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47篇 |
免费 | 2209篇 |
国内免费 | 12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7篇 |
儿科学 | 269篇 |
妇产科学 | 129篇 |
基础医学 | 1303篇 |
口腔科学 | 252篇 |
临床医学 | 2706篇 |
内科学 | 1899篇 |
皮肤病学 | 179篇 |
神经病学 | 324篇 |
特种医学 | 877篇 |
外科学 | 1920篇 |
综合类 | 6159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663篇 |
眼科学 | 264篇 |
药学 | 2686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2343篇 |
肿瘤学 | 10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305篇 |
2022年 | 717篇 |
2021年 | 880篇 |
2020年 | 761篇 |
2019年 | 420篇 |
2018年 | 455篇 |
2017年 | 619篇 |
2016年 | 502篇 |
2015年 | 807篇 |
2014年 | 1162篇 |
2013年 | 1416篇 |
2012年 | 1947篇 |
2011年 | 2051篇 |
2010年 | 1971篇 |
2009年 | 1768篇 |
2008年 | 1786篇 |
2007年 | 1757篇 |
2006年 | 1535篇 |
2005年 | 1114篇 |
2004年 | 796篇 |
2003年 | 723篇 |
2002年 | 507篇 |
2001年 | 504篇 |
2000年 | 385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高速三角破片致猪坐骨神经损伤的伤情特点. 方法 长白猪14只,体重(34.3±5.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7只,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 g三角破片致伤,分别瞄准猪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和旁开2 cm射击.观察伤道入口和出口大小、长度,神经与伤道位置关系,伤后48 h观察神经大体及光电镜改变. 结果 破片在伤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原射入方向.A、B组分别有5只和1只坐骨神经位于原发伤道内,其中4例出现不间程度断裂;光镜下见神经严重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大量神经纤维、轴索断裂,髓鞘着色浅;电镜下见髓鞘严重溃变、轴索变形.A、B组分别有1只和5只位于震荡区内,距原发伤道(2.07±0.45)cm,光镜见神经轻度出血、充血,部分神经纤维、轴索断裂;电镜下可见髓鞘部分分层.A、B组各有1只位于挫伤区内,神经受损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结论 高速三角破片在组织内走行不稳定;其原发伤道内的猪坐骨神经断裂发牛率高,损伤严重,范围广,华勒变性早;位于原发伤道旁的神经亦发生形态学改变,其损害程度与神经和原发伤道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中药血余炭栓塞狗肾动脉的病理改变,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中药血余炭磨制成200-500μm大小的颗粒,超选栓塞部分末梢动脉血管。栓塞术后第7、14和56天分别处死1、2和3号犬,取出双肾固定,制作病理标本。结果:栓塞术后第7天,肉眼见栓塞部分肾脏缩小,切面末梢血管内有栓塞剂;镜下见血余炭栓塞剂附着于血管壁伴血栓形成。栓塞术后第14天,炎性反应明显,并有少量出血,血管壁炎性坏死,血栓逐渐机化。栓塞术后第56天见栓塞部分肾脏明显缩小,有大面积的缺血性梗死;镜下见血栓完全机化,栓塞组织呈缺血性梗死,栓塞血管有少量再通。结论:血余炭栓塞的病理过程为:血余炭附着血管壁,诱发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壁炎性坏死,管腔闭塞,栓塞组织缺血性梗死,栓塞血管少量可再通。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2~65岁,平均44岁)经病理证实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术前CT平扫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观察肿瘤的形状、密度、边界、MRI信号变化、增强表现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根据颅骨外板是否破坏,将肿瘤分两组,比较肿瘤最大径的组间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均表现为无痛性皮下肿物。7例(64%)位于额骨,顶骨和枕骨各2例。病变均表现为椭圆形,边界清晰,边缘无硬化。CT值自117~1048HU不等。7例(64%)外板破坏的肿瘤最大横径为(2.7±0.80)cm,与4例(37%)外板无破坏的肿瘤大小(2.33±0.88)c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88)。MRI平扫均表现为高低信号混杂影,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强化幅度不一。周围软组织和脑实质信号正常。结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出一定的破坏颅骨外板向颅外生长倾向,综合CT和MRI检查有助于更好地显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角蛋白20(CK20)和Ki-6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4例膀胱癌组织中CK20和Ki-67的表达.结果 CK20在103例肿瘤组织中有表达,阳性率为66.9%.CK20的表达和膀胱癌的T分期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Ki-67在126例肿瘤组织中有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1.8%.Ki-67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T分期、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明显相关(P<0.05).结论 CK20及Ki-67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侵袭与转移,CK20与Ki-67可作为预后判断因子,结合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分析能提高对膀胱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和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性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67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治疗,Ⅰ组为和血明目片(33例,37只眼);Ⅱ组为三七血伤宁胶囊(25例,30只眼).结果 随访6个月后,67只眼病例中,最佳矫正视力62只眼有不同程度提高,总有效率92.54%;显效率46.27%(67只眼,31只显效),治愈率13.43%(67只眼,9只治愈).Ⅰ组与Ⅱ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0.05),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性临床有效,能明显消除积血,控制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66.
胃癌病人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胃癌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的动态变化 ,了解IL 6含量与胃癌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双抗体夹心法 )动态检测 4 7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IL 6值的变化 ,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 .[结果 ]胃癌病人血清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而病人术后血清IL 6水平低于术前水平 .[结论 ]胃癌病人血清IL 6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价胃癌病人的病情与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7.
医学院校新生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新生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922名医学院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校新生适应能力调查表、学校环境满意度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个人评价问卷(PEI)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新生适应能力存在性别差异,新生的适应能力与自信心、学校环境满意度、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呈明显的相关关系。逐步回归表明,自信心强,学校环境满意度高,家庭生活中组织性强,母亲较少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父亲职业特征和月生活支出较低的新生适应能力较强。结论:医学院校学生适应能力受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个性特征对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做牵引治疗(以骨盆牵引法为主);慢性期注意劳逸结合及腰部活动幅度,红外线照射以活血消肿;康复期注意腰肌、背阔肌功能锻炼。结果42例病人中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结合牵引治疗〉60d者10例,随访6个月治愈率达100%,绝对卧床41-60d有7例,治愈6例(86%);绝对卧床21~40d有14例,治愈10例(71%);绝对卧床〈20d有11例,治愈5例(45%),6例暂时症状消失或疼痛减轻,复发经久不能根治。结论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经绝对卧硬板床结合牵引治疗足够的时间,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消、托、补"三步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溃疡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过程中脱落5例,最终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消、托、补"三步法中药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胃溃疡复发率,并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再生蛋白Ⅰ(regenaration gene I,RegI)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胃溃疡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胃痛、反酸、纳差症状显著改善,胃黏膜PCNA表达显著升高,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消、托、补"三步法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面修复,提高黏膜愈合质量,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减少复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0.
重叠延伸PCR法在合成人骨保护素N端编码序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获得人骨保护素(OPG)N端D1-D4结构域编码序列。方法:OPGN端D1-D4域仅由2个外显子编码。采用改良方法自人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以此DNA作为模板,PCR分别扩增OPG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3,并使外显子2的3’引物和外显子3的5’引物具有相互重叠的一段序列。以2种PCR产物的混合物作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法再次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于载体pGEM—Teasy进行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N端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证实该序列完全正确。结论: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人OPGN端编码序列的完成为基因工程研制有生物活性蛋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