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40篇
  免费   7576篇
  国内免费   4289篇
耳鼻咽喉   542篇
儿科学   1199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4428篇
口腔科学   1595篇
临床医学   9302篇
内科学   6343篇
皮肤病学   678篇
神经病学   1425篇
特种医学   2849篇
外科学   6874篇
综合类   20805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9452篇
眼科学   911篇
药学   9504篇
  88篇
中国医学   7122篇
肿瘤学   3261篇
  2024年   332篇
  2023年   971篇
  2022年   2357篇
  2021年   2985篇
  2020年   2584篇
  2019年   1389篇
  2018年   1482篇
  2017年   2031篇
  2016年   1545篇
  2015年   2942篇
  2014年   3853篇
  2013年   4889篇
  2012年   6760篇
  2011年   7195篇
  2010年   6854篇
  2009年   6100篇
  2008年   6232篇
  2007年   5991篇
  2006年   5174篇
  2005年   4089篇
  2004年   2891篇
  2003年   2374篇
  2002年   1814篇
  2001年   1584篇
  2000年   1238篇
  1999年   44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平台和相关原理,提出了在微弱光电信号检测中利用软件实现锁相检测的技术.文中同时对相关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被调制的微弱光电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3.
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动脉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血管损伤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6例(均为单侧肢体)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动脉损伤(Gustilo Ⅲc型)的患者,其中胫前动脉损伤64例,胫后动脉损伤8例,两动脉同时损伤14例。结果 86例全部行急诊清创,血管探查和(或)修补。31例急诊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18例术后感染,6例因肢端坏死而截肢;42例行石膏外固定,其中5例术后感染,1例因肢端坏死而截肢;5例行跟骨牵引;8例行外固定架治疗。结论 合并动脉损伤的胫腓骨开放骨折,早期彻底清创至关重要。血管损伤应急诊予以修复,骨折不宜一律内固定。可利用的软组织无张力地覆盖骨、肌腱及血管,残余创面留待Ⅱ期闭合。  相似文献   
174.
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的238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男157例,女81例。年龄60~84岁,平均(66±3.5)岁。其中年龄≥70岁患者36例,包括男24例,女12例,平均(75±3.4)岁。病变长度2.5~8cm。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9例,中段141例,下段78例。病理类型:鳞癌206例,腺癌2  相似文献   
175.
赵东旭  封兴华  吴红  胡彬  孙健壮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511-513,i0003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6年6月我院TURP和TVP术48例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切除组织41g。术中、术后出血20例,电切综合征(TURS)5例,暂时性尿失禁11例,膀胱颈部挛缩5例,尿道狭窄8例,尿路感染7例,膀胱穿孔1例。结论 TURP和TVP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前详细采集病史,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对病人正确指导及处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4年1月的18例患者包括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踝关节融合后1例,均采用L ink STAR假体3构件套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岁(38~67)。[结果]随访平均3 a 9个月(1~5 a)。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85~100)16例,良(75~84)2例,无可(70~74)和差(<70)。患足背屈平均8°(范围6°~12°),跖屈12°(范围8°~16°),背屈和跖屈平均16°(11°~23°)。并发症有切口皮缘坏死2例,无足内、外翻和影像学松动。[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治疗和替代踝关节多种疾患疼痛和需要融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钙通道α1亚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与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46例男性TPP患者(TPP组)、68例男性甲亢患者(GD组)和72名男性健康对照者(CON组)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分析比较此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差异。结果(1)TPP组、GD组及CON组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3%、14.71%、29.17%,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57%、13.24%、27.78%。(2)TPP组AG+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32,P〈0.01;OR=2.23,P=0.04),TPP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27,P〈0.01;OR=2.09,P=0.008)。结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位点A/G多态性与男性TPP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0.
腰椎术后切口积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后侧入路腰椎术后切口积液产生的原因,探讨积液的分型并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白2001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共开展1986例经后侧入路的腰椎手术。使用内固定的手术877例,未使用内固定手术1109例,比较两组间切口积液的发生率。将发生积液的病人分为Ⅲ型:Ⅰ型:病因明确型,共28例;Ⅱ型:感染型,共11例;Ⅲ型:病因不明确型,共14例。Ⅰ型病人给予穿刺抽液,对因治疗,营养疗法。Ⅱ型病人给予穿刺抽液,清创,手术灌洗和按药敏给予抗生菌治疗。Ⅲ型病人给予穿刺和预防应用抗生素。[结果]使用内固定组的切口积液率(4.33%)高于未使用内固定组(1.35%)P〈0.01。平均住院日:Ⅰ型14.7d,Ⅱ型:87.6d。Ⅲ型:15.6d。[结论]伴随手术过程的复杂化切口积液率明显增高。给积液分型有助于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Ⅰ型病人予以穿刺抽液和对因治疗。Ⅲ型治疗的关键是防止转化为Ⅱ型。Ⅱ型治疗比较困难,积极的手术干预和按药敏给予抗生菌是两个关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