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073篇 |
免费 | 8169篇 |
国内免费 | 53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3篇 |
儿科学 | 1264篇 |
妇产科学 | 431篇 |
基础医学 | 4684篇 |
口腔科学 | 1452篇 |
临床医学 | 9385篇 |
内科学 | 6637篇 |
皮肤病学 | 703篇 |
神经病学 | 1622篇 |
特种医学 | 3119篇 |
外科学 | 6540篇 |
综合类 | 22477篇 |
现状与发展 | 19篇 |
预防医学 | 9516篇 |
眼科学 | 774篇 |
药学 | 9641篇 |
109篇 | |
中国医学 | 9968篇 |
肿瘤学 | 35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8篇 |
2023年 | 1143篇 |
2022年 | 2588篇 |
2021年 | 3174篇 |
2020年 | 2923篇 |
2019年 | 1539篇 |
2018年 | 1641篇 |
2017年 | 2337篇 |
2016年 | 1900篇 |
2015年 | 3287篇 |
2014年 | 4132篇 |
2013年 | 5243篇 |
2012年 | 7558篇 |
2011年 | 7697篇 |
2010年 | 7195篇 |
2009年 | 6202篇 |
2008年 | 6363篇 |
2007年 | 5988篇 |
2006年 | 5452篇 |
2005年 | 4286篇 |
2004年 | 2849篇 |
2003年 | 2496篇 |
2002年 | 1922篇 |
2001年 | 1705篇 |
2000年 | 1307篇 |
1999年 | 429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背景 青少年抑郁症常症状不典型,患儿、患儿家属及社会对该病认识普遍不足,难以正确意识疾病危害,即便青少年想要接受治疗,也常受到家属的阻挠,导致无法规范治疗。目的 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抑郁症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和B组(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各45例。于基线时和干预1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于干预12周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两组患儿父母抑郁症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基线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基线时,两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得分均低于基线时(P<0.05)。干预12周后,B组患儿父母疾病知识、家庭管理技术和复诊要求得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指导下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极大促进患儿父母掌握抑郁症疾病知识,提升抑郁症患儿父母管理技能,优化抑郁症患儿家庭管理方案,有更高的复诊意愿。 相似文献
992.
背景 多重用药负担是影响患者用药信念、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安全的核心要素,医务人员以患者用药负担为中心进行评估,可及时发现其用药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制定科学化的药物干预方案,但目前国内尚且缺乏科学、有效的工具来评价患者多重用药负担。目的 汉化用药生活问卷(LMQ)并分析其在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的信效度,为明确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用药负担现况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正译、校对、回译、专家审核、认知性访谈、预调查对LMQ进行汉化,最终形成了包括8个维度39个条目的中文版LMQ(初始版)。2019年4-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二街)、林山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新区科学大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中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为调查对象。本研究第一阶段收集数据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样本量为260例;第二阶段用于重测信度评估,重测间隔时间为2~4周,最终确定样本量为30例(从第一阶段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第三阶段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样本量为373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LMQ(初始版)对其进行调查,评价中文版LMQ(初始版)的信效度。结果 第一阶段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3.1%;第二阶段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第三阶段共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3.8%。项目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LMQ(初始版)各条目得分与其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17~0.658(P<0.01);中文版LMQ(初始版)各条目决断值(CR)均>3.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LMQ(初始版)的KMO值为0.87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8 139.877,P<0.01,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共提取出特征根>1.000的公因子有8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780%,各条目在所属公因子上的载荷量均>0.40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预设模型拟合指标不理想,根据指标提示进行模型修正,添加8条协方差相关关系后,各拟合指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容效度:中文版LMQ(初始版)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6~1.00,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49。信度:中文版LMQ(初始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0.943;中文版LMQ(初始版)的折半信度为0.817,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841~0.947;中文版LMQ(初始版)的重测信度为0.904,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802~0.875。最终形成中文版LMQ,其包括8个维度39个条目,分别为用药态度(7个条目)、实践困难(6个条目)、医患关系(5个条目)、用药效果(5个条目)、干扰日常生活(6个条目)、副作用(4个条目)、用药行为(3个条目)、经济负担(3个条目)。结论 中文版LMQ利用39个条目从用药态度、实践困难、医患关系、用药效果、干扰日常生活、副作用、用药行为及经济负担8个方面了解患者的用药负担,信效度良好,且操作简单、评估较全面、条目通俗易懂,可以有效评估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居家生活过程中各方面的用药负担,并为医务人员制定精准化药物支持干预方案提供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993.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99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疫情防控和防疫关口前移发挥重要作用,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在面对当下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局部暴发或区域性流行的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把防疫工作常态化,及时补足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包括环境建设欠规范、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基层医疗卫生应急能力不足等。建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场地环境、完善制度、提升基层应急能力,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建立有效激励措施,以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久战疫。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阻滞组在术前采用B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手术穿刺时(T1)、手术30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30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在T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1、T2、T3、T4的SBP、DBP和HR均显著低于阻滞组(P<0.05)。阻滞组术后2、4、12、24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阻滞组术后24 h的舒芬太尼用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中应用能提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通过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术后微循环灌注情况及其对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108例AMI且行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术后3~5 d行心肌声学造影,记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二尖瓣E峰速度(MVE)、二尖瓣A峰速度(MVA)、左室质量指数(Lvmassi)及造影剂评分指数(CSI)。