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63篇 |
免费 | 3742篇 |
国内免费 | 23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7篇 |
儿科学 | 625篇 |
妇产科学 | 269篇 |
基础医学 | 2154篇 |
口腔科学 | 668篇 |
临床医学 | 4675篇 |
内科学 | 3595篇 |
皮肤病学 | 377篇 |
神经病学 | 740篇 |
特种医学 | 1643篇 |
外科学 | 3271篇 |
综合类 | 10804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4474篇 |
眼科学 | 333篇 |
药学 | 4898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3966篇 |
肿瘤学 | 16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536篇 |
2022年 | 1238篇 |
2021年 | 1467篇 |
2020年 | 1312篇 |
2019年 | 699篇 |
2018年 | 780篇 |
2017年 | 1027篇 |
2016年 | 841篇 |
2015年 | 1460篇 |
2014年 | 1878篇 |
2013年 | 2403篇 |
2012年 | 3549篇 |
2011年 | 3611篇 |
2010年 | 3289篇 |
2009年 | 2949篇 |
2008年 | 3192篇 |
2007年 | 2985篇 |
2006年 | 2618篇 |
2005年 | 2160篇 |
2004年 | 1668篇 |
2003年 | 1327篇 |
2002年 | 958篇 |
2001年 | 925篇 |
2000年 | 699篇 |
1999年 | 28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65年 | 13篇 |
1964年 | 17篇 |
1963年 | 14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12篇 |
1958年 | 1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6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目的:探讨调心方中是否具有通过结合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而减少其神经元毒性的成分.方法:调心方提取物与Aβ共同沉淀并对沉淀物中的Aβ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制备小量Affi-gel-Aβ,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调心方中Affi-gel-Aβ结合组分;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以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测定法反映细胞损害程度.结果:免疫印迹检测显示Aβ能与调心方中的成分一起沉淀,且沉淀中的Aβ会随调心方的稀释而减少;调心方与Affi-gel-Aβ反应后,用甘氨酸液(pH 2.5)洗脱的组分中有可被HPLC荧光检测器所检测的物质.LDH漏出检测结果显示,在无血清和含血清的培养体系中5 μmol/L Aβ<,1-42>处理48 h均可导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害,LDH漏出率显著增加(P<0.01),而大鼠调心方药物血清可抑制Aβ诱导的LDH漏出(P<0.05);经Affi-gel-Aβ吸附的调心方药物血清对Aβ毒性仍有抑制作用(P<0.05),但较经Affi-gel吸附的药物血清有减弱的趋势.结论:调心方中有Aβ结合成分,这类成分不促进Aβ的毒性,而可能具有抑制Aβ毒性的作用.提示在对老年性痴呆有效的中药方剂中探寻Aβ结合成分可能是探寻治疗AD药物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942.
目的高效率合成几种阿维菌素B_(1a)衍生物。方法通过5-O-三苯硅基阿维菌素B_(1a)与羧酸在4-二甲氨基吡啶(DMAP)等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得到数种目标衍生物。结果反应以较好的收率得到3种阿维菌素B_(1a)衍生物。结论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不同取代基团对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小鼠胰岛βT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以βTc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FFA组(0.25,0.5,1.0 mmol/L).检测不同浓度FFA干预后βTc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检测吡格列酮对FFA诱导的βTc3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结果 FFA干预后的βTc3细胞增殖抑制率随FFA作用时间延长、浓度增加而进行性增加.各浓度FFA干预24 h后βTc3细胞周期于G1/S检测点明显阻滞,凋亡细胞比例增加.吡格列酮干预FFA诱导的βTc3细胞后24 h,βTc3细胞周期阻滞减少,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结论 FFA水平异常不利于胰岛βTc3细胞生存.并可诱导βTc3细胞凋亡;吡格列酮有助于维护在FFA诱导下的胰岛βTc3细胞的生存能力,并避免或减少其凋亡. 相似文献
944.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观察影响食管癌发病因素的公因子。方法对472例食管癌患者,调查了可能影响食管癌发病的36项,对单因素分析的有意义的34项因素进行了初始因子分析和方差最大旋转。结果34项影响因素间存在6个主要公因子,其中,第一公因子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有喜烫食、烫茶、干硬食物、口味重、热食且快、吸烟、饮酒、及家庭关系、脾气性格、家族史,第二公因子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有BM I、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第三公因子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有居住地形、饮水污染,第四公因子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有煎饼、腌制品、醋、发霉食物,第五公因子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有饮茶、蔬菜、水果、豆制品、姜、大蒜,第六公因子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有消化道病史、慢性食管炎、咽炎、口腔溃疡、龋齿。结论食管癌高发主要与不良生活嗜好、环境污染、食管癌家族史及消化道疾病史、霉变食物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945.
