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43篇
  免费   7574篇
  国内免费   4281篇
耳鼻咽喉   541篇
儿科学   1199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4427篇
口腔科学   1595篇
临床医学   9297篇
内科学   6341篇
皮肤病学   678篇
神经病学   1425篇
特种医学   2849篇
外科学   6866篇
综合类   20755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9438篇
眼科学   911篇
药学   9501篇
  88篇
中国医学   7100篇
肿瘤学   3260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953篇
  2022年   2332篇
  2021年   2979篇
  2020年   2584篇
  2019年   1389篇
  2018年   1482篇
  2017年   2031篇
  2016年   1545篇
  2015年   2942篇
  2014年   3853篇
  2013年   4889篇
  2012年   6760篇
  2011年   7195篇
  2010年   6854篇
  2009年   6100篇
  2008年   6232篇
  2007年   5991篇
  2006年   5174篇
  2005年   4089篇
  2004年   2891篇
  2003年   2374篇
  2002年   1814篇
  2001年   1584篇
  2000年   1238篇
  1999年   44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正确诊断和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尽早明确有无恶性变。方法:对142例口腔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21例发生在腮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从合格伦综合征演变成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反复肿胀,与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和腮腺表现有相关性,其中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有明确的舍格伦综合征病史。结论:舍格伦综合征与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部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可演变为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可早期判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无恶性变。  相似文献   
92.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不同左心室成形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左心室成形方法,对改进的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技术和传统的线性缝合技术进行近、远期疗效对比。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4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中左心室成形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89例,采用传统的线性缝合成形技术;改良术式组:59例,采用改良的心内膜环缩成形技术,旷置梗死的心肌组织,再缝合环缩后的切口。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术死亡5例(3.4%),其中传统术式组4例,改良术式组1例(P=0.32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和心室颤动。随访134例(93.7%),随访时间51.4±27.0月。远期死亡21例,术后早期心功能Ⅲ级以上是影响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0)。改良术式组5年和8年生存率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91.6%vs.76.3%,P=0.040;91.6%vs.61.4%,P=0.000)。两组心功能分级(NYH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较术前改善和升高(P<0.05),改良术式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00),但随访30个月时有重新增大的趋势(P=0.046)。传统术式组随访30个月时LVEDD扩大比率明显高于改良术式组(38.8%vs.16.7%,P=0.030)。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保持适当的左心室形态和容积是手术的关键。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其远期结果优于线性缝合法。  相似文献   
93.
作者认为恶性肿瘤引起的瘙痒有二种特点:(1)患者难以忍受;(2)抗组织胺药物无效。  相似文献   
94.
神经外科麻醉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以期为麻醉和手术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科17例全麻手术病人,分成颅内疾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疾病手术组(B组),于术前、麻醉(诱导完成)、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6个时程连续监测SEP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并记录。结果麻醉后SEP潜伏期延长5.96%,波幅下降24.00%,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结论麻醉抑制S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但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PTEN基因敲除对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EF1和MEF1/PTEN-/-细胞内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2O2和DPI预处理后AKT激酶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克隆形成率试验分析细胞对60Co γ射线的敏感性。结果 PTEN基因敲除后细胞ROS水平增加,辐射敏感性降低。H2O2和DPI预处理后影响MEF1细胞AKT激酶活性,但对MEF1/Pten-/-细胞无影响。 结论 PTEN基因敲除阻断了ROS对AKT的介导,AKT激酶持续活化,可能是辐射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β-联蛋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口.联蛋白(β-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景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口.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0.6%和83.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率0.0%,差异有显著性(P〈0.01)。腺癌组与腺瘤组异常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组异常表达率(87.2%)明显高于高分化组(60.0%)(P〈0.05)。淋巴结转移组异常表达率(92.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0%)(P〈0.01)。p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是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作为结肠癌是否具有恶性潜能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7.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根据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肝左叶增大,肝表面形态及肝实质密度的改变,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和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影像学改变,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显示57例肝纤维化患者螺旋CT三期扫描诊断肝纤维化52例,敏感性91.2%,特异性77.8%。各期肝纤维化分期准确28例,准确率49.1%;准确判断轻度纤维化(S1、S2)或重度纤维化(S3、S4)44例,准确率77.2%,诊断早期肝硬化16例,准确率84.2%。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8.
点穴推拿治疗睡眠障碍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点穴推拿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点穴推拿治疗睡眠障碍68例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症。结果:治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4%。结论:点穴推拿对不同病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雌激素(ER)、孕激素(PR)及癌基因(cerbB-2)、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腺肌症病变中的表达和子宫腺肌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症病变组织中ER及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结果 ER、PR与CerbB.2、Bcl-2在子宫腺肌症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子宫肌层异位内膜ER阳性表达率97.5%,PR阳性率97.5%,cerbB-2阳性率82.5%,Bcl-2阳性率62.5%。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ER、PR均呈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cerbB-2的强阳性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Bcl-2阳性率相比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PR与cerbB.2、Bcl-2在异位内膜高表达,提示这些生物学指标在子宫腺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构建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人VSMC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mTOR基因cDNA序列,经pGEM-T载体克隆后双酶切,将cDNA序列反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P-C1,转染VSMC,Westernblot法检测反义表达载体对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RT-PCR获得664bp产物,T载体克隆后,酶切确定该片段为mTOR基因cDNA,进而构建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TOR,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转染VSMC,证实其能够显著抑制mTOR蛋白产物表达,转染72h的mTOR蛋白产物表达抑制率达82%,S期细胞由15%降低为7%,凋亡细胞增至9%。VSMC增殖过程在Gx/Go期→S期受阻。结论成功构建mTOR基因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