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77篇
  免费   12232篇
  国内免费   6680篇
耳鼻咽喉   1402篇
儿科学   2430篇
妇产科学   712篇
基础医学   7303篇
口腔科学   2140篇
临床医学   15894篇
内科学   10390篇
皮肤病学   1199篇
神经病学   2322篇
特种医学   4149篇
外科学   10907篇
综合类   36362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5334篇
眼科学   1198篇
药学   16436篇
  158篇
中国医学   12491篇
肿瘤学   4737篇
  2024年   438篇
  2023年   1412篇
  2022年   3738篇
  2021年   4680篇
  2020年   4174篇
  2019年   2147篇
  2018年   2344篇
  2017年   3544篇
  2016年   2463篇
  2015年   4847篇
  2014年   6483篇
  2013年   8330篇
  2012年   11772篇
  2011年   12300篇
  2010年   11554篇
  2009年   10363篇
  2008年   10387篇
  2007年   10078篇
  2006年   9124篇
  2005年   7124篇
  2004年   5009篇
  2003年   3868篇
  2002年   2978篇
  2001年   2628篇
  2000年   1913篇
  1999年   71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65年   21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6篇
  1957年   30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3例,感染率为7.47%。非脑膜瘤手术颅内感染率为10.04%,高于脑膜瘤术后颅内感染率3.83%(P〈0.05);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为9.87%,高于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4.78%(P〈0.05);有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为15.00%,高于无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6.28%(P〈0.05);引流管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为11.58%,高于未留置或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5.03%(P〈0.05)。结论 手术时间≥4h、引流管留置时间≥24h、存在脑脊液漏是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2.
心肺复苏后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分离现象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醛固酮(ALD)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A组)和35例健康成年人(B组)血中皮质醇(COR)、AⅡ和ALD的含量。结果(1)A组的COR为(471.54±29.78)nmol/L、AⅡ(97.69±13.35)ng/L、ALD(261.03±34.13)pmol/L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的(411.52±21.94)nmol/L、(63.70±9.71)ng/L、(242.91±21.03)pmol/L(P<0.05)。(2)在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中,低ALD的发生率为35%(21/60),高ALD率为51.67%(31/60)。(3)低ALD组的平均动脉血压(42.26±11.93)mm Hg,非低ALD组(53.59±9.88)mm Hg(P<0.05);低ALD组器官衰竭个数(3.81±0.73)、病死率90.48%、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1.43%(16/21)、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61.91%(13/21),均分别高于非低ALD患者组[(2.55±0.69)、51.29%、46.16%和30.77%](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中存在AⅡ-ALD分离现象并非罕见,而且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中原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表型特征,为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HNPCC遴选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Am sterdam标准的8个家系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与随机抽调我院40例确切无家族史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A组平均46岁,B组62.6岁,平均提前16.6年;<50岁者:A组73%(27/37),B组30%(12/40),两组比较P<0.01;第1、2、3代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9.2、46.9、34.6岁,逐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发病部位:右半结肠A组73.2%(30/41),B组39.0%(16/41),两组比较P<0.05。③同时、异时多发大肠癌:A组8.1%(3/37),B组2.5%(1/40)。④大肠外癌:A组17.1%(7/41),B组0,两组比较P<0.05。⑤合并腺瘤:A组0,B组22.5%(9/40),两组比较P<0.05。⑥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A组69.7%(23/33),B组40%(16/4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原地区HNPCC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国际遴选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HNPCC遴选标准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4年8月对38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前入路减压术,其中18例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减压和后路枕颈内固定术:15例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5例不可复型仅行经口咽前入路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6~96个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上颈段脊髓减压改善率达89.3%。发生颅内感染1例,前路钢板松脱1例。结论:与常规减压方法相比,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减压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准确,术中与助手可协同操作。  相似文献   
96.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在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每8小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每8小时用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采用McGill疼痛评分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鼻黏膜肿胀程度。结果用药后4~24h时间段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鼻内镜观察发现观察组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消退。结论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用于鼻腔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8.
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和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儿童颈椎病惠儿进行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
上海市闵行区性病门诊本地和外来病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比较上海市闵行区性病门诊本地与外来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1~2004年上海市闵行区3家设有标准化性病门诊的公立医院进行门诊病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外来人口约占全部性病门诊病人的50%,其中女性病例占18.2%,未婚者占23.8%,均高于本地同类人员的比例;外来病人年龄偏低,多重感染者比例较高;男女外来病人与本地病人的首诊原因和症状排位相同,均以淋病感染为主;外来病人随访率(81.2%)较本地病人低(86.0%)。结论性病门诊本地和外来病人在人口学特征、诊疗行为上存在差异,防制措施应有所不同和侧重。  相似文献   
100.
减少急诊医疗纠纷实行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以提高急诊护理急救服务质量。方法对急诊33 700例急症病人采用热情接诊、主动护送(护送病人检查和转入病区)、细心观察、真实记录、送走道别等服务措施。结果共紧急护送急症患者33 700例(100%);在护送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者117例(0.35%),经急救处理全部脱险;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采用“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可减少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