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303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70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为克服白血病化疗中的骨髓抑制,采用含人多药耐药(MDR1)基因全长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探索一种MDR1基因导入脐血造血细胞稳定、有效的方法,评价MDR1基因转染脐血细胞及其功能的表达,为体内转染MDR1基因保护骨髓免受大剂量化疗药物损伤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含有MDR1基因表达质粒pHaMDR1/A的包装细胞PA317传代培养产病毒法,通过浓缩病毒上清液将MDR1基因导入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学等方法从基因、蛋白质、功能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等不同水平检测MDR1基因在脐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转染率及其与转染时间的关系和功能的表达;转染行为是否影响脐血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1)建立了一种安全可行、稳定高效的MDR1基因体外转染脐血造血细胞的体系和方法;(2)PCR方法证实外源性MDR1基因可有效性地体外整合到脐血单个核细胞中;(3)免疫组化法测得2日、4日、6日转染率分别为18.0%、29.8%、34.7%;(4)柔红霉素排出试验证实导入的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5)转染后的脐血细胞周期生物学特异性无异常。结论:MDR1基因体外转染脐血造血细胞是安全可行的,且在体外有稳定、有效的表达。这一方法为进一步在化疗骨髓保护的体内实验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中药对粘附分子表达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周谋 《中医药学报》2002,30(1):27-29
目的 :探讨中药调节粘附分子表达的机理。方法 :通过文献报道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其中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解毒药最为显著 ,阐述了中药对粘附分子的作用及影响。结果 :大量研究表明 ,中药在调节LFA - 1细胞 (D1 1 a/CD1 8)、I(AIU -ICD54)、CD1 8/CD1 1 b、VCAM - 1等具有重要作用 ,这将中药的药理作用提高到了基因调控水平。结论 :今后从分子免疫学的深度 ,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作用于中西医结合防治领域。  相似文献   
103.
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94例突聋患者分为5组。第一组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在此基础上,第二组加体外反搏治疗44例,第三组加高压氧舱治疗46例,第四组加光量子血液疗法46例;第五组加声信息治疗52例。与之比较相应各组的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42例、44例、40例和40例。结果 第一组有效率70.0%,第二组有效率86.4%,第三组有效率89.1%,第四组有效率93.5%,第五组有效率88.5%。第一组与其余4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各种特殊治疗,均将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4.
张桂蓉 《四川医学》2004,25(2):154-15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73例原发性NSCLC组织和 2 0例良性肺部疾病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cyclinD1,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肺部疾病组织 2 0例中cyclinD1的阳性率为 15 %。 73例NSCLC组织中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 64 4% ,且在肺鳞癌、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有淋巴结转移组其CyclinD1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Ⅰ~Ⅱ期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高于Ⅲ~Ⅳ期 ,P <0 0 5。结论 CyclinD1的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 ,检测cyclinD1可以协助NSCL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5.
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后局部复发因素与再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肠癌切除吻合因不改道,保留肛门括约肌节制功能,病人乐意接受,近期效果尚好。1979-1995年报道230例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后有38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6.5%。38例行再手术42次,改为Miles手术17例,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术9例,吻合口复发灶局部切除9例,肝叶切除4例,卵巢切除5例,肺叶切除3例,腹盆腔会阴放疗8例。存活5、4、3、2、1年者分别为11、7、5、5、5例。局部复发与直肠癌生物特性、临床病理分期、癌肿部位有关。吻合口局部复发可用电切或激光切除,但肠壁病灶大和肠外有转移者应行Miles手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栓塞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失血性休克对内毒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了大观察失血性休克(HS)条件下小剂量内毒素(LPS,1μg/kg)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诱生作用及其细胞来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LPS后90min,HS+LPS组血浆TNFα水平分别较HS组高20倍(P〈0.01),较LPS组高2.7倍(P〈0.05)。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复苏后即刻,外周血白细胞(PWBC)体外产生TNFα的能力明显受抑,分别较休克前和假手术组低55.8%和36.5%  相似文献   
107.
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递质性氨基酸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脑组织递质性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氨基酸微量检测技术测定了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EAA)-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牛黄酸(Tau)的含量变化。结果:伤后10分钟时Glu,Asp即明显下降,1~4小时略回升,8小时又进一步下降,24小时Glu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Asp则无明显恢复。GABA,Gly伤后10分钟明显升高。GABA伤后1~2小时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8小时又进一步增高,24小时低于对照组;Gly在1~24小时均高于对照组,8小时达峰值。Tau无明显变化,除Tau外,上述各氨基酸含量变化与伤情有关。结论:递质性氨基酸在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LPS、TNF-α、IL-1β对大鼠多核白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LPS、TNF-α、IL-1β对多核白细胞(PMN)环氧合酶2(COX-2)表达及前列腺素(PGs)的影响,以LPS、TNF-α、IL-1β刺激大鼠PMN24h后,采用RT-PCR检测PMN COX-2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PGs的变化。结果发现,静息状态下PMN仅表达极少量的COX-2mRNA;受炎性刺激后,PMN大量表达COX-2mRNA,同时伴有PGs的升高。说明炎性刺激可诱发PMN的COX-2高表达和PGs升高,提示COX-2在PMN参与的炎症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从指导病人选择满意的医生;让年轻医生在“病人选医生”的改革中锻炼成长;防止医务人员之间的不良竞争;深化医院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科学考核,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介绍了重庆市外科医院的经验及成效。指出:“病人选医生”贵在坚持和完善;“病人选医生”与传统的三级医生负责制相辅相成,是其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0.
HPLC法测定血清中司帕沙星的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鹏  林良方 《中国药师》1999,2(6):314-315
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司帕沙星的浓度。血清标本经甲醇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色谱条件以PE-pack C_(18)柱(5μm,4.6mm×150mm)为色谱柱,甲醇-0.2mol·L~(-1)乙酸铵溶液(pH2.7)(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8nm血清中药物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4μg·ml~(-1)。在0.05~2μg·ml~(-1)血药浓度范围内峰高与药物浓度线性关系良好,Y=5.835 1X-0.030 6,r=0.999 3。相对回收率为91.9%~103.4%,绝对回收率为91.5%~93.6%。日内RSD为1.5%~1.9%,日间RSD为1.9%~4.5%。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司帕沙星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