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42篇
  免费   7024篇
  国内免费   4167篇
耳鼻咽喉   682篇
儿科学   971篇
妇产科学   410篇
基础医学   3880篇
口腔科学   1308篇
临床医学   7936篇
内科学   6064篇
皮肤病学   773篇
神经病学   1480篇
特种医学   3015篇
外科学   5604篇
综合类   19667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421篇
眼科学   813篇
药学   8098篇
  99篇
中国医学   7641篇
肿瘤学   3057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877篇
  2022年   2344篇
  2021年   2730篇
  2020年   2447篇
  2019年   1243篇
  2018年   1396篇
  2017年   1995篇
  2016年   1436篇
  2015年   2617篇
  2014年   3341篇
  2013年   4190篇
  2012年   6383篇
  2011年   6638篇
  2010年   6265篇
  2009年   5442篇
  2008年   5490篇
  2007年   5330篇
  2006年   4806篇
  2005年   3784篇
  2004年   2528篇
  2003年   2180篇
  2002年   1620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02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磁共振尿路成像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2例肾移植术后怀疑输尿管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区肿痛、少尿或无尿,B超提示移植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移植肾周积液,用重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行MRU检查。结果:MRU均显示移植肾盂及肾盏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重T2WI表现为高信号。输尿管连续性消失,其下方为局限性包裹液性区。在渗出的包裹性尿液邻近或下方可见高信号的膀胱影。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探查,术中均发现输尿管有坏死,坏死部位与MRU显示输尿管连续性消失部位一致,输尿管坏死下方可见渗出的尿液,与MRU所见局限性包裹液性区相吻合。结论:MRU诊断肾移植后输尿管坏死具有极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关于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监督管理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目前对体外诊断产品(试剂)监督管理的现状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对体外诊断试剂监督管理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P-Smad2/3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细胞因子对瘢痕产生的重要性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因子在3种不同组织共36例标本中的表达,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阳性面积测量和细胞计数。结果TGF-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均为增强高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几乎不表达;Smad3在三组标本间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Smad2/3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最强,增生性瘢痕次之,正常皮肤组织中最低。结论TGF-β1表达增强是病理性瘢痕产生的重要原因,P-Smad2/3的表达水平则可认为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在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方法在已经建立的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中,经尾静脉注射ATX-S10.Na(Ⅱ)(20mg/kg)。分别于1h、2h、4h、8h、12h和24h后处死并取出大鼠的血液、皮肤、肿瘤组织、瘤周组织以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ATX-S10.Na(Ⅱ)在大鼠C6胶质瘤模型各种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结果ATX-S10.Na(Ⅱ)的药物浓度于静脉注射2h后在肿瘤组织中达到峰值,以后8h维持在一个持续较高的水平,显著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及瘤周组织。而正常皮肤和脑组织中也吸收少量的药物,但是它们峰值很低,并且几乎均在4h内完全代谢消失。结论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具有优良的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并且能快速从体内清除。  相似文献   
10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萍  高海莲 《护理学报》2004,11(10):22-23
笔者报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措施认为重视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监测,注意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及时发现并纠止低氧血症,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 Charite 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l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预适应锻炼对新兵急进高原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20名新兵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在进入高原前,面罩复合运动组佩带低氧呼吸器小步快走10 min,休息5 min后重复进行,上、下午各进行4次,连续进行7 d;面罩组、运动组分别只佩带低氧呼吸器或单纯运动。在空运进入高原后,比较进高原前、后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系统指标的改变,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低氧呼吸器复合小步快走5 min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降到(80.5±5.7)%,达到预缺氧的目的。新兵进入3 658 m高原后,对照组、面罩组和运动组的数字跨度、目标追踪测试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面罩复合运动组无明显改变(P>0.05);各组进藏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数字译码和视觉保留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手敏捷度则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分别为13.3%、20.0%、20.0%、3.3%。结论进入高原前,应用低氧呼吸器辅以适当运动,能改善急进高原人群的即时听觉记忆能力和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避免部分脑功能的损害,并使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9.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CIN和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Ⅱ~Ⅲ、宫颈浸润癌上皮细胞或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TGFβ_1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CIN上皮细胞、宫颈浸润癌细胞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4.4%、27.6%(P<0.05),TGFβ_1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癌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4%、63.6%、86.2%(P<0.01)。结论 TGFβ_1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提高TGFβ_1的缺乏可能是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标志,细胞外基质中(TGFβ_1)增多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灌注后观测10例尸颅的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与血供。结果: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与海绵窦上段背侧紧邻海马钩回,内侧与视交叉、后交通动脉毗邻,外上与脉络膜前动脉相邻,腹侧紧贴鞍背突。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80%未见神经外营养血管,可见20%后交通动脉发出1~2根分支进入神经。结论: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毗邻结构复杂,滋养血管细小;在海绵窦上缘手术时,应特别注意辨认和保护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