946.
目的探讨Geneva量表结合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658例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eneva量表计算所有疑似肺栓塞患者的评分,按得分划分为低度(0~4分)、中度(5~8分)和高度(≥9分)可疑。分别以Geneva量表、D-二聚体测定以及两者结合3种方法来对肺栓塞做初步诊断,并与最终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有267例患者确诊为肺栓塞。Geneva量表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分别为88.4%和90.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和90.2%,Youden指数分别为0.52和0.51;两者结合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7.8%、97.3%和0.54;两试验均为阳性的似然比为2.62,均为阴性的似然比为0.04。结论Geneva量表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简单易行,对肺栓塞早期筛选具有价值,有利于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两种方法结合有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47.
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是一种孤儿核受体,在人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性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对内分泌器官的分化和发育,以及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调节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研究以及对人类SF-1基因突变表现型的分析,逐步明确SF-1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各个环节均参与调控.最近有研究表明,SF-1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将导致一系列内分泌系统的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的症候群.文章就SF-1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下颌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发生部位对双侧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对下颌开闭口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进行检测.SAS 9.0软件包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的运动距离在矢状轴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垂直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早接触部位与髁突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①矢状轴干扰侧:(ㄆ)=7.8090-0.04040x1+0.03553x2,8δ=0.1167(P<0.001);②矢状轴非干扰侧:(ㄆ)=8.6140-0.07670x1,δ=0.08463(P<0.001);③垂直轴干扰侧:(ㄆ)=4.2182+0.07330x1,δ=0.1816(P<0.001);④垂直轴非干扰侧:(ㄆ)=3.2498+0.08281x1,δ=0.2638(P=0.001).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分析(EPA)结果显示,下颌习惯性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组与无早接触组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在开口运动时混合运动部分减少,单纯转动发生渐早.下颌习惯性开闭运动到达的牙尖交错位稳定性高,可用于协助临床修复体的调藈(牙合)以及咬合重建时寻找最适颌位.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 15 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了解水富市小兽与其体表蚤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为鼠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月在水富市4个乡镇海拔在300~1 500 m的居民区、农耕地和林地3种生态环境,选取8个样区,用笼夜法和5 m夹线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对小兽和蚤分类鉴定,并计算群落生态学指标。结果 共捕获小兽140只,隶属于2 目3 科 8 属11 种,优势种为针毛鼠(35.00%)、北社鼠(10.71%)和中国鼩猬(10.00%)。居民区、农耕区和林区的捕获率分别为1.56% 、6.03%和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4,P<0.001),在3种生态环境中,居民区的小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而生态优势度高于其他两种生境,农耕区和林区小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均无明显区别。小兽物种丰富度在1 000~1 500 m海拔带最高为8种,3个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588~1.839,均匀度指数在0.764~0.945,生态优势度在0.172~0.271,3个海拔带小兽捕获率分别为4.36% 、4.43%和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8,P<0.001)。共检获寄生蚤41匹,隶属于4科5属7种,优势种为缓慢细蚤(36.59%)和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30.77 %),平均染蚤率为15.71%,总蚤指数为0.29。林区的寄生蚤物种丰富度最高为4种,居民区蚤指数最高为1.357。在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带中,寄生蚤生态优势度均较低,在0.396~0.769之间。结论 水富市小兽与其寄生蚤生物多样性不高,鼠密度和蚤指数相对低,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比较单一有关。进一步开展小兽及其体表蚤类等媒介监测对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