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176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Background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esophageal varices (EVs) by noninvasive tools combined with 2-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2D-SWE), and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of 2D-SWE with those of transient elastography (TE).Methods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7, 289 patients with compensated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 (cACLD) who underwent consecutive 2D-SWE and EGD were enrolled. Capabilities for predicting the presence of EVs of 2D-SWE and models combining 2D-SWE with other noninvasive tools (modified LS-spleen-diameter-to-platelet-ratio score [mLSPS], platelet-spleen ratio score) were compared. A subgrou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77 patients who also underwent simultaneous TE.ResultsThe 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UROCs) for detecting EVs for 2D-SWE alone vs. mLSPS, which included 2D-SWE, were 0.75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701–0.810) and 0.813 (95% CI, 0.763–.857), respectively. The AUROCs for predicting varices needing treatment (VNT) for 2D-SWE and mLSPS were 0.712 (95% CI, 0.621–0.738) and 0.834 (95% CI, 0.785–0.875), respectively. For the 19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imultaneous TE and 2D-SWE, no differences in diagnostic performance were observed.Conclusions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2D-SW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E for predicting the presence of EVs. The mLSPS, which includes 2D-SWE, seemed to be useful for predicting EVs.  相似文献   
82.
目的:认识影响大学生骨密度的各种生活因子,以便指导大学生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于2005-07/08选择延边大学医学院在校生自愿者638人,其中朝鲜族男生130人,朝鲜族女生110人,汉族男生196人,汉族女生202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自然状况、饮食、运动情况及其他与骨密度有关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右足跟骨骨密度测定。综合骨评价值=透过指数×超声波传导速度。结果:纳入受试对象638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族男生的综合骨评价值明显低于朝鲜族男生(分别为3.0±0.4,3.2±0.4,P<0.05),女生不存在民族差异。②男生的生活方式与骨密度的关系:注意平衡膳食及摄取充足的豆制品有利于骨密度提高(t=10.693,P<0.01;t=2.483,P<0.05);进行定期的运动(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和使用健身器)以及中学时期除了上体育课之外进行过体育运动能明显提高骨密度(t=10.693,P<0.01;t=1.998,P<0.05);有骨折史的学生骨密度明显低于无骨折史的学生(t=2.028,P<0.05)。③女生的生活方式与骨密度的关系: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骨密度低于按时吃早餐的学生(t=6.600,P<0.01);注意均衡饮食和进行定期运动的学生骨密度明显高于不注意均衡饮食和不做定期运动的学生(t=4.149,P<0.01;t=2.992,P<0.01)。③女生中也表现出有骨折史的学生骨密度显著低于无骨折史的学生(t=1.965,P<0.05)。结论:影响大学生骨密度的因素有骨折史、定期运动、均衡饮食、豆制品摄取。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三维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了解国家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旋转开始阶段肩关节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及其呈现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2004-06/07发放调查问卷14份,调查14名国家健将级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构成比。2005-03采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影的测量方法,用两台有电子快门的进口松下摄像机,对运动员现场比赛、训练进行定点拍摄,拍摄频率为50Hz。再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进行图像采样和数据计算,获取生物力学指标,重点分析女子铁饼运动员旋转开始阶段肩关节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及其呈现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①14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100%。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国家健将级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构成比最高的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损伤(34%),其次是肩袖损伤23%,肩锁关节扭伤及脱位、脱位与半脱位(盂肱关节)、三角肌拉伤、其他分别占14%,3%,5%,18%。②旋转开始阶段肩关节的生物力学指标:右脚离地瞬间,肩髋角度45°、拉引角度126°、肩轴角度2°,左肩速度为2.65m/s、右肩速度为0.98m/s;左脚离地瞬间,肩髋角度27°、拉引角度150°、肩轴角度-12°、左肩速度为1.98m/s、右肩速度为1.99m/s。结论:旋转开始阶段,由于女子铁饼运动员拉引角增加幅度相对较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构成比最高,拉引角增加幅度大可能是造成肱二头肌的长头肌腱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动物埋植实验评估新型生物植入材料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4在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和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采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烷等原料在反应瓮中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用特定的催化剂合成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Mr105~107),半透明状,质地与硅胶类似。用临床目前常用的隆鼻硅胶假体商品作为对照。②实验分组:取健康杂种豚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编号后将消毒后的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和硅胶模块分别置入左右后腿浅筋膜与肌肉层之间。植入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材料为新材料组,植入硅胶材料为硅胶组。为防止系统误差,编号为单数的豚鼠左后腿放置新材料,右后腿放硅胶;编号为双数的豚鼠左后腿放置硅胶,右后腿放新材料。完成手术后继续饲养豚鼠,1~10,11~20,21~30号豚鼠分别于术后15,30,60d麻醉后处死,取出埋植模块周围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评估:光镜下观察埋入材料周围组织、细胞的反应和变化,判断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差异。结果:所有豚鼠安全经受了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也未使用抗生素。25号豚鼠右腿出现排异反应,术后10d埋藏的硅胶排出,排出后切口自然愈合。所有豚鼠切口正常愈合。①植入后15d,两种材料周围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有明显血管充血,材料周围无囊壁形成。②植入30d时,材料周围无明显囊壁形成,周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硅胶组中发现周边组织明显渗血。③植入60d时,新材料组囊壁厚度明显薄于硅胶组[分别为(35.01±14.03),(66.63±17.96)μ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849,P<0.01)。结论: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传统硅胶材料。  相似文献   
85.
