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7月~2008年7月内镜治疗的28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横结肠1例,降结肠14例,乙状结肠3例,高位直肠10例.结果 内镜支架置入28例,成功22例(78.5%),解除梗阻20例(71.4%),并发穿孔2例,支架脱出1例,二期再手术3例.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内镜治疗结直肠癌并肠梗阻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特别适合于肿瘤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高位直肠的患者.  相似文献   
82.
角膜移植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PKP)及板层角膜移植(LKP)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行角膜移植的230例(230只眼)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穿透移植190只眼,板层移植40只眼.时间为3~38个月,平均15.个4月.对术后视力、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情况及继发青光眼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PKP术后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片排斥反应22只眼(12.1%),原发病复发7只眼(3.7%),继发青光眼21只眼(11%).LKP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提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植片排斥反应2只眼(5%),原发病复发1只眼(2.5%),继发青光眼O只眼.结论 PKP术后较LKP术后视力提高显著,但排斥反应及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3.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年间收治的25例良性病变行胃次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手术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男女比例约为5:1,发生于首次手术后12~35年,平均24.5年,首次手术为Billroth Ⅱ式者占80.0%.患者就诊时为进展期,淋巴结转移以残胃大弯侧、空肠系膜为主.均行手术治疗,行根治性手术切除14例(56.0%),姑息性切除11例(44.0%).术后辅以辅助化疗18例.随访3~12年,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0%,56.0%,36.0%.根治性手术后为78.5%,71.4%,50.0%;姑息性手术后为63.6%,36.3%,18.1%(P<0.05).手术联合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44.4%(8/18),显著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的14.3%(1/7)(P<0.05).结论 残胃癌以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4.
作为一种无创热消融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微泡造影剂在病灶识别、HIFU消融后疗效评估及增效方面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微泡造影剂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ERCP术后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24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统计高淀粉酶血症与PEP的发生率,观察ERCP后血淀粉酶变化的规律。结果高淀粉酶血症与PEP是ERCP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总发生率达87.3%。结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一般较轻,经保守治疗后均能恢复。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但愈后较差。  相似文献   
86.
血站自动化检测实验室ELISA实验失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ELISA检测室内质控失控现象的原因,改进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方法 利用Levey-Jennings控制图对2005年6~12月4136次ELISA检测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失控原因。结果 2005年6~12月ELISA检测室内质控失控61次,其中人为原因40次,试剂原因12次,设备原因4次,环境原因3次,其他2次。结论 ELISA检测室内质控失控主要原因为人为因素,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关键控制点的核对,实现实验全过程的控制,持续改进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对比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性根管治疗两种方法用于乳牙治疗中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120例患慢性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乳牙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接受多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60例,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90.00%(P> 0.05);观察组疼痛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为78.33%、15%、6.67%、0,对照组80%、16.67%、3.33%、0(P> 0.05);观察组仅就诊一次,治疗1天完成;对照组就诊次数3次,治疗时间(19.32±2.08)天。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用于乳牙治疗中能够获得接近的效果,前者可缩短治疗整体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经临床及骨髓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各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可溶性幽门螺杆菌(soluble-helicobacter pylori,S-HP)抗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50例(40.7%)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类型主要为UreB抗体、VacA抗体和CagA抗体,三者均合并S-HP抗原为主;其中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采用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效.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0.
目的:在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病例中寻找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基因异常情况,通过分析基因型与患儿表型的关系揭示SF-1基因在人类性腺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0例46,XY 尿道下裂或隐睾且肾上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和40例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的男性儿童分别为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SF-1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标准核苷酸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本研究发现了1例SF-1基因突变,为杂合子缺失c.11835delC。该患儿的表型为尿道下裂会阴型伴双侧隐睾、生后呈女性外阴,严重的男性化不全。此外,还发现1个SF-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10061(G/C),等位基因G/C的频率在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F-1基因异常可能是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患儿的病因之一,其表型为46,XY严重男性化不全、严重睾丸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