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12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7篇
  2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免疫抑制恒河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建立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在免疫抑制恒河猴的动物模型,进一步分析人EV71在免疫抑制动物体内病毒增殖、病理变化以及病毒抗原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按照每天15 mg/kg的剂量给8只恒河猴口服环孢菌素A连续7 d后造成其免疫抑制状态,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EV71病毒FY23株,对其进行14 d的临床观察后处死,采集各器官组织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同时对不同的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感染EV71病毒后,免疫抑制组的临床症状、病毒载量、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都明显比非免疫抑制组严重,从病毒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来看呼吸系统感染较消化系统感染明显严重。结论: 本实验分析了人EV71在免疫抑制动物体内病毒增殖的情况,为建立用于EV71疫苗评价的恒河猴动物模型提供了依据,并对未来的EV71疫苗的使用人群范围做出了新的限定。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定向诱导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显微分离人卵黄囊, 经酶消化得到卵黄囊细胞, 卵黄囊细胞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人YS-MSC, 流式细胞仪检测YS-MSC表面抗原表达, 钙钴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地塞米松、消炎痛、胰岛素定向诱导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检测中性脂肪。结果: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易于分离、纯化, 体外培养增殖潜能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CD29、CD44、CD166及CD105表达阳性, CD34、CD45和CD86为阴性;AKP弱阳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经成脂诱导转化为大小不等的园形或椭圆形细胞, 可见胞浆内有少量微小脂滴形成, 随时间延长, 胞浆中脂滴相互融合, 胞核被挤于细胞的一侧, 经油红O染色脂滴染橘红色, 符合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与成体间质干细胞表型一致, 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63.
纳智  许又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8):2338-2342
目的:研究版纳藤黄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bannaxanthone E(1),大叶藤黄醇(xanthochymol,2),异大叶藤黄醇(isoxanthochymol,3),环大叶藤黄醇(cycloxanthochymol,4),osajaxanthone(5),gentisein(6),mangostinone(7),山柰酚(8),槲皮素(9),牡荆素(10),2"-O-acetylvitexin(11),3-乙酰齐墩果酸(12),(-)-表儿茶素[(-)-epicatechin,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4~9,11~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全程中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喘息儿童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41例学龄期喘息儿童于雾化过程中按是否自愿接受行为干预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66例,2组患儿雾化前均进行喘息知识认知和"呼吸"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专科人员陪护整个吸入过程且进行"呼吸"、吞咽唾液或用鼻呼气、握持雾化罐、保持体位等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儿雾化结束后肺部哮鸣音及患儿主诉是否改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以及患儿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雾化完成后实验组患儿主诉较雾化前舒服73例占97.3%,SaO_2>95%69例占92.0%;而对照组主诉较雾化前舒服53例占80.3%,SaO_2>95%50例占75.8%,差异显著;实验组平静呼吸哮鸣音改善情况和医嘱依从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雾化吸人全程中持续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喘息儿童雾化吸入的效果和吸入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探讨EV引起病儿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病儿的急性期脑脊液标本10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的EV RNA;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EV感染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IL-10、IFN-γ及NSE的表达水平。结果 100例急性期病儿脑脊液中,经RT-PCR和二次PCR共获得阳性结果78例(78.0%);EV感染组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4.24,P〈0.01),重症组高于轻症组(t=4.13,P〈0.01);IL-1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7.89,P〈0.01),重症组低于轻症组(t=2.97,P〈0.01);NSE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7.02,P〈0.01),重症组高于轻症组(t=2.79,P〈0.01)。EV感染组NSE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673,P〈0.05),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r=-0.587,P〈0.05)。结论 IL-10和IFN-γ参与EV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损害的过程,并与神经元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对不同便携式血糖仪与贝克曼库尔特A U 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 U 5800)检测血糖结果的一致性比对和抗干扰能力的研究,为临床选择适合的血糖仪提供参考.方法 共选取4种不同检测原理的2台进口(A和B)和2台国产(C和D)血糖仪,与A U 5800同时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糖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致性.分别检测...  相似文献   
67.