生物软组织可视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织构复合水凝胶体系(TCHS)、以水凝胶复合元件(HCE)为基本的构件(CP),通过一定的组合、排列方式构筑一系列多层次结构的不同软组织。软组织中任何层次的结构单元既可视为织构复合水凝胶体系又可视为构件。任何层次的TCHS中,构件的结构及其组合排列方式决定着该层次单元的功能。以织构复合水凝胶体系的观点考察了真核细胞、角膜和骨骼肌的多层次结构。双层网络水凝胶、皮芯复合水凝胶纤维人工肌肉模型、时空匹配可降解细胞支架等研究成果初步地证明了提出织构复合水凝胶体系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磷酸钙骨水泥作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物,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两种材料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南通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和上海大学上海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合作完成。①利用WD-5型万能材料机测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磷酸钙骨水泥铸件力学性质。②选取骨质疏松患者1例(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其他疾患,应用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方法获取胸腰段的三维坐标,利用ANSYS5.0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建立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③模拟L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其和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负荷传递、应力、位移等进行分析。结果:①获取了精确的T11 ̄L3的多排螺旋CT扫描断层影像数据,经ANSYS5.0软件处理后得到4718个节点,1642个薄极单元,4495个八节点等参单元的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段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②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填充物,比骨质疏松椎体应力增加了近15%。后部结构的应力平均增加13.2%,其中椎弓根增加5.9%,峡部增加6.25%,关节点增加27.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稳定椎体、恢复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可能使其后部结构及相邻腰椎出现应力集中现象。③采用磷酸钙骨水泥作为椎体成形术填充物,比骨质疏松椎体应力平均增加了7%,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小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结论: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表明两种材料均提高了椎体的抗变形能力,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磷酸钙骨水泥能减少成形椎体和相邻椎体之间的应力梯度,从长远看,能减少椎体退变和相邻椎体骨折的机会。  相似文献   
87.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进行冻存和复苏,观察生物学特性改变,筛选最佳冻存复苏方案。方法:实验于2006-04/06在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检验实验室(国家三级标准)进行。①HL60细胞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细胞研究所提供。将欲冷冻保存的HL60细胞调整到良好的生长状态(对数生长期),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离心收集后在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二甲基亚砜,使其终浓度依次为50,100,150,200g/L。冻存15d后,每组取1支冻存管复苏并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培养12h后用锥虫蓝拒染法计算细胞复苏率。②选择冻存条件和冻存细胞密度相同的两支冻存管,按不同方法进行HL60细胞复苏。37℃水浴传统复苏法:立即将冻存管置于37℃水浴中,待融化后800r/min离心5min,吸去上清液,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混匀后接种于细胞培养板,1mL/孔,9孔/组,置于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37℃继续培养。40℃溶解后再37℃恒温改良复苏法:将冻存细胞于40℃水浴中迅速溶解,转入37℃水浴箱,融化后离心、加培养基等操作同传统复苏法。复苏细胞培养12h后采用锥虫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③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制备HL60细胞悬液,按3×107L-1密度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中,1mL/孔,然后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0.05,0.1,0.12,0.15,0.2的灭活小牛血清,每种血清浓度设置8个试验孔,并分别于培养12,24,36,48,60,72,84,96h后计数每孔细胞数量,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冻存后HL60细胞复苏率的比较:二甲基亚砜200g/L组的细胞复苏率明显低于二甲基亚砜50,100,150g/L组[(64.6±2.8)%,(87.0±1.4)%,(86.4±2.1)%,(85.7±2.8)%;t=25.44,P<0.01],二甲基亚砜50,100,150g/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2~1.44,P>0.05)。