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26篇 |
免费 | 820篇 |
国内免费 | 4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6篇 |
儿科学 | 150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492篇 |
口腔科学 | 181篇 |
临床医学 | 863篇 |
内科学 | 763篇 |
皮肤病学 | 126篇 |
神经病学 | 211篇 |
特种医学 | 317篇 |
外科学 | 606篇 |
综合类 | 204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907篇 |
眼科学 | 155篇 |
药学 | 1105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793篇 |
肿瘤学 | 3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242篇 |
2021年 | 332篇 |
2020年 | 264篇 |
2019年 | 130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236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396篇 |
2013年 | 442篇 |
2012年 | 686篇 |
2011年 | 753篇 |
2010年 | 665篇 |
2009年 | 612篇 |
2008年 | 626篇 |
2007年 | 553篇 |
2006年 | 544篇 |
2005年 | 431篇 |
2004年 | 276篇 |
2003年 | 241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66年 | 9篇 |
1965年 | 20篇 |
1964年 | 10篇 |
1963年 | 11篇 |
1962年 | 19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24篇 |
1957年 | 32篇 |
1956年 | 13篇 |
1955年 | 8篇 |
1954年 | 6篇 |
194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2.
目的:优选秦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出膏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溶媒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秦皮甲素、秦皮乙素提取转移率的影响。结果:秦皮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3,即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h。结论:提取工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血滤)对急重型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34例诊断为急重型弥散性脑肿胀、GCS评分为3~6分的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7)。治疗组的病人入院后即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置换液为3.0~4.0L/h,血流量为200~300m l/m in,时间为3~5d;对照组按普通常规治疗。两组病人均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连续监测1周,GCS在治疗后1、10、20d和GOS于3个月后进行检验、评估及统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SE和GCS分别为(12.4±2.2)μg/L、(9.6±2.6)μg/L和(26.3±2.8)μg/L、(6.3±2.3)μg/L,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3个月后GOS评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GOS 4~5级:治疗组7例(41.1%),对照组3例(17.7%);死亡:治疗组6例(35.3%),对照组9例(52.9%)。结论早期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重型弥散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80年代组与90年代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药敏结果的异同点.结果:80年代组以院外感染为主(占81.67%),90年代组院内感染增加达65.30%;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始终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精神差及黄疸、脐部炎症是两组均常见的临床表现.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90年代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明显上升.青霉素、红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敏感率较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优力新,头孢二、三代)敏感性较高.结论:防治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措施;随着致病菌的变化,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直径单发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淋巴结转移频度及区域间差别,以指导临床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BAC的肺孤立性结节137例,根据肿瘤直径分为3组:≤2 cm组,2~3 cm组,>3 cm组.分析组间N1、N2组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间N1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较大病变,术中应对第10组淋巴结完整清扫;3组患者间N2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C肿瘤直径可能对术中N1组淋巴结清扫更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临床观察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纵隔镜,对17例临床不能确诊的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纵隔肿物或淋巴结施行标准的经颈纵隔镜检查术。结果:本组均获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良性病变88.2%(15/17),包括结节病9例,淋巴结结核5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而2例恶性肿物均为肺小细胞未分化癌。结论:纵隔镜对原因不明的纵隔肿物或结节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可使一些结节病或淋巴结结核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使这部分患者避免了盲目的试验性放、化疗或开胸探查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47.
48.
背景 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需要辅于家庭治疗,开展这一辅助治疗就要求详细了解这些家庭的动力学特征。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 19 项的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Questionnaire of Systematic Family Dynamics,QSFD)对就诊于南京脑科医院的 46 例ADHD患儿(10~17岁)和 46 名性别、年龄相同的对照学生的家庭动力进行评估。该量表评估家庭功能的4个维度: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以及疾病观念。结果 两组的疾病观念无明显差异。ADHD组患儿报告家庭氛围不佳,个性化程度低,家庭内更多使用"非此即彼"的绝对化逻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可能影响结果,校正了上述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家庭氛围不佳和个性化程度低在ADHD患儿中仍有统计学意义。患儿自评的QSFD问卷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欠佳(α=0.44~0.53)。结论 该研究初步调查了ADHD患儿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患儿报告的家庭气氛更显沉闷,家庭成员间情感和行为的分化程度低。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以提高中国家庭动力学评估方法的效度,尤其是将孩子作为信息来源。尽管如此,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基础上对ADHD患儿辅以家庭治疗时,本研究的评估方法还是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