原发性附睾肿瘤——附4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42例附睾肿瘤中良性肿瘤37例(88.1%),其中附睾腺瘤样瘤21例,平滑肌瘤9例,纤维假瘤2例,其余5例分别为乳头状囊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纤维瘤、纤维脂肪瘤和硬化性m管瘤。恶性肿瘤5例(11.9%),为附睾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横纹肌肉瘤和平滑肌瘤肉瘤变各1例。良性肿瘤作单纯肿瘤或患侧附睾切除,恶性肿瘤(除平滑肌瘤肉瘤变患者外)行根治眭附睾睾丸切除术,术后辅助放和/或化疗。结果良性肿瘤27例获随访,预后良好,术后无复发。恶性肿瘤5例均获随访,预后差,2例腺癌患者均于术后12个月死亡,横纹肌肉瘤患者术后20个月时广泛转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平滑肌瘤肉瘤变患者健在。结论附睾肿瘤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效果好。恶性肿瘤少见,但预后较差,综合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hVEGF165)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1stemce11s,MSCs)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PBS组、MSCs心肌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组(MSCs—GENE组)、MSCs心肌移植组(MSCs组)以及基因治疗组(GENE组)。心肌局部注射所构建MLC-2v/pIRES2-EG-FP-hVEGF165与MS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型、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renb1ot)检测hVEGF165蛋白表达。结果:PBS组、MSCs+GENE组、MSCs组以及GENE组的I型胶原PCR产物灰度比分别为(0.359±0.010)、(0.240±0.012)、(0.313±0.058)、(0.230±0.011);而Ⅲ型胶原分别为(0.831±0.011)、(0.842±0.015)、(0.917±0.058)、(0.688±0.015);TGF-β1分别为(0.548±0.067)、(0.370±0.012)、(0.561±0.014)、(0.369±0.098);MSCs+GENE组TGF-81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显著低于PBS组和MSCs组,提示TGF-β1表达下调;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分别为(0.436±0.072)、(0.290±0.023)、(0.337±0.021)、(0.333±0.011),其中MSCs组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s组与GENE组的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SCs—GENE组进-步使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TGF-β1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VEGF165基因治疗较MSCs移植使TGF-β1表达下调的作用更显著。结论:MSCs移植与hVEGF165基因治疗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表达,降低I型/III胶原比值,增加心肌顺应性,减轻心肌胶原网络重塑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80例,共165个甲状腺结节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予以弹性成像分级.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弹性分级以≤Ⅱ级为主,甲状腺癌弹性以≥Ⅲ级为主.良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0~Ⅱ级为主,恶性结节以Ⅲ~Ⅳ级为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弹性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分级Ⅲ级时,良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超声弹性分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3.9%及94.5%.结论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ⅡB、Ⅲ期的结直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8例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艾恒)130mg/m2、羟基喜树碱20 mg/m2、氟脲苷600 mg/m2,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1、2次,8~14 d后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及组织学疗效,比较2组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属Ⅰ、Ⅱ度.试验组手术切除率为97.1%(66/68)、根治性切除率为96.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3.3%(44/60)和79.5%(x2=14.848、8.906,P均<0.05);试验组组织学有效率达72.7%,病理分期均较术前降低,其中Ⅱ期病例明显较对照组增多(P<0.05);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5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5.9%、44.6%;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2.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75.9%、22.0%,试验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只有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85,P<0.05).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尤其是根治性切除率作用和疗效确切,并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via arterial infusion on 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eight 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stage Ⅱ B or Ⅲ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Sixty-eight cases received preoperative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and chemotherapy regimen consist of Oxaliplatin(L-OHP) 130 mg/m2, Hydroxycamptothecin (HCPT) 20 mg/m2 and Dexifluridine (FUDR)600 mg/m2. Femoral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administrated 8 ~ 14 days preoperative. Sixty cases received surgery directly(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reaction and histology effect af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were observed, and resection rate,complications,pathology stage,together with long term survival were compared. Results Adverse reaction were mostly grade Ⅰ -Ⅱ gastrointestinal discomfort and bone marrow depression with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Resection rate was 97. 1% (66/68) ,and 64 cases(96. 9%) underwent raclical (R0)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he control group(73. 3%(44/60) and 79. 5%,respectively) (x2 = 14. 848,8. 906, Ps < 0. 05). Histology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2. 7%, and the pathology stage downstaged compared to preopeartion. Percent of patients in stage Ⅱ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test group was 53. 0 months, 1- ,3-,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95.3%,85.9% and 44.6%,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42.0 months,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92.6%, 75.9% and 22.0%,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5-year survival rate(x2 = 6. 385, P < 0. 05). No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P > 0. 05). Conclusion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via arterial inf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downstnging the pathology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 raising the excision rate, especially radical resection, and long term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