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412篇 |
免费 | 6520篇 |
国内免费 | 49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3篇 |
儿科学 | 1202篇 |
妇产科学 | 633篇 |
基础医学 | 5926篇 |
口腔科学 | 1252篇 |
临床医学 | 9759篇 |
内科学 | 7842篇 |
皮肤病学 | 755篇 |
神经病学 | 2602篇 |
特种医学 | 28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6917篇 |
综合类 | 18615篇 |
现状与发展 | 16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7771篇 |
眼科学 | 1543篇 |
药学 | 9388篇 |
109篇 | |
中国医学 | 5780篇 |
肿瘤学 | 41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9篇 |
2023年 | 769篇 |
2022年 | 2101篇 |
2021年 | 2794篇 |
2020年 | 2454篇 |
2019年 | 1606篇 |
2018年 | 1679篇 |
2017年 | 2181篇 |
2016年 | 1831篇 |
2015年 | 3102篇 |
2014年 | 4086篇 |
2013年 | 4699篇 |
2012年 | 6806篇 |
2011年 | 7404篇 |
2010年 | 6094篇 |
2009年 | 5309篇 |
2008年 | 5883篇 |
2007年 | 5417篇 |
2006年 | 5159篇 |
2005年 | 3988篇 |
2004年 | 3051篇 |
2003年 | 2703篇 |
2002年 | 2176篇 |
2001年 | 1804篇 |
2000年 | 1361篇 |
1999年 | 772篇 |
1998年 | 433篇 |
1997年 | 400篇 |
1996年 | 318篇 |
1995年 | 277篇 |
1994年 | 271篇 |
1993年 | 131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4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Electron microscop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induction of "Qi" employing needling manipul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 Kimura K Tohya K Kuroiwa H Oda E C Gorawski Z X Hua S Toda M Ohnishi E Noguchi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1992,20(1):25-35
During a sparrow-pecking and twisting-needle manipulation to the acupoints BL 23, 24 and 25 for an induction of "Qi", it was found that some transparent materials were binding to the needles after removed from the volunteer's skin. Electron-microscopical analysis of the transparent materials revealed that they corresponded to the injured fascia made up of collagen fibers, elastic fibers, fibroblasts, adipocytes and mast cells. Rarely were nerve fiber-like structures observed in the materials. Immunohistochemically,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positive nerve fibers could be demonstrated in the acupoint BL 24 associated fascia. A possibl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edle manipulation and the induction of Qi-sensation is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acupoint tissue constitution.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患者 ,观察其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Pmax)。选 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对照分析。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Pd、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一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3.
94.
10Kg以下法乐氏四联症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低体重法乐氏四联症急诊或亚急诊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5例体重小于10kg的法乐四联症患儿因合并有严重缺氧发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衰等,经积极的心内科治疗后转行急诊或亚急诊根治手术。结果 死亡1例,病死率6.7%;存活14例,但术后有较多、较重的并发症,其中1例的术前脑缺氧损害后遗表现仍然明显。结论 急诊或亚急诊根治术是救治合并有危急并发症低体重法乐氏四联症患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96.
215例正常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测试分析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正常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特征,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帮助。方法:采用ILO96型耳声发射仪,对出生后0(出生当天)-8d的215例(425耳)正常新生儿进行TEOAE测试,并跟踪随访结果:TEOAE总检出率为89%,检出率与检测时的天龄有一定的关系。新生儿出生后0-3d检出率平均为72%,4-8d为97%,分娩方式,左右耳,孕龄36至41周间的差异对检出率无明显影响;女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快速扫描较TEOAE测试敏感,经随访确诊有1耳听力损害。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出生后≥4d出院前进行;分娩方式对耳蜗功能无明显影响;人耳蜗毛细胞的成熟是在怀孕36周以前;快速扫描不能代替TEOAE测试;对于1耳或双耳未检出TEOAE的受测者必须跟踪随访和复检,并结合ABR测试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30年来我院子的变化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2000年期间发生的98例子病例. 结果子的发生率由70年代0.3%降至90年代0.1%(P<0.01),产前子占子总数的比率由70年代52.1%降至90年代26.3%(P<0.05),产后子由70年代20.8% 升至90年代47.4%(P<0.05).围产儿死亡率由70年代203.7‰下降至90年代100.0‰. 三个年代子所致孕产妇的死亡占同期子的比率依次为4.2%、6.5%、5.3%(P>0.05 ). 结论 30年来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子类型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 ,产前子减少,产后子相对增多,子患者的围产儿死亡率逐渐下降,子致孕产妇死亡率未降低. 相似文献
98.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治疗组采用通关利窍针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 ,均 14次为 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3日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4 % ,对照组 2 4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治疗组疗效和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有关。结论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优于康复训练法 相似文献
99.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乳癌术后方”对 35 8例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 ORTCQLQ -C30 ,对 35 8例乳腺癌患者运用“乳癌术后方”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并设对照组 96例。结果“乳癌术后方”治疗 6个月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认识功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生活质量总评价各项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提示该方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静脉注射硝酸甘油诱导大鼠脑膜核因子-κB表达增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相脑膜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静脉注射硝酸甘油(GTN)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对照组、GTN iv 后0.5,1.0, 1.5, 2.0, 4.0 h组脑膜NF-κB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采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相应时间点脑膜核NF-κB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GTN iv后0.5 h即出现大鼠脑膜NF-κB核阳性反应和核NF-κB蛋白表达量增高,1.5 h核NF-κB蛋白表达量达高峰,然后逐渐回落,至4 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GTN iv后早期脑膜呈时限性核NF-κB蛋白表达增强,提示NF-κB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偏头痛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