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03篇
  免费   7348篇
  国内免费   4571篇
耳鼻咽喉   1151篇
儿科学   998篇
妇产科学   503篇
基础医学   5512篇
口腔科学   1465篇
临床医学   8665篇
内科学   6985篇
皮肤病学   727篇
神经病学   2134篇
特种医学   29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6007篇
综合类   16488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6586篇
眼科学   1076篇
药学   7821篇
  107篇
中国医学   6747篇
肿瘤学   4388篇
  2024年   408篇
  2023年   1237篇
  2022年   2968篇
  2021年   3581篇
  2020年   2911篇
  2019年   1957篇
  2018年   1952篇
  2017年   2327篇
  2016年   1877篇
  2015年   3105篇
  2014年   3785篇
  2013年   4299篇
  2012年   6003篇
  2011年   6496篇
  2010年   5184篇
  2009年   4592篇
  2008年   4902篇
  2007年   4531篇
  2006年   3956篇
  2005年   3207篇
  2004年   2245篇
  2003年   1936篇
  2002年   1512篇
  2001年   1264篇
  2000年   1031篇
  1999年   693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9篇
  1975年   11篇
  1973年   15篇
  1969年   14篇
  1966年   11篇
  196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 :选择我科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1月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4 2例 ,行首次 2 4 h动态血压监测后开始服用卡维地洛 ,初始剂量为 12 .5 mg,每日口服 1次。治疗开始后每日服药前测卧位血压 1次 ,若血压控制不满意 ,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 4周结束时重复行 2 4 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和治疗 4周结束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 :经 4周卡维地洛治疗后 ,显效 37例 (88.10 % ) ,有效 4例 (9.5 2 % ) ,无效 1例 (2 .38% ) ,总有效率 (97.6 2 % )。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 (DBP)谷峰比值分别为 6 3%和 6 5 %。结论 :本观察发现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确切 ,有效率为 97.6 2% ,有满意的谷 /峰比值 ,副作用少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02.
患儿,男,12岁,以反复咳嗽、咯痰5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5年前开始反复咳嗽,咯黄痰,每年至少发作4次,每次持续10~20 d。近2个月病情明显加重,无咯血,盗汗较重,体质量无减轻,无结核接触史。查体:神清,呼吸平稳,营养中等,咽充血,扁桃体Ⅰ度大。双肺底可闻及密集吸气末中小湿音,以左肺底为主。血白细胞17.4×109/L,中性粒细胞0.84,红细胞5.0×1012/L,血红蛋白151 g/L,血沉53 mm/1 h,降钙素原1.56 ng/L,C-反应蛋白67.4 mg/L。病原学检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腮腺炎病…  相似文献   
10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和特征。方法 收集 80例经临床证实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分析其特征。结果 肺部异常表现平均出现在发热后 2 .3d ,多为片状密度增高影 ,可出现在肺内任何部位 ,多发病变占一定比例 (4 3 .8% ) ,病变变化快。CT在早期诊断和预后观察中有一定意义。结论 影像学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以间接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IgG为模型,对新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与邻苯二胺(OP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TMB具有下列优点:①稳定性好;②敏感性高;③酶结合物和H_2O_2用量少。而且TMB又无致癌性,故是辣根过氧化酶较理想的底物。此外,还首次将TMB应用于免疫斑点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6.
加强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为医生给病人安全治疗提供保障,也为病员提供良好、舒适、安全、放心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在随意运动的起始和控制、情感以及认知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后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和5-HT_(1A)受体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6-羟基多巴胺(6- 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后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活动的变化和体循环给予选择性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后神经元活动的改变。方法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正常大鼠和SNc单侧损毁大鼠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活动。结果6-OHDA损毁SNc大鼠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加,放电形式没有明显改变。体循环给予WAY-100635 (0.1 mg/kg,i.v.)不改变正常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而显著降低了SNc损毁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结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可导致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活动增强,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可以抑制这种活动增强,提示可能存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5-HT_(1A)受体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诊断符合84例,确诊率为97.6%,误诊2例,误诊率为2.4%。结论:超声检查有着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单宁酸处理带瓣牛颈静脉的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生物学角度评价单宁酸处理的带瓣牛颈静脉是否符合国家医用材料的要求。方法带瓣牛颈静脉经单宁酸处理后按国家医用材料的要求进行浸提液的制备、细胞毒性试验、过敏试验、皮内刺激试验、原发性皮肤刺激试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热原试验等生物学评价试验。试验方法均参照《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GB/T16175-1996。结果培养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经含浸提液的培养基培养后形态良好,增值旺盛,材料细胞毒性评级为0~1。无皮肤刺激反应和过敏反应,皮内刺激试验PⅡ(原发性刺激指数)为0.4,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毒性实验受试动物未出现毒性症状。溶血试验溶血率0.7%,符合国家标准(〈5%)。热原试验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单宁酸处理后带瓣牛颈静脉无热原(样品批号:060802017)。结论单宁酸处理的带瓣牛颈静脉符合国家医用材料的要求,可以植入人体。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alb/C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following directed differentiation into pancreatic islet-like cell clusters (PICC) in vitro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METHODS: Balb/C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were first cultured into embryonic bodies (EBs) and allowed to differentiate spontaneously for 4 days. The cells were then transferred to gelatin-coated dishes for the EBs to attach and spread on the tissue culture plates, in the course of which a series of cell growth factors such a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and nicotinamide were add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at specific time points to induce directe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tem cells into PICC. Immunocy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cells positive for insulin and glucagon, which were observed with AFM. RESULTS: The embryonic stem cells developed into cell clusters of different sizes, in which the cells were tightly arranged. Islet B cells were numerous in the center of clusters and darkly stained, but fewer in the peripherals with lighter stains. Islet A cells expressing glucagon were relatively fewer in the cell clusters, found mainly in the peripherals. Scanning of the insulin-positive clusters by AFM revealed large quantity of tissue fibers resembling nerve fibers that formed a reticular structure in disorderly arrangement. Numerous round granu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ytoplasm of almost identical sizes ranging from 0.5 to 1.0 mum in diameter. CONCLUSION: The cell clusters obtained by directed differentiation are mature in both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with also well organize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