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27篇
  免费   4286篇
  国内免费   2574篇
耳鼻咽喉   984篇
儿科学   699篇
妇产科学   263篇
基础医学   2564篇
口腔科学   851篇
临床医学   4938篇
内科学   3459篇
皮肤病学   434篇
神经病学   837篇
特种医学   2000篇
外科学   3438篇
综合类   11774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250篇
眼科学   431篇
药学   4891篇
  59篇
中国医学   4557篇
肿瘤学   2249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1411篇
  2021年   1754篇
  2020年   1500篇
  2019年   810篇
  2018年   831篇
  2017年   1237篇
  2016年   856篇
  2015年   1651篇
  2014年   2146篇
  2013年   2740篇
  2012年   4037篇
  2011年   4307篇
  2010年   3746篇
  2009年   3342篇
  2008年   3526篇
  2007年   3268篇
  2006年   2753篇
  2005年   2082篇
  2004年   1542篇
  2003年   1257篇
  2002年   941篇
  2001年   859篇
  2000年   615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2.
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年8月—2000年12月,我院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6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经皮肾囊穿刺封闭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疗法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的疗效。方法 将 6 4例RNS随机分为A ,B两组 ,A组 32例 ,经皮肾囊穿刺向每一肾脂肪囊 (肾囊 )内注入 2 %利多卡因 ,每周 2次 ,同时口服强的松、洛汀新、潘生丁等治疗 ,B组 32例 ,应用强的松、洛汀新、潘生丁等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 84 .4 % ,B组为 6 5 .6 % ,两组比较 (P <0 .0 5 ) ,A组 1年内复发率低 ,为 2 9.6 % ,B组为 71.4 % ,比较两组 (P <0 .0 1)。结论 利多卡因经皮肾囊内穿刺注射封闭疗法是目前治疗RN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本文总结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3届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口腔固定修复学临床前期实习教学的经验,针对实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的慢性宫颈炎病人1632例,其中958例行宫颈炎性病灶消融术,511例行宫颈环切术。163例行宫颈锥切术。比较不同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环形电刀切除术对各种类型慢性宫颈炎的总治愈率达95.8%,总有效率为100%,各术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出血量最大的为宫颈锥切组,其次是宫颈环切组,再次为病灶消融术组。术后有4.4%的患者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再次止血。结论 环形电刀切除术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适当的操作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宫颈病灶消融术效果好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血肿厚度等因素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8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作回顾性分析 ,评价血肿厚度、术前GCS评分及瞳孔变化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出血厚度、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应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血厚度、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应是评价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7.
新生儿产伤7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产伤种类及相关因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3年间分娩造成的新生儿产伤共79例进行分析.结果23年间共分娩25 916例次,分娩造成的新生儿产伤共79例,发生率为3.05‰.产伤类型包括:骨折、臂丛神经损伤、产钳伤、刀伤、面瘫、口底损伤,其中以骨折为最多,计33例,占41.77%,骨折中颅骨骨折所占比例最大,25例(75.76%).与产伤关系最为密切的分娩方式是产钳助产.体重≥2500 g,发生新生儿产伤71例,占89.87%.新生儿产伤Apgar评分≤7分56例,占70.89%.结论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把新生儿产伤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阅读并分析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反映疾病的病理改变,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磁共振成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不仅能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且能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和 72h血液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和健康者 2 0名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MD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0 1) ,72h回复至术前水平 ;单纯行冠脉造影者 ,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SOD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可能是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2种预处理工艺结合真空油炸对毛豆水分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冻预处理和直接油炸(对照)相比,预干燥可以有效地降低毛豆的脂肪质量分数,且没有显著性地影响毛豆的色泽(P>0.05).随着前期热风预干燥时间的延长,真空油炸后毛豆的水分与脂肪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毛豆油炸干燥速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真空油炸时间的延长,毛豆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其后期干燥速率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