篇
  2002年   1629篇
  2001年   1393篇
  2000年   1430篇
  1999年   1638篇
  1998年   999篇
  1997年   966篇
  1996年   698篇
  1995年   643篇
  1994年   643篇
  1993年   394篇
  1992年   564篇
  1991年   426篇
  1990年   389篇
  1989年   326篇
  1988年   317篇
  1987年   256篇
  1986年   217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4篇
  1964年   7篇
  193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索静息状态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海马的功能连接。方法:76例重症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其中43例为自杀未遂抑郁症(suicidal depression,SD)患者,33例为不伴自杀行为抑郁症(non-suicidal depression,NSD)患者,与44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共同执行了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研究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探查3组海马之间功能连接的差异。抑郁症组实验对象的来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抑郁症患者,对照组实验对象来源为志愿者招募,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横断面调查。结果:与HC组相比,SD组左侧海马与右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右侧海马与左颞下回、左枕下回功能连接减少。SD组与NSD组相比,左侧海马与左直回功能连接增多,右侧海马功能连接无变化。NSD组与HC组相比,左侧海马与右额中回、左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少,右侧海马与左颞下回、右眶部额中回、右额中回、右侧角回的功能连接减少。结论:左侧海马与一些额叶的皮质区域之间功能连接的异常,或许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及行为模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顺铂诱导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机制。方法:将稳定表达HBV的肝癌细胞系Hep-AD38分为2组,即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及顺铂(Cisplatin)处理组,分别检测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质-1(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REB1)、乙肝病毒蛋白表达(HBsAg、HBcAg)及病毒复制水平(HBV DNA、HBV mRNA);同样在成功构建稳定敲低CREB1(shCREB1)的HepAD38细胞中,同正常表达HBV的肝癌细胞系Hep-AD38进行对照,检测经顺铂处理后的HBV复制水平(HBV DNA、HBV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HBsAg、HBcAg)。结果:稳定表达HBV的肝癌细胞系HepAD38中,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Cisplatin处理组中CREB1相对表达量为1.355±0.049(P=0.010);HBsAg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679±0.060(P=0.003);HBcAg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488±0.047(P=0.005)。qRT-PCR结果显示经顺铂处理后,HBV DNA绝对表达量为249.600±54.400(P=0.006);HBV mRNA相对表达量为3.084±0.256(P=0.000);以上结果表明在HepAD38细胞中乙肝病毒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病毒复制水平较PBS对照组明显上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此同时,选择转入shCREB1质粒的HepAD38细胞,即shCREB1细胞,以及转入对照质粒且能正常表达CREB1的Hep-AD38细胞,即shControl细胞,2种细胞组内均设置PBS对照组和Cisplatin处理组,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蛋白表达以及病毒复制水平。qRT-PCR结果显示,HBV DNA在shControl细胞的Cisplatin处理组相对表达量为518.300±3.458;而在shCREB1细胞的Cisplatin处理组相对表达量为265.300±3.125(P=0.000);HBV mRNA在shControl细胞的Cisplatin处理组相对表达量为2.713±0.318;而在shCREB1细胞的Cisplatin处理组相对表达量为1.263±0.056(P=0.000)。Western blot分析显示shControl细胞的Cisplatin处理组中的HBsAg、HBcAg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4±0.001、2.238±0.041;而在shCREB1细胞的Cisplatin处理组中的HBsAg、HBcAg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21±0.036(P=0.021)、1.681±0.015(P=0.000)。结论:顺铂可以通过CREB1促进乙肝病毒复制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筛选DEx D/H-box家族中可能影响HBV增强子或核心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基因,初步研究DHX15对HBV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克隆DEx D/H-box家族基因到表达质粒PCH9,并构建由HBV增强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core-Rluc;分别将各种DDX表达质粒与pcore-Rluc共转染HepG2细胞,筛选影响Rluc荧光素酶活性的DDX家族成员。在HepG2细胞中共转染HBV1.3倍体质粒和DHX15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检测DHX15在细胞中的表达,用 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检测过表达DHX15对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影响。构建HBV增强子与核心启动子截短突变体,确定DHX15在HBV增强子或核心启动子上的作用区域。结果:成功构建30种DEx D/H-box家族基因克隆;筛选出对HBV增强子/核心启动子有明显影响的基因DHX15(P=0.042);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HX15能促进HBV DNA的复制水平;并且能上调HBV RNA转录水平;成功构建HBV核心启动子截短突变体,发现DHX15促进HBV的复制是通过增强子实现的(t=8.292,P=0.001;t=5.215,P=0.006)。结论:过表达DHX15可通过影响HBV增强子的活性从而促进HBV复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瘤壁与动脉血管壁厚度不一的脑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的建模方法。方法:用MIMICS16.0软件提取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CT影像DICOM数据,获得动脉瘤体的初步模型。将该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2,以及UGS NX 8.5进一步处理后,得到厚度不一的脑动脉瘤三维几何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 15.0软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并分析瘤体内血流特性及动脉瘤壁所受应力应变情况。