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0篇
  免费   1345篇
  国内免费   1262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1902篇
口腔科学   333篇
临床医学   2245篇
内科学   2543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855篇
特种医学   7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91篇
综合类   238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878篇
眼科学   368篇
药学   1564篇
  12篇
中国医学   807篇
肿瘤学   131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658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563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686篇
  2014年   857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1098篇
  2011年   1215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447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68年   4篇
  1964年   4篇
  193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hTRT催化功能区基因克隆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研究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RT-PCR法检查Hela细胞与PG细胞的hTRT表达水平,将Hela细胞的hTRT催化功能克隆,并进行测序比较,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肿瘤组织中的hTRT和hTR(端粒酶RNA组分)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Hela细胞与PG细胞均有hTRT表达,Hela细胞hTRT催化功能区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TRT与hTR的协同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VGF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分别构建了痘苗病毒天坛株生长因子(Vacciniagrowthfactor,VGF)基因细胞膜外结构域(VGFsl)的真核及原核表达系统,在相应的细胞中获得了单独表达(真核)和融合表达(原核)。结果初步纯化的VGFsl表达产物能够与上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结合,并刺激受体中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反应。与EGF相比,VGFsl表达产物刺激EGF受体自身磷酸化的能力更强。结论上述结果为VGF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VGF作为新型多肽类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微创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和传统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46例采用传统方式置入内固定物治疗,微创组45例采用微创方式置入内固定物.对两组手术创伤大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主要通过考察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术区肢体肿胀情况、血沉变化等来反映手术创伤大小.结果:两组手术创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大于微创组(P<0.05).微创组有2例复位不良,传统组有3例复位不良,两组均无深部血肿发生.传统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获12~30个月随访,平均17.1个月.两组各有1例在随访期间死于其它内科疾病,其余骨折均获愈合.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微创组3.6个月,传统组3.8个月.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微创组84.1%,传统组7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有利于围手术期恢复和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4.
Linear microcracks and diffuse damage (staining over a broad region) are two types of microscopic damage known to occur in vivo in human vertebral trabecular bone. These damage type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vertebral failure. Using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specimens of cancellous bone, we estimated the stresses in the trabeculae of human vertebral tissue for inferosuperior loading. Microdamage was quantified histologically. The density of in vivo linear microcracks was, but the diffuse damage area was not, related to the estimates of von Mises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tissue. In vivo linear microcrack dens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trabecular von Mises stress and with increasing average trabecular von Mises stress generated per superoinferior apparent axial stress. Nonlinear increase in linear crack density, similar to the increase of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rabecular shear stresses, with decreasing bone stiffness and bone volume fraction suggests that damage may accumulate rather rapidly in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low bone density due to the dramatic increase of shear stresses in the tissue. © 2003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PAC2003: 8719Rr, 8719Xx, 8759Ls, 8759Fm, 8710+e  相似文献   
95.
The lifespan of antigen-bearing dendritic cells (DCs) is determined by signals from pathogens and T cells. These signals regulate DC survival by modulating expression of Bcl-2 family proteins. Toll-like receptors and T cell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both trigger a DC survival pathway that is dependent on Bcl-x(L). However, Toll-like receptors uniquely increase expression of Bim and trigger cell death by a pathway that is blocked by Bcl-2. This pathway serves as a molecular 'timer' that sets the lifespan of DCs and regulates the magnitude of T cell responses in vivo. Thus, signals derived from the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e systems control DC lifespan and immunogenicity by distinct molecular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96.
背景:目前关于氨基葡萄糖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但关于其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软骨代谢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胶囊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软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中心收入的40例健康受试者,检测并对比健康受试者与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各基因表达水平、Lequesne指数,统计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健康受试者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②治疗前研究组和常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各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③治疗前研究组和常规组Lequesn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Lequesne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④研究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胶囊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可能通过抑制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基因表达,促进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
运用敏感的B_9细胞增殖试验检测了8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IL-6活性,同时分析了标本的几种急性相蛋白含量,结果表明,68%MM患者血清中IL-6活性大于5μ/ml(正常对照为5μ/ml以下),几种急性相蛋白中C-反应性蛋白(CRP)在MM时升高(P<0.01),平均达正常对照组的17倍以上,MM患者补体C_4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C_3、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在MM时分别比正常下降24.42%、38.83%和32.80%,且与疾病分期有关,在血清IL-6大于5μ/ml的55例中,IL-6活性与CRP、C_3、白蛋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34和-0.29,IL-6与转铁蛋白浓度相关不明显。本文结果提示:CRP、C_3及白蛋白等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反映MM病情的简易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血管灌注透明标本和微血管腐蚀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睾丸的大血管和微细血管的构筑。大鼠生精小管的周围,有两种小血管配布。1.管间血管:该血管或为1条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或为2条并行的较大的毛细血管连结成网状,位于生精小管间三角形的间质柱内,并与小管平行走行。2.管周毛细血管:连于管间血管之间,呈绳梯状围绕生精小管,并在生精小管上皮下固有膜内,形成管周毛细血管网。本文还观察了大鼠睾丸较大血管及睾丸固有鞘膜脏层的血管配布特点,讨论了这些血管配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重点理工科学校大一新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某重点理工高校2007级的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测查学生不论男女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19.29%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高状态焦虑组和高特质焦虑组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低状态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而自责、幻想、退避应付因子分则显著高于低状态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说明,学生如常采用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焦虑的产生,而睡眠质量差、采用自责应对方式则可加重焦虑水平。结论采取有效的认知应对策略其意义是使学生改变应激源,以使其变得威胁较小或变成挑战,把情绪基调训练成兴奋、期待和征服。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技术提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及术后止血药的应用,其总失血量不断减少,术后引流量也逐渐减少,术后快速康复理论应运而生,引流管放置也再次成为骨科医生所热议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可以常规取消放置引流,引流似乎已可有可无。目的:旨在复习既往文献,对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放置的相关问题归纳总结,提供围术期引流管理的相关经验。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OVID等外文数据库,以"引流,膝关节置换术"及"totalknee arthroplasty,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自建库始至2020年2月为止所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全膝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围术期各方面需综合考虑的要素。结果与结论:①引流管的放置问题关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最终结果,与术后出血、血肿、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②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推荐常规放置引流,但不意味着不需要管理,其实际上对临床医护在围术期各方面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术前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止血带使用、术中及术后药物使用、物理疗法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