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35篇
  免费   7975篇
  国内免费   5145篇
耳鼻咽喉   729篇
儿科学   1244篇
妇产科学   455篇
基础医学   4699篇
口腔科学   1438篇
临床医学   9570篇
内科学   6632篇
皮肤病学   713篇
神经病学   1583篇
特种医学   3113篇
外科学   6463篇
综合类   22253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预防医学   9617篇
眼科学   772篇
药学   9715篇
  109篇
中国医学   9393篇
肿瘤学   3438篇
  2024年   385篇
  2023年   1053篇
  2022年   2537篇
  2021年   3137篇
  2020年   2873篇
  2019年   1470篇
  2018年   1603篇
  2017年   2317篇
  2016年   1818篇
  2015年   3290篇
  2014年   4158篇
  2013年   5261篇
  2012年   7598篇
  2011年   7821篇
  2010年   7262篇
  2009年   6236篇
  2008年   6367篇
  2007年   5958篇
  2006年   5395篇
  2005年   4220篇
  2004年   2815篇
  2003年   2485篇
  2002年   1910篇
  2001年   1704篇
  2000年   1318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探讨北海市白血病发病情况. 方法按FAB白血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结果从18年在该院就诊和住院的患者6306435人次中,初发并确诊的各类白血病158例,发病率2.5/105与1988年全国调查的各类白血病发病率2.62/105相近;各类白血病的构成比、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白血病亚型分布等结果分析与全国、上海市等区域的调查分析结果也很近似.结论该文样本量很大,可基本反映北海市白血病发病率的概况.  相似文献   
52.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市第四医院141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为寻找减轻压力措施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实验数据。方法:2004-02-06/2004-02-10对邯郸市第四医院141名护士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引起护士压力的常见因素及压力程度两部分。引起压力常见因素包括:担心差错事故、生活规律改变、晋升问题、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繁重、工资收入、学习考试。压力程度:压力很大指护理人员自我感觉疲惫心慌,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显著的影响;压力较大指自我感觉压力较大,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压力一般指自我感觉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但主观上能够适应,对自己不是一种负担;没有压力指工作轻松愉快,主观感觉没有任何不适应。结果:①不同科室压力分布:内科系统45名中有8名认为压力很大或较大,外科系统62名中有34名认为压力很大或较大,急诊科15名中有13名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与内科系统比较,外科系统、急诊科普遍认为工作压力较大(P<0.01或0.05)。②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对护士压力分布无明显影响(P>0.05)。③各种压力因素及所占比例分析: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位居首位,高达78.01%;其次为生活规律改变及晋升问题,分别为48.94%和47.52%。结论:临床护士压力分布是不平衡的,外科系统和急诊科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担心差错事故发生是引起护士压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结节性硬化症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的MRI表现。方法  13例经临床证实的TSC病例 ,分析其头部MRI特征性改变。结果 MRI主要征象包括 :①室管膜下结节 :13例均发现病灶 ,T1WI发现 71个 ,T2 WI 39个 ,PDWI 5 6个 ;②皮层及皮层下结节 :11例有阳性发现 ,T2 WI和PDWI各发现 114个病灶 ,T1WI 72个 ;③脑白质异常信号 :5例发现白质病变 ,T2 WI和PDWI各发现 10个病灶 ,T1WI无明确显示 ;④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仅 1例发现。结论 MRI对TSC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敏感 ,是诊断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中T1WI观察室管膜下结节敏感 ,T2 WI和PDWI观察皮层下及白质病变敏感  相似文献   
54.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5例不同组织类型的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这些恶性肿瘤的识别能力。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脏少见恶性肿瘤5例,均行CT检查,其中肝肉瘤3例(包括血管肉瘤1例,恶性间叶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类癌2例)。结果 上述肝脏恶性肿瘤表现多样化,恶性间叶瘤以儿童肝内巨大单发囊性为主病灶;肝血管肉瘤表现为肝内多发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可合并坏死、囊变及新鲜出血,无肝硬化基础;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肝右叶单发巨块低密度病灶,可伴纤维分隔,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具有诊断价值;类癌CT特征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密度不均匀,呈单房或多房,增强表现实质部分强化,伴类癌综合征时更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本组分析的5例肝脏恶性肿瘤临床均较少见,各种病理类型的此类肿瘤有其相似和不同的CT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应在临床诊断中考虑到上述肿瘤的可能,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20只眼进行常规检眼镜眼底及Goldmann三面镜联合巩膜压陷检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激光光凝,或巩膜冷凝外加压手术治疗,并随访1~5年。结果:共lO例,年龄17~32岁,8例为双眼患病,病变位于颞下,双侧对称。11眼同时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3眼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及锯齿缘断离,1眼仅有前部视网膜劈裂,3眼仅有锯齿缘断离其中2眼合并视网膜脱离。13眼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采用巩膜冷凝外加压术,全部一次治愈,5眼行激光封闭锯齿缘断离及劈裂区。随访期间未见视网膜脱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外周高渗刺激激活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的细胞类别。方法以腹腔注射高渗盐水作为外周高渗刺激。细胞外记录PVN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PVN中los的表达及los表达阳性神经元的性质。结果腹腔注射高渗盐水使PVN的位相型放电神经元兴奋,PVN内los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PVN大细胞中大量的los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精氨酸加压索(AVP)。结论外周高渗刺激能够激活PVN内的加压索(VP)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57.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6~85岁,平均(60.50±15.76)岁.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胆道疾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发病率高.胃镜、X线口服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对术后胃瘫的诊断有价值,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术后4周内恢复.结论该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一旦诊断成立,采取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不宜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58.
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观察了中药蝙蝠葛的有效成分蝙蝠葛碱对奎尼丁诱发的豚鼠乳头肌早后去极化及触发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奎尼丁2 μmol·L-1能诱发豚鼠乳头肌早后去极化及触发活动,早后去极化的发生率为8/20, 幅值为13.4±2.6 mV, 起始电位为-42±5 mV, 触发活动的发生率为2/20. 蝙蝠葛碱20 μmol·L-1能明显抑制奎尼丁诱发的早后去极化及触发活动,早后去极化的发生率为4/20,幅值为7.3±1.1 mV,无触发活动. 结果提示蝙蝠葛碱具有抗早后去极化所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9.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a common arrhythmia that can be treated with antiarrhythmic drugs and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New therapies such as the automatic implantable atrial defibrillator, multisite atrial pacing, and catheter ablation are being studied extensively. Ablation for AF is in its infancy. There ar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F, and, therefore, there can be no single approach to therapy. One question is whether radiofrequency electricity (RF) is the best source of energy for catheter ablation for AF. RF results have been disappoi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resumably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of the lesions that are produced. Other sources of energy such as microwave energy, which produces larger and deeper lesions, may be necessary in the future. RF might be modified to produce a larger lesion, perhaps by cooling the ablating electrode so that neighboring myocardium does not become charred and a higher dose of electricity can be delivered with greater penetration into deeper layers of myocardium. These efforts at producing larger lesions must be tempered by close attention to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safety. AF usually is not immediately life threatening, thus a risky therapy will not be acceptable. The procedure should not expose the patient to excessive procedural time or an excessive radiation dose. From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evidence, it is clear that a catheter ablation cure for some forms of AF will become available in the future, as long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AF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ablative techniques continue to evolve.  相似文献   
60.
视电生理检查在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