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3篇
  免费   2750篇
  国内免费   1859篇
耳鼻咽喉   253篇
儿科学   520篇
妇产科学   142篇
基础医学   1483篇
口腔科学   717篇
临床医学   3742篇
内科学   2507篇
皮肤病学   471篇
神经病学   510篇
特种医学   1371篇
外科学   3038篇
综合类   816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217篇
眼科学   312篇
药学   3329篇
  30篇
中国医学   2610篇
肿瘤学   126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813篇
  2021年   1034篇
  2020年   940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783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1022篇
  2014年   1414篇
  2013年   1899篇
  2012年   2567篇
  2011年   2880篇
  2010年   2590篇
  2009年   2372篇
  2008年   2444篇
  2007年   2304篇
  2006年   2085篇
  2005年   1629篇
  2004年   1202篇
  2003年   981篇
  2002年   863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665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变应性鼻炎的新概念--系统性炎症反应的鼻部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既往认为变应性鼻炎是局部的炎症反应,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将其定位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最近修订的《变应性鼻炎的诊疗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明确其为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虽然普遍认为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一个疾病实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骨髓、血液循环参与炎症反应,但都没有明确指出其为系统性炎症反应在鼻部的表现。Mygind1978年提出骨髓、血液循环参与鼻炎和哮喘发病过程,他指出在变应性炎症中嗜酸粒细胞白骨髓经血液循环到达病变器官的多少决定于病变器官的面积,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PET和CT检查的成本效益比,寻找更低成本效益比的检查.方法采用决策分析法,对国内现有NSCLC患者PET及CT诊断效率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正确检出费用、正确分期费用和正确治疗费用.结果①就检出率而言,CT的成本效益比更低;②就分期准确性而言,CT的成本效益比仍较PET低;③就诊疗费用的成本效益比而言,PET较CT为低;④PET与CT相比,其优势在于诊断Ⅰ期的患者.结论CT适合NSCLC的筛选,而PET适用于临床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杓型血压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50例60岁以上稳定的维持性腹透患者,夜间收缩压较白天收缩压降低超过10%为杓型血压;检测血清白蛋白及血、透析液和尿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计算透析充分性;生物阻抗分析体液分布的状况;ECOG和Karnofsky活动指数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结果 45例患者符合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的动态血压记录标准,即白天血压测量次数大于14次,夜间血压测量大于7次的.透析时间(27.6±24.8)个月,男女比为22/23,11例(24.4%)患者存在杓型血压(杓型血压组),两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平均体质指数、体表面积、降压药的剂量、ECOG和Karnofsky 活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杓型血压组女性患者、无糖尿病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多于或高于无杓型血压组[分别为9例(81.8%)和14例(41.2%)、11例(100%)和20例(58.8%)、(38.2±3.04)和(35.9±2.8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实际体质标准化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与总体水的比值无杓型血压组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杓型血压以女性、无糖尿病患者居多,杓型血压的形成可能与容量负荷、营养、炎症和动脉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使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脊柱内固定。方法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对16例患者置入70根椎弓根(侧块)螺钉。通过术后X线摄片核实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置入的70根椎弓根(侧块)螺钉长度和直径选择合适,其中68根(97·1%)固定位置及方向准确;早期曾有1根穿出至椎体前方(<1mm),未作处理;1根穿出至椎间盘,经翻修后固定情况良好。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症状。结论使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前瞻性地判断置入椎弓根(侧块)钉的大小、位置,实时监测置入过程,提高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术中脊柱影像三维重建及注册配准对神经导航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5.
CT血管成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HCC患者分别接受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DSA检查,间隔时间3-15d。所有患者进行CTA检查,并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DSA证实52例(40.94%)HCC患者合并APS,中央型33例,周围型19例。CT横断面与横断面基础上结合CTA诊断APS的敏感度均为94.23%(49/52),特异度分别为84.00%(63/75)和97.33%(73/75),正确率分别为88.19%(112/127)和96.06%(122/1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33%(49/61)和96.08%(49/5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63/66)和96.05%(73/76)。CTA排除了横断面CT对4例中央型APS和6例周围型APS的假阳性诊断。与DSA比较,多层螺旋CT对APS的分型符合率达88.46%(46/52),其中,中央型90.91%(30/33),周围型84.21%(16/19)。CTA还直观地显示23例重度分流中央型APS的供血动脉,其中19例为肝固有动脉分支,4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结论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能有效提高APS诊断的特异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66.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is amultifunctionalpolypeptidethatregulatesanum-berofcellularprocesses,includingcell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poptosis,migration,matrix synthesis,andtheimmuneresponse[1,2].Inchron-icrenaldiseases,TGF-β1isakeymediatorofex-tracellularmatrix(ECM)accumulation[3].Oneof thetargetrenalcellsforTGF-β1isglomerular mesangialcellsthatarecapableofproducingcom-ponentsofECM,suchascollagens,lamininand fibronectin[4,5].Recentstudiesindicatedthatinhi-bitionofT…  相似文献   
67.
68.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国产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国产氟西汀和阿米替林双盲对照治疗16例抑郁障碍病人。氟西汀组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s14a),用氟西汀20mg,po,qd。阿米替林组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4±13a),用阿米替林75mg,po,bid。疗程6wk。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的HAMD,HAMA,SDS评分均显著下降,显效率均为100%,2种药物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未有显著差异。结论:国产氟西汀是满意的新型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70.
顾丽群  赵咏桔  赵红燕  张连珍  罗邦尧  宁光 《上海医学》2004,27(8):592-593,F005
目的 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Ⅱb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6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将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检测到患者RET原癌基因第16外显子918密码子存在ATG(Met)/ACG(Thr)点突变,而在患者父母中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通过对MENⅡb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筛查发现,该患者点突变是杂合子错义突变。该疾病的诊断达到了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