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0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取新生6h内Wistar小鼠4只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另取新生1~7d Wistar大鼠4只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②实验方法:取新生神经球按5×108L-1接种于预先置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2mL/孔,并加入含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条件培养基,于24h后行巢蛋白免疫组化鉴定。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按3×107L-1密度接种于铺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2mL/孔,采用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接种于6孔板,接种密度分别为100∶1,10∶1,1∶1,1∶10,1∶100,每种密度均设6孔,以单纯神经干细胞作为对照。培养液为不含胎牛血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2mL/孔,每2~3d全量换液,共培养14d,密切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③实验评估:利用免疫组化法计数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数,观察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情况。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神经干细胞聚集成球状,细胞团呈棕黄色,神经球呈悬浮生长,细胞排列紧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扁平梭形,核卵圆形,可见核仁。②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鉴定结果:新生神经球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胞浆深染呈棕黄色,胞核不着色。脑微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显示棕黄色或褐色颗粒。③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化学检测:培养14d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对照组比较,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100∶1,10∶1,1∶1,1∶10,1∶100接种密度共培养组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19.00±5.12),(34.46±11.57),(72.83±7.54),(60.71±10.45),(43.08±7.46),(31.08±4.60)个,F=35.59,P均<0.05);且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比例为10∶1时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密度(F=29.35,P均<0.05)。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10∶1比例共培养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2.
目的:脱钙骨和聚乳酸都是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骨替代材料,观察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体外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6-12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完成。①材料制备:将人成骨细胞与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薄片复合培养。实验分为两组,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组和盖玻片组。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组每孔中加入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薄片1片,盖玻片组加入盖玻片1片。②实验评估:相差显微镜逐日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及贴附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接种后第2,4,6,8天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及附着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分析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对成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结果:①成骨细胞的生长及贴附:细胞接种24h后,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组和盖玻片组成骨细胞均完全贴壁。培养第2天,两组均开始出现细胞增殖;培养第4天,两组的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周围的细胞继续保持数量上的优势;培养第6天,两组的细胞数量均迅速增多,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周围和培养孔周缘的细胞已连接成片;培养第8天,两组整个培养孔内的细胞均汇合成片,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②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及附着: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附着于材料表面和孔隙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并向孔隙内部长入,细胞形态以多角形为主。③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除接种第2天外,各时间点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组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盖玻片组(P〈0.01)。结论: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目前在5-氮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领域中,对用于诱导的细胞代次选择不一。实验选择第2,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比较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后其各自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和早期分化基因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7/2007-07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病理三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脱颈处死后取双侧股骨、胫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去掉原代细胞瓶内的培养液,D-Hank’s液冲洗去除血清,胰蛋白酶 乙二胺四乙酸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按1∶3传代。用10μmol/L的5-氮胞苷分别诱导第2,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4周,并设立未加诱导剂的阴性对照。②实验评估: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状物质为阳性;嵌合荧光法检测心肌早期基因NKx2.5、GATA-4、Desmin、α-act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5-氮胞苷诱导前细胞生长较快,诱导后死亡细胞较多且生长较慢。诱导后2,3,4周,第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论在形态和细胞活力方面均优于第2代。②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5-氮胞苷诱导4周后,第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第2代(22.42±9.97),(11.22±5.62)%,P<0.05,阴性对照无阳性表达。③心肌早期基因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5-氮胞苷诱导4周后,第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早期基因NKx2.5、GATA-4、Desmin、α-actin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第2代(P<0.05)。结论:经5-氮胞苷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及4种心肌早期基因,证实其能够向心肌细胞分化,且传至第9代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要强于第2代。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纤维化的形成关系密切。实验通过艾灸对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探索艾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7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三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体质量200g左右。②实验分组及处理: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选取天枢、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温和灸治疗,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仅固定不做治疗。治疗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大鼠,剖取结肠组织,分离并培养结肠成纤维细胞。