出院后1年对108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结果(1)MACE组患者WMSI、CSI、LVESV更高,而LVEF则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壁心肌梗死MACE事件的发生和更多的心肌灌注缺损有关系。(3)CSI可以作为AMI急诊介入术后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CSI≥1.58较 CSI<1.58的AMI患者1年后MACE事件发生率更高(45% vs. 9% P=0.001)。结论MCE能评估AMI急诊介入术后患者微循环灌注情况; CSI能独立预测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MACE事件,从而对该类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尽早识别高危患者,规避恶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97.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 遵医嘱服药是患者病情稳定和全面康复的基本保障,服药率是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了解本地区居家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无锡市12个街道/乡镇的1 285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服药依从性问卷(自行设计)、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共1 220例患者完成全部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4.9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75.33%(919/1 220),其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服药依从率分别为78.56%(667/849)、75.49%(154/204)、69.57%(16/23)、47.06%(8/17)、35.71%(25/70)、85.96%(49/57)。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监护人关系、监护人对疾病认知、疾病诊断、病程、住院次数、是否参加社区健康讲座、家庭与精神专科医院距离、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病耻感水平患者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监护人对疾病认知、疾病类型、病程、住院次数、是否参加健康讲座、家庭离精神专科医院距离、自知力与态度评分、病耻感水平9个因素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增设精神卫生服务网点、重点关注精神发育迟滞及新发病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消除病耻感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第一。研究发现运动处方是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减轻癌症及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但目前我国缺乏癌症患者的运动指南及运动处方,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选择运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本文对运动处方定义、运动在癌症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及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与指南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癌症患者运动处方研究与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背景 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发病人数逐年增加,通过有效的综合管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但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存在差异,迫切需要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目的 探讨宁夏社区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差异,为制定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3月于宁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社区居民2 48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指标、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比较不同性别基本情况及各年龄组理想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结果 男性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女性,总胆固醇(TC)、理想分数、理想行为和因素个数、理想吸烟比例、理想体育锻炼比例均低于女性(P<0.05)。男性<50岁年龄组血压优于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男性50~54岁年龄组血压优于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男性<50岁年龄组FPG优于50~54岁年龄组、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男性各年龄组BMI、TC、吸烟、健康饮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50岁年龄组血压优于50~54岁年龄组、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0~54岁年龄组血压优于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5~59岁年龄组血压优于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0岁年龄组TC优于50~54岁年龄组、55~59岁年龄组、60~64岁年龄组、65~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P<0.05)。女性<50岁年龄组FPG优于60~64岁年龄组(P<0.05)。女性50~54岁年龄组体育锻炼比例高于60~64岁年龄组和65~69岁年龄组(P<0.05)。女性各年龄组BMI、吸烟、健康饮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平均理想心血管指标个数多于男性(P<0.001)。女性有5~7个理想心血管指标比例高于男性(P<0.001)。结论 宁夏社区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存在差异,男性应作为重点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目标干预人群,特别要针对50~70岁社区人群制定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 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致死病因,脑卒中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会影响其医疗费用的支出,但目前关于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并探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加强患者经济保护、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库”(2010-2015年),于2018年10月采用机械抽样法在数据库中抽取城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 485例,收集其基本情况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基本情况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年均住院次数为1(0)次,次均住院天数为11.0(6.0)d,次均住院费用为6 070.06(8 289.87)元。不同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次均住院天数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患者住院费用较女性高1.8%,年龄每增长1岁患者住院费用上升0.07%,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较居民医疗保险患者高20.1%,卒中类型为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I63.2)、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I63.3)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脑梗死(I63)患者高40.8%、38.8%,二级、三级医院就诊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基层医院就诊患者高72.1%、121.1%,东部地区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中部、西部地区高23.5%、34.0%(P<0.05);住院次数也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住院次数每增加1次患者住院费用上升57.7%(P<0.05)。结论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存在差异,住院费用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提高医院诊疗技术、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费用控制,降低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