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8篇 |
免费 | 1490篇 |
国内免费 | 7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6篇 |
儿科学 | 184篇 |
妇产科学 | 62篇 |
基础医学 | 758篇 |
口腔科学 | 534篇 |
临床医学 | 1633篇 |
内科学 | 1310篇 |
皮肤病学 | 90篇 |
神经病学 | 181篇 |
特种医学 | 692篇 |
外科学 | 1211篇 |
综合类 | 3670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1413篇 |
眼科学 | 180篇 |
药学 | 1659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1271篇 |
肿瘤学 | 5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223篇 |
2022年 | 454篇 |
2021年 | 578篇 |
2020年 | 483篇 |
2019年 | 282篇 |
2018年 | 248篇 |
2017年 | 361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506篇 |
2014年 | 669篇 |
2013年 | 802篇 |
2012年 | 1131篇 |
2011年 | 1254篇 |
2010年 | 1168篇 |
2009年 | 1050篇 |
2008年 | 1099篇 |
2007年 | 1015篇 |
2006年 | 897篇 |
2005年 | 714篇 |
2004年 | 492篇 |
2003年 | 483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261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表达的不同小型干扰RNA(siRNA),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EMMPRIN表达的siRNA.方法 根据人源EMMPRIN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将其转染THP-1单核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评价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设计合成的3对siRNA中的2对siRNA可以特异性抑制单核细胞中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70%和50%,P<0.05).结论 成功设计合成了针对EMMPRIN基因的siRNA,并从中筛选出能特异且高效阻断EMMPRIN表达的siRNA,为进一步研究EMMPRIN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及胰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生长抑素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3 d及7 d的胰腺血流及胰腺内外分泌系统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及7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正铜蓝蛋白(CP)及胰岛素(IN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胰高血糖素(GLU)、脂肪酶(LIP)、淀粉酶(AMY)和胰蛋白酶原-2(TPS-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流量(BF)及血容量(BV)均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及胰腺功能的保护作用均较为明显,对患者胰腺综合状态的改善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3.
烧伤创面处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临床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形成创面而引起,最后也将以创面的愈合而告终. 相似文献
44.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青光眼列为第二位致盲眼病.有关研究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约有6680万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及约600万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约有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0.2μg/kg)实验组(S1组)、中剂量(0.6μg/kg)实验组(S2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S1组和S2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应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应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5min(T1)、经尿道置入输尿管导管时(T2)、用药后30min(T3)、用药后60min(T4)、术毕(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警觉(OAA/S)评分变化。记录呼吸抑制发生率、置入输尿管导管时肢动反应发生率、寒战发生率、手术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率、患者对手术的回忆率。结果 OAA/S镇静评分显示S1组和S2组的镇静效果均显著好于D组(P<0.01),但S1组和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和MAP的组间比较,S1组和S2组下降,且S2组的下降较S1组更明显(P<0.01),D组上升,S1组和S2组与D组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回忆率均明显高于S1组和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2μg/kg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好,对术中生命体征影响小,临床应用效果优于0.6μg/kg的中剂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丙泊酚持续输注对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PLMS)的抑制作用。方法对3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在自由睡眠(自由睡眠组)和丙泊酚全身麻醉(丙泊酚组)两种情况下实施睡眠监测,观察脑电图以及肌电图改变。结果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发生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两组之间的发病率和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期间患者脑电图无异常改变。结论临床浓度的丙泊酚对PLMS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SHEN Ya-zhi ZHU Shi-qiang WANG Zhao-jun GE Zufeng SUN Mingjuan LING Meixi SHEN Peiqing 《放射学实践》2012,27(2)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各种生理性改变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经手术或超声随访证实的卵巢黄体的MSCT征象.结果:56例均为单侧单发.典型黄体50例,其中表现为显著强化的锯齿状厚壁囊实性黄体42例,显著强化的光整厚壁囊实性黄体3例,显著强化的实性黄体5例.特殊型黄体6例(黄体囊肿4例,黄体血肿2例),均表现为直径大于3 cm的环状显著强化影.结论:卵巢黄体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正确认识可有效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8.
术中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而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能否完整切除,尽量减少残余并进行有效评估对胶质瘤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新型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超声造影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的胎儿和少儿皮肤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其两种受体 (bek和flg)基因表达的变化。 方法 提取 18例不同胎龄 ( 13~ 3 2周 )的胎儿皮肤和 6例少儿皮肤的总RNA后 ,分离m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这 3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 ,bFGF ,flg和bek基因表达较强 ,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皮肤组织内这 3种基因表达逐渐降低 ,在少儿皮肤中 3种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晚期妊娠胎儿皮肤的 62 .5 % ,5 9.5 %和 5 2 .9% ,基因表达显著降低 ( P <0 .0 5 )。结论 bFGF及其受体基因可能在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这 3种基因在胎儿皮肤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与胎儿皮肤细胞增殖较快 ,皮肤创面愈合迅速有关。 相似文献
50.
洛伐他汀对系膜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对系膜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洛伐他汀处理大鼠系膜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指数,吖啶橙荧光活体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免疫印迹法及细胞免疫结合图文分析观察洛伐他汀对系膜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洛伐他汀对系膜细胞凋亡有明显诱导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并能明显抑制Bcl-2基因表达,促进Bax基因表达,致使两者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洛伐他汀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对凋亡抑制或促进基因的调控,改变Bcl-2/Bax比值而诱导MC的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