③实验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结果:每组取8只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大鼠结肠黏膜缺损,溃疡形成,胶原纤维增生,Ⅰ、Ⅲ、Ⅳ型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数量增多;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②模型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大量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温和灸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量减少(P<0.05,P<0.01),隔药饼灸、温和灸和西药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分泌量减少(P均<0.01)。结论:艾灸大鼠天枢、气海穴能抑制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分泌促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达到防治肠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神经科和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就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综合医院神经科和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就诊特点。方法:分别选择首次就诊于世纪坛医院神经科门诊的47例(综合医院组)和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的65例抑郁障碍患者(专科医院组),采用自编调查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调查。自编调查表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病程、首发年龄、个性特征、月收入、就医途径(首诊医院)、前3位主诉、对疾病认识、医疗费用(从患者发病开始计起至调查日止,让患者及家属尽量回忆充分)。汉密顿抑郁量表包含17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很重。结果:112例患者均完成量表测试和调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87%的综合医院组的抑郁障碍患者第一主诉为躯体不适;57%专科医院组的抑郁障碍患者第一主诉为情绪低落。②94%的综合医院组患者首诊选择综合医院;42%的专科医院组患者首诊选择综合医院。③综合医院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专科医院组,属于中度抑郁;而专科医院组基本为重度抑郁。综合医院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评分及迟滞和认知障碍的因子分显著低于专科医院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83%的综合医院组患者认为自己所患不是精神疾病;39%的专科患者认为自己所患为精神疾病。⑤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史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患者较专科医院患者年龄偏大、多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程度相对较轻,对情绪问题的自知力差。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射频皱缩刀对腋神经表面温度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06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取10个新鲜肩关节标本(南京中医药大学提供),分为肩关节持续冲洗和间断冲洗两组,模拟肩关节不稳定进行射频皱缩刀关节囊皱缩术.射频皱缩刀应用持续工作和间断工作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和1和2档能量设置,采用电动测温仪分别记录射频皱缩刀工作10,25,40,55,70 s及停止工作30 s时腋神经表面的温度. 结果:①肩关节间断冲洗组:射频皱缩刀持续工作模式下,各个时间段腋神经表面温度升高较快,2 min以后均超过70℃,最高达到85℃(3 min时),停止工作30 s,仍为82.3℃;射频皱缩刀间断工作模式下腋神经表面温度较持续工作模式升高慢(P<0.01),各个时间点均不超过60℃,最高才达到58℃(70 s时).②肩关节持续冲洗组:射频皱缩刀持续工作模式下,皱缩能量为1档和2档时,在30 s时腋神经表面的温度不差异(P>0.05),而连续工作1 min以上,能量为1档时,各个时间点所测温度均比能量为2档时低(P<0.05);射频皱缩刀间断工作模式下,皱缩能量为1档和2档时,在10,25 s时,腋神经表面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40 s后,能量为1档时,腋神经表面温度比能量为2档时低(P<0.05).在肩关节持续冲洗和能量为1档时,射频皱缩刀在两种工作模式下,腋神经表面温度均不超过50℃. 结论:在肩关节镜下行射频皱缩术时,腋神经表面温度会明显升高,持续冲洗、间断工作模式可降低腋神经表面温度;而间断冲洗、持续工作模式可能会损伤腋神经.  相似文献   
87.
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就穿戴式检测系统的组成结构、相关技术及其标准、特点和应用等内容进行概述,并展望了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数据库1995-01/2006-12与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相关文章,检索词“Wearable,wireles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12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穿戴式”。资料选择:初审资料纳入范围包括:①关于穿戴式检测系统结构,原理设计方面的研究文献。②有关穿戴式生理检测的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及通讯等相关技术及其标准的研究文献。③反映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实验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文献。排除掉一些较陈旧或价值不大的资料以及重复性内容的文章。资料提炼:按照上述要求,共收集到有关文献50余篇,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筛选出30篇作为参考文献,进而对这30余篇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分析和归纳。资料综合:穿戴式生理检测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而迅速发展的医学测试技术。目前,国内外文献提出的穿戴式生理检测系统基本上由4部分组成:①检测生理参数的穿戴式传感器及相应的医学测量技术。②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数据记录器执行信号采集与初步处理。③监护基站执行数据接收、监护显示和向上一级传输数据的任务。④提供医疗服务的远程监护中心。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将向着标准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个性化、微型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有关技术将与日常电子产品紧密结合,融入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医疗健康服务。结论: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使用者生理参数和健康状况信息的长期、持续动态检测,通过实时传输、显示、分析和报警等,有利于改善监护条件,也为社区医疗与保健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手段。由于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采用,减少了对使用者活动的限制和医护人员的干预,有利于获得自然状况下生理信息,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改进色差计探头解决测量前牙冠表面颜色时边缘漏光问题。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口腔实验室完成。随机抽取临床常用复合树脂牙(Heraeus-Kulzer Shanghai,China)L/A468型21色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各8付。试验材料由上海齿科材料厂提供。分别用改进前后的色差计测量涂有红色涂料的前牙唇面颈、中、切部色度值,计算所测色度值与红色涂料实际色度值之间的色差值,进行两组色差之间的对比分析,色差公式为ΔEab*={(ΔL#)2 (Δa*)2 (Δb*)2}1/2。结果:未经改进的色差计探头测得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中部颜色的色差值小于颈部和切部(分别为2.28±2.79,3.88±1.17,3.41±1.94;2.24±1.36,3.31±1.99,3.89±1.29,P<0.05),测得的尖牙中部色差值远小于其颈部、切部的色差值(分别为4.73±2.89,8.35±1.86,11.07±2.46,P<0.01),大于中切牙、侧切牙各部分的色差值(P<0.05)。改进后的色差计探头与未改进的相比较,测得的上述色差值均明显变小(P<0.05),其中,中切牙、侧切牙的颈部、中部和切部的色差值均<2,而尖牙中部的色差值为2.85±1.19,颈部色差值3.71±1.24,色差均<4,切部色差值仍然偏大(8.51±2.68)。结论:改进后的色差计探头可以解决部分凹凸程度较小的牙冠表面边缘漏光问题,使测色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但对尖牙切部的屏蔽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9.
患者,女,34岁,9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黏液血便,发热寒战,伴腹胀腹痛入院.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经血常规、骨髓像、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表型CD41确诊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此病例以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易误诊误治,临床极少见.  相似文献   
90.
宫瘀净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优选除杂工艺,确定胶囊軎与和装置,提供封装车间的相对湿度数据。/方法:比较研究不同除杂工艺浸膏的物理性质。测定药粉的堆密度和临界相对湿度。结果:高速心法处理后的浸膏易干燥,其药粉流动性较好,吸湿度较低,结论:选择高速离心法作为本品的除杂方法,确定选用0号空心胶囊,装量规格0.45g,封装车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4%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