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20篇 |
免费 | 1573篇 |
国内免费 | 10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284篇 |
妇产科学 | 120篇 |
基础医学 | 1001篇 |
口腔科学 | 250篇 |
临床医学 | 1810篇 |
内科学 | 1109篇 |
皮肤病学 | 320篇 |
神经病学 | 335篇 |
特种医学 | 604篇 |
外科学 | 1256篇 |
综合类 | 4224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2149篇 |
眼科学 | 210篇 |
药学 | 1927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738篇 |
肿瘤学 | 7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209篇 |
2022年 | 580篇 |
2021年 | 580篇 |
2020年 | 590篇 |
2019年 | 284篇 |
2018年 | 328篇 |
2017年 | 449篇 |
2016年 | 302篇 |
2015年 | 640篇 |
2014年 | 801篇 |
2013年 | 1084篇 |
2012年 | 1471篇 |
2011年 | 1569篇 |
2010年 | 1430篇 |
2009年 | 1307篇 |
2008年 | 1358篇 |
2007年 | 1155篇 |
2006年 | 1071篇 |
2005年 | 789篇 |
2004年 | 545篇 |
2003年 | 448篇 |
2002年 | 335篇 |
2001年 | 314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8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目的探讨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1G3期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TURBT治疗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肿瘤、并规律进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49例患者资料。其中行二次TURBT治疗的患者19例(观察组),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间肿瘤复发率差异、残余肿瘤存在与否,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结果二次电切后发现5例(26.3%)有残余肿瘤,3例(15.9%)有肿瘤分期的升高,其中1例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有3例(15.9%)肿瘤复发,对照组13例(43.3%)肿瘤复发。结论二次TURBT可切除残存肿瘤,更准确了解肿瘤分期情况,是确定患者是否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重要依据,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植入联合锶核素89(89Srcl2)及云克治疗碘131(131I)难治性甲状腺癌(RAIR-DTC)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7例131I RAIR-DTC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初始给予89Srcl2内照射+云克联合治疗。3个月后,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并比较89Srcl2内照射+云克治疗、89Srcl2内照射+云克联合粒子治疗患者功能状态评分(K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1个月,比较不同疼痛评分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近期疗效判别标准评价患者骨转移病灶疗效。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根据治疗前3 d患者的疼痛评分,将其分为Ⅰ级... 相似文献
75.
76.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40-5p表达水平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36例LEAO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2)和非ISR组(n=8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血清miR-140-5p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iR-140-5p预判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ISR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miR-140-5p与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ISR的关系。结果 ISR组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B+C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比例均高于非ISR组(均P<0.05)。ISR组手术前后miR-140-5p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非ISR组(均P<0.05)。两组术后miR-140-5p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ISR组miR-140-5p相对表达升高程度低于非ISR组(P<0.05)。术后miR-140-5p预判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术前miR-140-5p、miR-140-5p差值(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SCⅡ分型、LDL-C、CRP均为LEAOD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miR-140-5p是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LEAOD患者支架植入术后miR-140-5p与术后1年内ISR相关,检测其表达可辅助临床做出更好决策。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序贯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研究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治疗后3个月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近期抗肿瘤疗效、病灶内生物学标志基因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表达、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Slug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病...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Denis Ⅲ型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骶骨骨折患者87例,其中Denis Ⅲ型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8~51岁,平均32.7岁。致伤原因:坠落伤8例,车祸伤5例,挤压伤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骶神经根损伤症状,依据Gibbons标准:3型6例,4型9例。均行后路手术复位、骶管减压、探查松解神经、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植骨愈合情况,应用Gibbons标准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0min;术中出血量780~1200ml,平均840ml。术中无相关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创面浅表感染,给予及时清创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残留骨盆畸形及假关节形成。无骨折再移位、深部感染等并发症。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明显改善,但遗留足下垂及下肢感觉减退;1例略有改善,除遗留下肢功能障碍外,尚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Gibbon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0±0.78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49±0.81分。1例术后9个月内固定断裂,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复查X线片和三维CT提示植骨融合,取出内固定;1例术后1年复查X线片提示S1椎体螺钉松动,患者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结论:后路手术复位、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以恢复腰骶复合体的解剖关系,重建腰骶段稳定性,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是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9.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7例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1~51岁,平均36.4岁。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为5~9分,平均7.3±2.1分;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为4~12mm,平均8.34±3.68mm。均行经口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一步提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行X线、CT、MRI检查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80~360min,平均310min。术中出血510~930ml,平均67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术中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时损伤椎动脉,经原钉道拧入螺钉后完成止血,术后随访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1例术中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未改变钉道,继续沿椎弓根方向置入螺钉,术后随访无寰枢椎的再失稳和移位。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随访9~36个月,平均19.6个月。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5分,平均13.1±2.1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率为78.8%~93.5%,平均87.4%;末次随访时的SAC为11~18mm,平均14.78±2.15mm,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大(P<0.05)。结论:对于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经口咽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可获得好的复位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