结果:快速准确地建立了厚度不一的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清晰地模拟出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瘤表面剪切应力、表面变形及速度流线的变化情况。结论:应用上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建立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且相较于刚性模型和厚度一致的动脉瘤体模型更准确和实用。可以为动脉瘤介入治疗模拟研究提供优良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和梗死心肌的作用。方法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16头小型猪,随机分为BM-MNC移植组(n=9)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7),分别经冠状动脉移植(3.54±0.90)×108个BM-MNC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对比移植4周时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新生血管密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BM-MNC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壁、前间壁厚度、心输出量和 dp/dtmax与细胞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LVEF显著降低,室间隔、侧壁、前间壁显著变薄,心输出量和 dp/dtmax显著降低(P均<0.05)。舒张功能的指标在细胞移植前后各组变化不明显(P>0.05)。BM-MNC组缺血再灌注区的小血管数目为(13.39±6.96)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90)个/高倍视野(P<0.05)。BM-MNC组总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区移植的BM-MNC可增加移植区新生小血管数目,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何小菁  胡杰 《中国病案》2008,9(4):38-39
目的探讨不同格式电子病案的管理方法。方法以载体为标准,将电子病案分为文本格式、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历、音频格式和多媒体格式电子病案,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种电子病案的管理方法。结果这五种电子病案均应采用各自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方法。结论对各种电子病案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才能有效地管理电子病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动物天麻镇眩颗粒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以最大可灌浓度、最大体积的天麻镇眩颗粒溶液1d内灌服小鼠1次,测定最大耐受量,并推算出相当临床人用量的倍数。以高、中、低剂量的天麻镇眩颗粒溶液经胃灌服大鼠,连续12周。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学、心肝肾功能、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变化及停药2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1d内1次经胃灌服受试物的最大耐受量>140g/kg。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用药第5周出现脱毛,2周后恢复。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24h血小板、白细胞、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2周以上三项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镇眩颗粒对血液学的影响是可逆的,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998.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近年来国内外玄参研究相关文献,对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具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镇痛、抗炎、抑菌、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根据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特点,通过对33例患者的随访研究,分析治疗CSM的适宜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CSM33例,12例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髂骨植骨融合术, 21例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随访调查中临床症状程度以JOA脊髓功能评分为标准.并根据不同病程、脊髓压迫程度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3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7分.术后2周JOA评分7~15分,平均11.3分,平均改善率为31.3%.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JOA评分8~17分,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为61.4%.前路手术患者融合率为91.7%.结论 手术治疗CSM是有效改善患者脊髓症状的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是影响CSM术后早期恢复效果的显著因素.与之相比较,压迫程度是影响疾病预后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对护理研究生专利知识需求进行调查,为护理专利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星对60所高校全日制护理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9份。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生对护理专利知识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及形式的需求;激励制度及学习平台的需求;学习途径的需求)。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5级评分,分值为1~5分,选项分为非常赞同、赞同、一般、不赞同、非常不赞同,非常赞同记“5”分,非常不赞同记“1”分,得分越高证明赞同度越高。调查数据由问卷星导入IBM SPSS 21.0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两组有序分类变量采用Mann Whitney秩和检验,三组以上有序分类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检验水准?琢=0.05。结果 护理研究生对护理专利知识学习有迫切需求。学制类型(专业型与学术型)在研究生护理专利知识需求上的影响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论文发表情况、课题参与情况、专利申请情况对研究生护理专利知识需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专利教育需在学校重视、院系支持、研究生导师引导、学生自身主动参与下,才能建立起一套灵活的行之有效的专利教育模式,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