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09篇 |
免费 | 3445篇 |
国内免费 | 21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7篇 |
儿科学 | 782篇 |
妇产科学 | 177篇 |
基础医学 | 2196篇 |
口腔科学 | 689篇 |
临床医学 | 3826篇 |
内科学 | 3046篇 |
皮肤病学 | 294篇 |
神经病学 | 822篇 |
特种医学 | 1446篇 |
外科学 | 3101篇 |
综合类 | 10120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4173篇 |
眼科学 | 457篇 |
药学 | 4089篇 |
56篇 | |
中国医学 | 3409篇 |
肿瘤学 | 14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2篇 |
2023年 | 420篇 |
2022年 | 1213篇 |
2021年 | 1478篇 |
2020年 | 1310篇 |
2019年 | 713篇 |
2018年 | 683篇 |
2017年 | 997篇 |
2016年 | 769篇 |
2015年 | 1380篇 |
2014年 | 1761篇 |
2013年 | 2242篇 |
2012年 | 3262篇 |
2011年 | 3326篇 |
2010年 | 3071篇 |
2009年 | 2812篇 |
2008年 | 2898篇 |
2007年 | 2650篇 |
2006年 | 2397篇 |
2005年 | 1912篇 |
2004年 | 1360篇 |
2003年 | 1127篇 |
2002年 | 814篇 |
2001年 | 717篇 |
2000年 | 589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目的克隆人DcR3基因于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载体pAAV-IRES-hrGFP中,以获得高感染滴度及纯度的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为将其用于感染移植肝,研究其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打下基础。方法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含全长人DcR3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利用脂质体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AAV-293细胞中,合成重组DcR3腺相关病毒,经PEG/氯仿纯化,用SDS-PAGE鉴定其纯度,扫描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形态,倍比稀释法测定重组病毒的感染滴度。并用重组病毒感染COS-7细胞鉴定DcR3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组装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纯化后病毒感染滴度为1.1×1010U/mL。在重组DcR3腺相关病毒感染的COS-7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了DcR3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为下一步研究DcR3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2.
虫草二至丸为主治疗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药虫草二至丸治疗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对120例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用虫草二至丸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15天为1疗程,治疗1至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如%,对照组总有效率60%(P<0.05)。提示虫草二至丸对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有效。 相似文献
63.
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将120例活动期AS患者分为两组,并设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组。试验组90例予清热养阴除湿丸12g,口服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SSZ)1g,口服2次/d,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IL-6、IL-10、TNF-α水平,同时观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改善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表达,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0表达。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对照组两组与正常组比较IL-6、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6、TNF-α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两组ESR、CRP、BASDAI、BASFI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阴除湿丸对降低AS患者外周血中IL-6、TNF-α的水平有一定作用,并可有效降低ESR、CRP,改善疾病活动指标。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减少致炎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β-谷甾醇对正常和痫性放电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4h内新生Wistar大鼠为细胞源,用Neurobasal培养液培养海马神经元9d后,加入无镁离子处理3h,诱导其痫性放电,加入β-谷甾醇(浓度),作用24h,MTT法检测β-谷甾醇对海马神经元的无毒和对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细胞最佳作用时间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出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β-谷甾醇在20μmol/L浓度下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无毒性,最佳作用时间为24h。结论:浓度20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24h,β-谷甾醇对海马神经元没有毒性,可用于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可达灵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组顺序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起始滴加速度为0.4μg/(kg·min),0.5 h后以0.1μg/(kg·min)维持,连续治疗7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可达灵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GRACE和VAS评分,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肽素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升高,而GRACE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FABP、和肽素和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vs 18.37%,P0.05)。结论可达灵片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提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危险程度和生活质量,调节血清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对肝气郁结型亚健康状态干预效果的四诊客观化评价。方法:选择肝气郁结型亚健康状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采集四诊信息,并运用中医养生气功八段锦对其进行3个月的干预,干预后再次采集信息,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按照评分标准计算,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同样也有显著差异(P<0.05);脉诊指下感觉柔和,趋于平变,脉图也趋于平变。结论:四诊客观化评价可以应用于亚健康干预研究中,以此为基础,根据各型亚健康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制定和规范干预方法和检测手段,为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雄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中药雄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细胞凋亡和免疫功能为主要观测指标,观察中药雄黄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实验表明,雄黄可诱导荷瘤(L-1210和H22)小鼠的肿瘤组织凋亡,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可延长小鼠存活时间。结论 雄黄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发挥抗肿瘤作用,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部位特异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与常规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部位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对照组采用病灶侧顶颞前斜线,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变化和总体疗效,分别检测患者第2天、第14天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ET水平均明显降低,CG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明显(均P0.01)。结论:百会透刺太阳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