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19篇 |
免费 | 3523篇 |
国内免费 | 21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7篇 |
儿科学 | 458篇 |
妇产科学 | 195篇 |
基础医学 | 2166篇 |
口腔科学 | 810篇 |
临床医学 | 4197篇 |
内科学 | 3032篇 |
皮肤病学 | 539篇 |
神经病学 | 728篇 |
特种医学 | 1473篇 |
外科学 | 2993篇 |
综合类 | 9461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3877篇 |
眼科学 | 477篇 |
药学 | 3983篇 |
49篇 | |
中国医学 | 3910篇 |
肿瘤学 | 16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509篇 |
2022年 | 1244篇 |
2021年 | 1410篇 |
2020年 | 1285篇 |
2019年 | 673篇 |
2018年 | 751篇 |
2017年 | 970篇 |
2016年 | 724篇 |
2015年 | 1276篇 |
2014年 | 1763篇 |
2013年 | 2121篇 |
2012年 | 3248篇 |
2011年 | 3361篇 |
2010年 | 3047篇 |
2009年 | 2805篇 |
2008年 | 2825篇 |
2007年 | 2757篇 |
2006年 | 2408篇 |
2005年 | 1793篇 |
2004年 | 1338篇 |
2003年 | 1073篇 |
2002年 | 880篇 |
2001年 | 762篇 |
2000年 | 599篇 |
1999年 | 222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5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40年 | 2篇 |
1936年 | 2篇 |
193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4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方法不同浓度的lactacystin(1、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多巴胺能PC12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μmol/L的lactacystin处理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10、20μmol/L lactacystin处理PC12细胞,W estern B lot检测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含量;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selegiline(500μmol/L)和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MT(1 mmol/L)提前4 h预处理PC12细胞,再与10μmol/Llactacystin共同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 estern B lot检测多泛素化蛋白含量。结果Lactacystin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多巴胺能PC12细胞,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无毒性作用,而且其毒性与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生成增加相关。用以增加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selegiline和用以减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α-MT都导致lactacystin毒性增强。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特异性损伤多巴胺能细胞,而其特征性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其易感性中的作用复杂。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对60Coγ射线诱发Wistar大鼠肺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培养、流式细胞术(FCM)同时观察正常Wistar大鼠肺细胞、60Coγ射线照射细胞、经G-CSF预处理后60Coγ射线照射细胞、60Coγ射线照射后G-CSF持续处理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G-CSF有抑制单纯照射细胞增殖的作用,使软琼脂克隆形成延迟,使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减少,细胞周期进程减慢。结论G-CSF能减缓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3.
P-选择素可反映体内血小板的功能状态,间接反映体内血管炎症及免疫状态,而炎症与免疫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观察及干预P-选择素可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和防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44.
血清孕酮、IL-8、TNF-α在先兆流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IL-8和TNF-α在判断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方法:①选择101例患者,分为先兆流产组(47例)、难免流产组(21例)和正常早孕组(33例)。均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孕酮、IL-8和TNF-α。②根据治疗结果将先兆流产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确定用以预测治疗成功与否的血清孕酮临界值。结果:①3组患者的血清孕酮、IL-8、TNF-α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运用ROC曲线,我们推荐血清孕酮39.6 nmol/L作为预测先兆流产治疗成功与否的临界值。③IL-8和TNF-α随病情的好转而降低。结论:①血清孕酮、IL-8和TNF-α可以作为判断先兆流产预后的参考指标。②IL-8和TNF-α可能参与了先兆流产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5.
供体树突状细胞与脾细胞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用供体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肾移植前分别取供体骨髓和脾脏(n=13),分离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术后1、3、6、9个月以冻存的骨髓细胞分离CD34 细胞培养DC并复苏脾细胞分别作为刺激细胞,观察活细胞比率,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DC和脾细胞刺激的反应。结果与术前相比,随术后时间延长,脾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呈进行性降低(94%~14.8%),各组DC活细胞比率为92.2%~95.3%;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脾细胞刺激的反应均进行性降低,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稳定水平(13 870±1 461~14 303±1 794,P>0.05),受体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13 650±1 678~7 796±1 083。结论供体骨髓源性DC具有稳定的细胞活力和刺激能力,作为术后长时间内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原,明显优于供体脾细胞。 相似文献
46.
浅谈比较广告在医药行业的使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 的:探讨比较广告在医药行业的使用策略。方法:分析比较广告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实例提出比较广告在医药行业的 使用策略。结果与结论:只有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策略且独辟蹊径、力图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比较广告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对苄氧基氯苄(p-benzyloxy benzyl chloride,1)是合成抗肿瘤新药的中间体,其纯度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本研究建立了RP-HPLC法测定1纯度[1,2].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1的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48.
2-(3-苄基苯基)丙醛和高锰酸钾在相转移催化剂度米芬作用下,以苯为有机相、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水相氧化制得酮洛芬,收率69%,纯度99.5%. 相似文献
49.
黄杆菌属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本院5年中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现况. 方法黄杆菌属的分离和鉴定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 60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GIN)和药敏卡(GNS). 结果发现感染者多为脑外科、ICU和呼吸科病房患者;均有吸氧、吸痰史,有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史,对亚胺培南>95%耐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各>90%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60%. 结论黄杆菌属医院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该菌治疗的首选药物,提示与老年、有基础病及并发症、广谱抗生素及激素应用、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呼吸器具及空气消毒不严格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黄连-乌梅药对与消癌解毒方水煎液中部分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并比较药对与全方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Extend-C18(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5 ℃,进样量2 μL;离子化模式为电喷雾离子化(ESI),以正离子模式检测,开展方法学验证和含量测定研究。按照给药不同将小鼠分为正常组、全方高浓度组、全方低浓度组、药对高浓度组和药对低浓度组,连续灌胃给药7 d,每组分别收集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木兰花碱与非洲防己碱在黄连、药对以及全方中的含量分别为:(4.433±0.133)(8.905±0.154) mg/g,(3.545±0.033)(9.170±0.051) mg/g,(5.287±0.038)(13.861±0.690) mg/g。全方组和药对组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s的丰度均高于正常组,而全方组和药对组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均低于正常组。药对高浓度组中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高于其他组。结论 液质联用方法和相关参数简便、可靠,可用于有关成分的含量检测。与单味药中含量相比,经过药对配伍后,非洲防己碱含量增加,而木兰花碱含量则略有降低;经过全方配伍后,2种成分的含量均增加。此外,肠道菌群实验表明无论是药对还是全方在给药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肠道菌群内部占比改变,其可能对调节肠道系统平衡,具有一定帮助作用,从而为进一步阐释黄连-乌梅在消癌解毒方中配伍机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