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553篇 |
免费 | 14217篇 |
国内免费 | 86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67篇 |
儿科学 | 2196篇 |
妇产科学 | 1488篇 |
基础医学 | 13913篇 |
口腔科学 | 2401篇 |
临床医学 | 20119篇 |
内科学 | 17419篇 |
皮肤病学 | 1372篇 |
神经病学 | 5934篇 |
特种医学 | 46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7篇 |
外科学 | 11073篇 |
综合类 | 29913篇 |
现状与发展 | 40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12712篇 |
眼科学 | 3841篇 |
药学 | 16515篇 |
228篇 | |
中国医学 | 11220篇 |
肿瘤学 | 101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2171篇 |
2023年 | 3028篇 |
2022年 | 6052篇 |
2021年 | 7520篇 |
2020年 | 6159篇 |
2019年 | 4733篇 |
2018年 | 4605篇 |
2017年 | 4676篇 |
2016年 | 4295篇 |
2015年 | 6494篇 |
2014年 | 8153篇 |
2013年 | 8125篇 |
2012年 | 11653篇 |
2011年 | 12504篇 |
2010年 | 8799篇 |
2009年 | 7454篇 |
2008年 | 8588篇 |
2007年 | 8369篇 |
2006年 | 7795篇 |
2005年 | 6909篇 |
2004年 | 4743篇 |
2003年 | 4276篇 |
2002年 | 3511篇 |
2001年 | 2742篇 |
2000年 | 2477篇 |
1999年 | 2146篇 |
1998年 | 1301篇 |
1997年 | 1232篇 |
1996年 | 981篇 |
1995年 | 875篇 |
1994年 | 784篇 |
1993年 | 470篇 |
1992年 | 498篇 |
1991年 | 416篇 |
1990年 | 384篇 |
1989年 | 320篇 |
1988年 | 292篇 |
1987年 | 224篇 |
1986年 | 178篇 |
1985年 | 137篇 |
1984年 | 64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20篇 |
1977年 | 8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探索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 D-二聚体升高关系及使用不同抗凝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根据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11例)和非血栓组(59例),记录两组在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按照使用抗凝药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速碧林)预防组和利伐沙班预防组,记录并比较二者DVT发生率和术后伤口引流量关系。结果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浓度与非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的浓度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栓组较非血栓组增高。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术后第7天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各自组内比较,术后与术前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浓度较术前均有增高。在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DVT的发病率为15.71%,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干预后DVT发生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伤口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研究发现D-二聚体对DVT预测不是特异性指标;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 DVT发生情况明显下降,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DVT作用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完成肥胖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42例42膝,男8例,女34例;年龄60~78岁,平均6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33—52,平均46。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关节运动增加关节活动度(ROM)和进行股四头肌及胭绳肌肌力的强化训练,延长住院时间至术后14d。分别以术前2d、术后2d、1、2、4、8、12、24周作为观察点,使用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和ROM对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低于术前,术后ROM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指标在术后4周以后均有逐步改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及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以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专业素养培训对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及职业承诺的影响。方法对341名本科实习护生实施专业素养培训,包括岗前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双导师负责制、护生管床制、实习大讲堂、护生风采展示。实习结束时采用临床实践行为问卷、护理专业承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得分为3.81±0.65,护理专业承诺得分为84.67±13.74,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结论专业素养培训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临床实践行为水平及稳定专业承诺意向的本科护生。 相似文献
945.
传统学习模式不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介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在国内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可行性和利弊,全面介绍TBL的教学过程、分组管理和评价反馈体系,并提出国内开展TBL遇到的难点及未来展望。TBL注重理论与实践,个人与团队,竞争与合作,自主性与协作性的融合,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在临床教学中,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国内临床医学院在开展TBL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适合国内的TBL模式,满足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6.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院围绕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根据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口腔医学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和口腔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合理分配课时数,形成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点对点的知识链,高度体现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突出高职职业教育特点,探索符合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通过本次课程改革,充分优化本校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7.
948.
9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根据骨折治疗术式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监测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反应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复查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评分为(28.68±5.36)分,对照组为(38.24±6.04)分,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DS评分为(27.52±6.14)分,对照组为(34.14±5.74)分,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生活质量F-36评分为(78.25±8.03)分,对照组为(70.34±7.13)分,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F-36评分为(86.38±8.03)分,对照组为(75.03±7.36)分,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骨折患者负性情绪,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并提升生活质量,对骨折患者预后改善较为有利,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