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0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35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479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569篇
内科学   630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162篇
外科学   513篇
综合类   121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22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519篇
  3篇
中国医学   300篇
肿瘤学   3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鼻部不同部位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朝晖  王少新  陈建超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612-613,i008
目的:探讨鼻部分或全部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根据鼻部不同范围的缺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修复,包括邻近皮瓣、岛状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等。结果:31例鼻部缺损组织瓣修复中鼻唇沟皮瓣13例,邻近滑行皮瓣8例,额部岛状皮瓣5例,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5例均成活。术后鼻外形均满意。结论:鼻缺损修复方式较多,应根据缺损的部位,范围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42.
对20个16三体染色体异常小鼠胚胎进行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胎龄从10天至15天。9例发现流入道返流波型,6例发现流出道返流波型。120例染色体正常胚胎无一例发现返流波型。16三体小鼠模型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的理想模型,本文首次提供了对此类模型胚胎血液动力学研究的非创伤性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中枢性神经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中枢性神经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研究讨论。方法:复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70-2000年收治的中枢性神经瘤病例共17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中枢性神经细胞瘤发病率占同期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14%。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从11岁-51岁不等,平均年龄32.7岁。肿瘤均位于脑室系统,7例位于透明隔位于侧脑室及三脑室者各5例。手术全部切除7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放疗者9例。9例进行了长期随访无复发迹象。另外,17例行免疫组化及2例行电镜检查,显示肿瘤呈神经元分化,仅4例局部表达GFAP;所有病例均无恶性组织学迹象,4例已做Ki-67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2%。结论:综合上述及结合文献我们认为大多数中枢性神经细胞瘤是预后良好的肿瘤,部分预后较差,增加GFAP的阳性表达、细胞增殖指数的增加以及血管的增生可能提示较差的预后。手术切除为治疗该肿瘤的较好方法。对部分切除的病例、组织学呈间变改变的病例(细胞的异形性、核分裂像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坏死)以及增殖指数增加者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微创治疗迟发性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采取锥颅穿刺置管 尿激酶灌注引流方法,回顾分析78例迟发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迟发脑内血肿经微创治疗后存活71例,死亡5例,总死亡率6%。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年龄、瞳孔变化、血肿大小、脑挫伤程度及并发症等6项指标可影响治疗效果。结论:迟发性脑内血肿采取微创治疗具有安全性、少创、经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运用透射电镜对淋巴瘤标本进行观察 ,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电镜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 72例淋巴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 ,4 9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72例淋巴瘤中有 6 7例电镜肯定了光镜的诊断 ,有 5例电镜检查提供了新的病理形态改变信息。 结论 :通过淋巴瘤超微结构特征的观察 ,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形态学依据。电镜技术具有补充光镜、免疫组化的观察及辅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脑梗死的TCD表现以及TCD对脑梗死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 110例脑梗死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TCD异常率 93.6 3% ,大面积梗死组异常率 98.4 1% ,小面积梗死异常率 87.2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主要异常表现有狭窄、闭塞、血流减慢、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TCD与影像学检查定位符合率为 80 .4 9%。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0 3例异常TCD结果中 32例有侧枝循环形成。结论 :TCD检测脑梗死的异常率与梗死的面积有明显的关系 ,梗死面积越大异常率越高 ,且能结合临床对脑梗死作出病因和定位诊断 ,另外通过对侧支循环的判断为预测脑梗死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TCD不失为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7.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ELISA、酶谱电泳等方法 ,对NSCLC肿瘤病理标本、血清、尿液和骨髓等进行检查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概率模型。 结果 :免疫组化指标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I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白细胞分化抗原变异型 (CD4 4v6 )、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与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有关 (P <0 .0 5 )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 2 )、上皮型钙粘素 (E cad)与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下降有关 (P <0 .0 5 )。血清MMP 2、MMP 9,尿液MMP 2、MMP 9及骨髓上皮膜抗原 (EMA)阳性细胞与NSCLC远处转移危险有关 (P <0 .0 5 )。其中免疫组化指标CD4 4v6、IMVD、E cad及尿液MMP 2、骨髓EMA阳性细胞对NSCLC转移有显著回归效果而分别被选入概率模型 1和 2 ,其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81.1%和 72 .7%。 结论 :组织标本中CD4 4v6、IMVD、E cad以及尿液中MMP 2及骨髓EMA阳性细胞检查 ,可预测绝大多数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 ,为NSCLC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有助于NSCLC的个体化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检测人肺癌细胞中是否存在与Na^ /H^ 交换蛋白-1(NHE-1)基因转录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C/EBP和HMG样蛋白。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人肺癌细胞株核蛋白中C/EBP和HMG样蛋白的表达及其水平。结果:EMSA检测到A549细胞和转染NHE-1反义载体的A549细胞均有转录因子C/EBP和HMG样蛋白的表达,且后者表达水平高于前者;采用50倍未标记的片段能完全抑制相应转录因子与^32P标记的相同片段的结合。结论:A549细胞核蛋白中存在能与C/EBP结合序列和Poly(dA:dT)区结合的转录因子,即C/EBP和HMG样蛋白,后者的表达水平高于前者。特异性竞争抑制试验表明外源性特异DNA片段能抑制相同片段与转录因子的结合。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MMLEC)培养上清液中自由基、NO、TNFα、IL-6的影响,探讨休克淋巴液损伤MMLEC的体液机制。方法正常大鼠MMLEC进行原代培养,应用第三代MMLEC进行本研究。无菌条件下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血压40mm—Hg,维持90min),引流休克时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以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直接作用于MMLEC6h,同时以休克血浆、正常淋巴液、正常血浆、胎牛血清(FBS)、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检测上清液中MDA、NO、TNFα、IL-6的变化。结果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6h后,培养上清液MDA、NO、TNFα及IL--6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休克血浆组、正常血浆组、FBS组以及DMEM组;而休克血浆作用MMLEC6h后MDA、NO及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正常血浆组、FBS组和DMEM组;其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休克淋巴液诱导大鼠MMLEC损伤的体液机制与休克淋巴液诱导MMLEC自由基损伤、促进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0.
在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肺水肿实验中,发现其血浆中内皮素(ET-1)明显升高,一氧化氮(NO)稍有增高,但ET-1的增幅远远大于NO的增幅,动物均在15min内死亡。ET的增高与儿茶酚胺的升高有密切关系。经硝普纳(NP)、川芎嗪(TMP)预防后,ET-1与NO基本恢复正常,趋于平衡,动物长期存活。提示:肺水肿时NO相对于ET-1明显降低,NP、TMP可对NO与ET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