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8篇
  免费   1167篇
  国内免费   690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243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837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437篇
内科学   1207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368篇
特种医学   391篇
外科学   1127篇
综合类   316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511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1459篇
  13篇
中国医学   997篇
肿瘤学   43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1082篇
  2011年   1093篇
  2010年   1118篇
  2009年   1033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914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市H关性。方法入选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1例,入院后24h内空腹静脉血测定HbAlc,根据HbAlc水平分为HbAlc正常组(6.5%)与HbAlc升高组(≥6.5%),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2h内、发病后3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结果 HbAlc升高组入院时及30d随访时的LVEF明显低于HbAlc正常组[入院时:(47.9%±7.7%)比(51.3%±7.8%),P=0.008;30d随访时:(51.1%±7.6%)比(55.1%±7.9%),P=0.002]。结论 HbAlc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在急性期和30d时较HbAlc正常者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儿童外周全血细胞指标、肝功能与HBV感染状态关系,为临床诊治儿童慢性HB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127例慢性HBV感染(分为免疫耐受期和低复制期)儿童外周全血细胞指标、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水平。将调查对象按照年龄段分为低龄儿童组(年龄〈5岁)和大龄儿童组(年龄≥5岁),在各自年龄段内比较上述指标在免疫耐受组和低复制组问差异,并与49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对照。结果在低龄儿童中,低复制组的RBC计数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但是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龄儿童中,免疫耐受组和低复制组的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前2组之间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所有年龄段儿童中,外周全血其他指标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低龄儿童中,免疫耐受组和低复制组ALB低于健康对照组。所有慢性HBV感染患儿的ALT、AST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的低龄儿童中,低复制组外周血红细胞数降低;大龄儿童的淋巴细胞数减少;低龄患儿ALB、TP下降;所有患儿ALT、AST升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包括霉菌Ⅰ、杂草、玉米、屋尘螨、粉尘螨、烟曲霉、豚草、禾本科谷类、黎科、动物毛、羽毛、啤酒花、树Ⅰ、水果、小虾、羊肉、花生、鸡蛋、牛奶和鲑鱼。结果508例皮肤点刺试验,282例皮试阳性,阳性率55.51%。皮试阳性率最高的前五位的过敏原(皮试阳性率10%)依次是屋尘螨、粉尘螨、豚草、树Ⅰ、烟曲霉。尘螨过敏原(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卡方检验,P0.01)。呼吸道过敏病和皮肤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致病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组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卡方检验,P0.01);吸人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卡方检验,P0.01)。结论烟台地区皮试阳性率最高的过敏原依次是屋尘螨、粉尘螨、豚草、树Ⅰ、烟曲霉,其中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吸人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与成人相比,过敏原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995.
严重多发锐器伤伴断肢(指)损伤的控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原则在严重多发锐器伤伴断肢(指)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多发伤损伤40例,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其中伴断腕11例、断掌9例、断指9例、前臂离断8例、肘部离断3例.在多科协作积极救治多发伤的同时,清创离断肢(指)体,一期行断肢(指)再植,术后待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肌腱修复.结果 临床治疗40例,再植肢(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0.5~3.0年,根据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21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为72.5%.结论 多科合作、早期救治多发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多发伤伴断肢(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建立一种输尿管战创伤动物模型.方法 使用自行研制的火器弹片伤制造模具,分别对模型建立组9条比格犬的一侧输尿管制造火器弹片伤,并于30 min后直接清创缝合.分别于术后40、80、120 d进行静脉肾盂造影、肾图检查;并分批处死比格犬,取出输尿管行组织形态观察,初步评估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模型建立组9条比格犬,术后损伤侧出现肾盂、输尿管积水并逐渐加重;肾脏分浓缩率比值(未损伤侧/损伤侧)逐渐增高,半排时间比值(未损伤侧/损伤侧)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侧输尿管吻合处瘢痕增生、狭窄.结论 该输尿管火器弹片伤比格犬模型,损伤侧术后出现肾盂、输尿管积水并逐渐加重;损伤侧较之未损伤侧,肾小管的浓聚功能下降,肾脏的半排时间延长;损伤侧输尿管吻合处狭窄、瘢痕纤维排列紊乱.证明它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输尿管战创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8.
生物可降解输尿管支架在输尿管战创伤治疗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输尿管战创伤动物模型,观察生物可降解输尿管支架在输尿管战创伤治疗中的降解特性.方法 使用自行研制的火器弹片伤制造模具,对模型建立组9条比格犬的随机一侧输尿管制造火器弹片伤后清创缝合,分别于术后40、80、120 d行静脉肾盂造影评估.再对阳性对照组9条比格犬的双侧输尿管均制造火器弹片伤,随机一侧放置聚乳酸可降解输尿管支架,另一侧放置双J管,分别于术后加、80、120d行静脉肾盂造影评估,支架行表面微观形貌及元素分析.结果 模型建立组9条比格犬,损伤侧术后出现肾积水,并逐渐加重.阳性对照组的9条比格犬,术后双侧均未见明显肾积水;可降解支架随时间推移逐渐降解,尤其术后80 d开始观察到降解速度明显加快;支架表面无钙沉积,而双J管表面可观察到明显钙沉积和结石形成,且随时间进展加重.结论 生物可降解支架在治疗输尿管火器弹片伤过程中,在起到了支撑、引流、预防肾积水作用后,随时间推移逐渐降解,并可避免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测Hedgehog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脑胶质瘤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118例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nic hedgehog(Shh)、受体Patched(Ptch)及下游转录因子Gli1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结果 免疫染色结果显示Shh、Ptch和Gli1的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病理等级升高呈增强趋势(P<0.01);随KPS评分的下降而成增强趋势(P<0.01).生存分析表明,阳性表达Shh、Ptch和Gli1的胶质瘤患者总体存活率低于三者不表达的患者(P<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KPS(P<0.05)、WHO grade(P<0.01)、Shh(P<0.05)、Ptch (P<0.05)和Gli1(P<0.05)是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脑胶质瘤的Shh-Ptch1-Gli1 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与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参数密切相关,提示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化在脑胶质瘤的恶性潜能和患者的生存时间起重要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Yiming  ZENG  Minli  HONG  Huaping  ZHANG  Dongyong  YANG  Xiaoyang  CHEN  Xibin  ZUANG  Yunfeng  CHENG  Jianhua  GUAN  Qunyeng  LIN 《Respirology (Carlton, Vic.)》2010,15(1):168-171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safe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bronchoscopic balloon detection (TBD) and selective bronchial occlusion (SBO) to intractable pneumothorax.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pneumothorax, who had experienced more than 7 days of chest tube drainage without closure of the pleural fistula, underwent TBD and SBO. In 10 patients, oxygenation and pulse rates were recorded. A thoracic CT scan was performed 10 days after SBO. Results: The bronchi leading to the pleural fistula were located by TBD in 34 of 40 patients (85%). The air leakages ceased after the first occlusion in 30 patients, and five of these 30 patients underwent a second occlusion due to recurrence of pneumothorax 72 h after the first occlusion. In three of these patients, air leakages ceased after the second occlusion, while the remaining two patients underwent thoracoscopy. In total, 28 of 40 patients (70%) were cured using SBO. During TBD/SBO, the lowest SaO2 was 89.0 ± 2.8%, the mean SaO2 was 93.4 ± 2. 6% and the percentage of time during the procedure that SaO2 was <90% was 10.7 ± 17.5%. Ten days after SBO, thoracic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on 10 patients and no obstructive atelectasis was detected in any patient.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BD and SBO are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s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pneumothora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