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26篇
  免费   4537篇
  国内免费   2859篇
耳鼻咽喉   987篇
儿科学   767篇
妇产科学   295篇
基础医学   2705篇
口腔科学   911篇
临床医学   5253篇
内科学   3737篇
皮肤病学   450篇
神经病学   916篇
特种医学   2090篇
外科学   3678篇
综合类   12586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577篇
眼科学   464篇
药学   5168篇
  60篇
中国医学   5039篇
肿瘤学   2430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572篇
  2022年   1448篇
  2021年   1806篇
  2020年   1551篇
  2019年   837篇
  2018年   864篇
  2017年   1311篇
  2016年   932篇
  2015年   1744篇
  2014年   2263篇
  2013年   2921篇
  2012年   4349篇
  2011年   4612篇
  2010年   4062篇
  2009年   3622篇
  2008年   3810篇
  2007年   3577篇
  2006年   3055篇
  2005年   2325篇
  2004年   1676篇
  2003年   1341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888篇
  2000年   641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股静脉置管在小儿重症烧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保障MEBT/MEBO的疗效,探讨股静脉置管在小儿重症烧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接受MEBT/MEBO治疗的36例小儿重症烧伤患者,总结分析采用股静脉置管进行输液治疗的操作特点、穿刺结果、并发症及护理经验。结果:36例小儿重症烧伤均一次穿刺成功,迅速建立了静脉输液通道,满足了液体量补充。结论:股静脉置管能够有效维持小儿重症烧伤体液循环及静脉药物的供给,有助于MEBT/MEBO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2.
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病例调查,筛选IB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72例确诊IBD患者及72例配对的健康个体调查,对结果进行COX回归分析,筛选出IBD的致病危险因素。结果COX回归分析提示紧张度、牛奶和油炸食品在IBD致病因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紧张度、牛奶和油炸食品可能是IBD的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手部皮肤套脱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手部皮肤套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4月-2004年11月,治疗22例手部皮肤套脱伤患者,其中19例分别通过吻合血管、套脱皮肤修薄回植及多切口引流等方法进行修复。另有3例,因无法行套脱皮肤回植而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19例套脱皮肤原位回植患者中,13例皮肤完全成活,4例有部分皮缘坏死,经中药换药后愈合,2例行切痂植皮术后治愈。手功能按ATN功能评分评定:优9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为84%,患者对手外形及功能满意。3例腹部皮瓣修复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1年,手外形及功能明显差于皮肤原位回植者。结论尽可能地回植手部套脱皮肤,对手功能及外形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TCD观察动脉瘤性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经CT、DSA证实为动脉瘤性SAH患者179例,床旁经颅超声多谱勒(TCD)在术前、术后1~3d、5~7d、9~11d、12~14d记录并分析大脑中动脉(M CA)的血流参数及频谱改变。结果M CA平均血流速度(Vm)于SAH后1~3d开始升高,5~7d、9~11d达到高峰;L I(血管痉挛指数)为3~6时预后良好;>6时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且有脑血管痉挛(CV 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 S的动态变化,可以推断SAH后CV S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05.
医护人员对术后痛和术后止痛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了解医护人员术后痛和术后止痛的认识和态度。方法 用问卷式调查表采取面对面方式调查了本院130名医护人员。结果 ①128人(98.5%)完成答卷。②绝大多数认为应控制术后痛,但约40%不知道术后痛可致并发症。③有20%-50%的人对术后止痛有误解。④仅半数人了解术后止痛用药现状。⑤认为术后止痛应主要由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负责者分别占55.5%和35.9%。⑥绝大多数认为术后止痛宣传力度不够。⑦对本院术后镇痛工作评价良好。⑧非手术科室人员在某些方面不如手术科室更了解。结论 医护人员术后止痛意识较好,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术后止痛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6.
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电极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耳蜗植入后出现蜗外电极或坏损电极的情况,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的有效性。方法:1998年6月至2002年8月53例Nucleus CI24M型耳蜗植入者,在术中及术后映射调图时进行电极阻抗测试,确定有无电极坏损及其坏损时间。开机时拍摄耳蜗位X线平片,确定电极是否完全植入。分析手术过程和术者经验对电极有效性的影响。结果:电极出现坏损的比例为13.2%,电极在术中插拔两次以上而造成电极坏损的危险度为0.4656。4年累积生存率达96.2%。不完全植入的比例为15.1%,其中又以耳蜗形态异常者居多(7/11)。结论:Nucleus CI24M型植入体在开机1~4年内的可靠性较高。电极序列在术中插拔两次以上,是导致电极坏损的主要原因。患者耳蜗的纤维化、畸形以及术者经验等因素可能导致电极不完全插入。  相似文献   
10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每次4.5g,q8h~q12h静脉滴注,疗程7~14d。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84.85%,细菌清除率88.23%,不良反应率3.03%。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安全、低毒、抗菌谱广的特点,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良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21例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根据不同病例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共计50个肢体.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立即感相应肢体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8%(49/50).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86%(18/21),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5%(20/21).术后发生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26个(52%),肌力下降18个(36%),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痉挛状态复发1个(2%).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和术后坚持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20例,健康对照22例,分别取静脉血5 mL,并分离MΦ、CD8+T细胞和B细胞。每份血样分成4组: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参与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体外活化后对MΦ递呈抗原影响组及自然状态下CD8+T细胞对MΦ细胞递呈抗原影响组。各组用CTLL2P抗原刺激18 h后,洗去刺激原,与自体B细胞共同孵育10 d,吸取上清液,测定特异性IgM、IgE、IgG含量。 结果:①哮喘患者MΦ单独递呈抗原,自体B细胞特异性IgM(A490值)(0.034±0.022)明显低于健康人(0.116±0.080)(P<0.05);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M(A490值)(0.031±0.021)低于健康人(0.079±0.064)(P<0.05);②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2±0.041)明显高于健康人(0.081±0.067)(P<0.05),自然状态下及体外活化后CD8+T细胞与递呈抗原MΦ共同培养,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5±0.066, 0.079±0.059)与健康人(0.066±0.038, 0.069±0.047)无明显差别(P>0.05);③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产生的特异性IgE(A490值)(0.171±0.154)高于健康人(0.147±0.059)(P<0.05)。 结论: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MΦ递呈抗原产生免疫球蛋白有调节作用,而且参与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110.
阴道壁平滑肌瘤——附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道壁有肌瘤的来源、误诊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65-199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阴道壁平滑肌瘤的病例7例。结果 7例术前均误诊,主要误诊为阴道壁囊肿及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等,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阴道壁平滑肌瘤。结论 阴道壁平滑肌瘤是临床少见的阴道壁良性肿瘤,易引起误诊,此病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