②不同复苏方法HL60细胞存活率的比较:与37℃水浴传统复苏法比较,40℃溶解后再37℃恒温改良复苏法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69.5±1.5)%,(87.4±1.8)%,t=23.24,P<0.01]。③RPMI-1640培养基不同血清含量对HL60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在体积分数为0.05的血清含量培养基中,HL60细胞基本不生长,且有逐渐死亡的趋势;在体积分数为0.1的血清含量培养基中,HL60细胞生长趋势明显,但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在体积分数为0.12,0.15,0.2的血清含量培养基中,HL60细胞生长迅速,3种血清浓度间细胞生长趋势无明显差异。结论:以50g/L二甲基亚砜作为HL60细胞冻存保护剂、联合40℃溶解后再37℃恒温改良复苏法可使细胞保持最佳生物学特性,体积分数为0.12的血清含量为HL60细胞常规培养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88.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多段脉搏波传播速度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了一种以反射式和透射式红外光光电传感器和单片机为基础,用同步检测心电信号、桡动脉脉搏波、手指脉搏波信号来测定桡动脉和外周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的方法,研制一种无创的多段脉搏波传播速度检测系统。在软件编程中脉搏波周期信号的识别是以心电R波峰值为基准,同时再根据它们之间的时延关系进一步确定脉搏波的波峰与波谷的范围,提高检测准确性及精度。该系统通过检测心电、桡动脉脉搏波和手指脉搏波信号可获得多段脉搏波传播速度参数,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在全层软骨缺损深部制造“微骨折”对兔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10在同济医学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用自制“微骨折”骨刀由管形不锈钢制作而成,分微骨刀内芯和外置套筒两部分。微骨刀近端配有可拆卸的螺帽,其远端为4枚锋利的钢钉,孔距为4mm,其连线呈正方形,孔隙深4mm,可深达松质骨内。取20只大白兔随机分2组,每组10只。用尖刀片在兔股骨内髁处切除6mm×6mm软骨组织造成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实验组在缺损局部应用特制骨刀造成“微骨折”,对照组缺损局部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4周和8周每组各处死5只实验兔,作大体观察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两组兔缺损修复处大体观察:在缺损处对照组只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生长,仅边缘有少量软骨组织生长,实验组在4周时大部分为软骨组织生长,而8周已全部被软骨组织修复。②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组在4周时修复组织以纤维软骨为主,还有大量幼稚的透明软细胞,排列较紊乱,内混有一些纤维组织,与正常的关节软骨组织有一定的差异。而对照组修复组织均为红染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瘢痕组织,8周时,仅为瘢痕组织。③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术后各组动物关节活动度良好。结论:采用特制骨刀在全层软骨缺损的情况下合并“微骨折”,能使全层缺损的软骨组织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90.
目的:已有理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CD34 干细胞具有自身动员的潜能,观察这一潜能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肌梗死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组、假手术组,20只/组。②实验方法:心肌梗死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ST段抬高或有室性心律出现,前壁心肌呈苍白色为造模成功。假手术组仅作开胸手术,前降支不予结扎。③实验评估:于心肌梗死后3,7,14,28d,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CD34 干细胞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梗死心肌组织中的Ki67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结果:①外周血及骨髓CD34 干细胞含量的变化:心肌梗死组外周血中的CD34 干细胞数量于造模后3d开始上升,7d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至14,28d时逐渐回落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心肌梗死组骨髓中的CD34 干细胞数量于造模后各时间点始终无明显变化(P>0.05)。②组织学评定:心肌梗死组梗死区Ki67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于造模后3d开始增多,7d时明显多于非梗死区(P<0.05);至14,28d梗死区Ki67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7d(P<0.05),毛细血管数量的减少不明显(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少数Ki67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未见向心肌细胞分化。③相关性分析:梗死区Ki67细胞、毛细血管数量于造模后7d与外周血中CD34 干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21;r=0.887,P=0.035)。结论:机体CD34 干细胞的自体动员、增殖反应的潜能随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自体动员的干细胞功能尚不足以达到修复梗死心肌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