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29篇
  免费   3533篇
  国内免费   2079篇
耳鼻咽喉   456篇
儿科学   783篇
妇产科学   172篇
基础医学   2196篇
口腔科学   692篇
临床医学   3864篇
内科学   3076篇
皮肤病学   276篇
神经病学   842篇
特种医学   1443篇
外科学   3129篇
综合类   1019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069篇
眼科学   459篇
药学   4107篇
  56篇
中国医学   3414篇
肿瘤学   1408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1195篇
  2021年   1456篇
  2020年   1288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674篇
  2017年   996篇
  2016年   755篇
  2015年   1384篇
  2014年   1779篇
  2013年   2251篇
  2012年   3271篇
  2011年   3354篇
  2010年   3098篇
  2009年   2825篇
  2008年   2920篇
  2007年   2668篇
  2006年   2426篇
  2005年   1924篇
  2004年   1368篇
  2003年   1138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721篇
  2000年   592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评价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入院日期随机分为2组,单日为A组(32例),给予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双日为B组(32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估.结果 A组治疗后3、6个月在MMSE、CDT、ADL、CD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老年期血管痴呆患者认知及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水、蒸馏水(1.5ml/100g)和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1次/d,同时继续高脂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1)。给药干预4周后,吡格列酮组干预后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延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提示吡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归于血脂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低反应)与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2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PCI术后及随访期1个月分别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ADP-PG)检测,观察院内围术期心肌梗死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行ROC曲线分析,以最佳预测值分为血小板正常反应和血小板低反应组,观察组间MACE发生情况。结果 ROC曲线提示术后ADP-PG≥47.5%为血小板低反应组(曲线下面积=0.66,95% CI:0.57~0.75,P<0.01),共有81例(29.1%)患者;院内及6个月随访期共发生MACE39例(14.0%),随访期MACE发生率在血小板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分别为4.6%(9/197)和11.1%(9/81),OR=2.61,P=0.04,低反应组更容易出现MACE。围术期心肌梗死在两组间分别为6.6%(13/197)和14.8%(12/81),OR=2.46,P=0.03,血栓性事件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术后血小板低反应与PCI术后缺血性事件高发生率相关,监测ADP-PG对发现PCI术后高危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2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5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总体有效率[OR=7.79,95%CI(2.20,27.51),P<0.05]高于对照组,咳嗽症状缓解效率[OR=2.29,95%CI(0.83,6.35),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镜检查好转率[OR=18.83,95%CI(1.86,190.60),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较对照组明显;但因纳入研究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样本含量小、各研究方法变异性大,建议临床上审慎选择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995.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证实的30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总结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96.35%(290/301),内镜下止血成功率93.55%(58/62)。结论消化性溃疡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在消化道出血的救治中,急诊内镜、选择性血管造影以及内外科的紧密配合与协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修饰的施旺细胞(SC)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腓肠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取3 d龄Wistar大鼠2只,分离、培养SC。将重组人真核细胞质粒(pcDNA3)-NT-3通过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染前后SC的生长速度,测定SC含量。Wistar成年大鼠80只制成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向坐骨神经断端分别注入ECM凝胶(A组)、SC-PLGA ECM凝胶(B组)、NT-3基因-PLGA ECM凝胶(C组)、NT-3基因修饰SC-PLGA ECM凝胶(D组)各20μL,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1、4、8、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制作腓肠肌标本,常规HE染色,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Tunel法对肌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NT-3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后3、5、7、9、14、21 d SC细胞数、纯度与转染前相比,P均<0.05。术后12周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B、C、D组与A组相比,B、C组与D组相比,P均<0.05。转染后12周A、B、C、D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09%±1.02%、15.84%±0.63%、11.67%±0.48%、6.83%±0.25%,A组>B组>C组>D组,P均<0.05。结论 NT-3基因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能促进SC的分泌,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结果 75例患者中,68例(90.7%)最终确诊,感染性疾病22例(32.4%),其中结核病9例(40.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22.7%);结缔组织病29例(42.6%),其中成人Still病17例(58.6%)、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20.7%);恶性肿瘤10例(14.7%),其中淋巴瘤6例(60.0%);其他疾病7例(10.3%),其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4例(57.1%)。结论 FUO涉及的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肿瘤性疾病在发热待查中也占相当的比例,临床工作中要开阔思路,全面搜集资料,以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8.
尽管目前可供高血压患者选择的降压药很多,但在接受规范降压治疗的患者中仍有约10%的患者血压不能达标[1]。这类患者往往心血管并发症多、预后差。临床上称这类高血压为顽固性高血压,一般定义为: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规律服用3种足量的不  相似文献   
999.
采用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LDS)人工拌沙撒粉法、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喷洒法在云南山区开展现场杀螺试验,灭螺后7、15、30 d,LDS组钉螺死亡率、活螺密度下降率、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为72.69%~87.16%、74.10%~88.84%和20%~30%,MNSC组分别为66.21%~91.06%、69.55%~91.36%和19.44%~27.78%,WPN组分别为78.10%~90.18%、82.44%~91.60%和17.50%~20%。结果显示,LDS、MNSC和WPN灭螺效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治疗房性早搏(P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PACs病人,Holter提示24 h PACs17 957.2±4 532个,4例伴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根据心内激动顺序,初步确定感兴趣区域,应用激动标测法进行标测,在相对最提前部位消融,采用标准为提前≥30 ms。结果手术时间1.6±0.6 h,X线曝光时间21.6±5.4min。每例病人消融2.8±0.8(2~5)次。术后第3日Holter检查,5例病人PACs完全消失,3例病人PACs在2~12个之间,2例病人PACs分别为307及204个,此2例术前均为双源性PACs,残余均为另外一种形态的PACs。随访9.3±4.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导管消融治疗PACs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